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职数字媒体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以数字视音频编辑课程教学项目整合为核心的实践探索
摘要:随着数字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中职数字媒体专业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如何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成为关键。本文探讨了中职数字媒体专业通过 “岗课赛证” 融通,以数字视音频编辑课程教学项目整合为核心的实践探索,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中职数字媒体;岗课赛证;数字视音频编辑;课程教学项目整合
1引言
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媒体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岗课赛证” 融通模式的提出,为中职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数字视音频编辑作为中职数字媒体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其为核心进行教学项目整合,对于推动 “岗课赛证” 融通具有重要意义[1]。
2中职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2.1 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脱节
当前,部分中职数字媒体专业的课程设置未能紧密对接市场岗位需求。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对行业新技术、新规范的及时更新。这使得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存在差距,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岗位工作。
2.2 教学方法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数字视音频编辑课程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软件功能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际项目操作经验。
2.3 技能竞赛与教学结合不紧密
技能竞赛是检验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然而,目前中职数字媒体专业的技能竞赛与日常教学结合不够紧密。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未能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2.4 职业证书与课程教学关联性不足
职业证书是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但在中职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中,课程教学未能围绕职业证书的考核标准进行设计,学生在考取职业证书时,需要另行参加培训和辅导,这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也影响了学生获取职业证书的积极性和通过率。
3“岗课赛证” 融通的内涵与意义
3.1 “岗课赛证” 融通的内涵
“岗课赛证” 融通是指将岗位需求、课程教学、技能竞赛和职业证书获取有机融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岗” 是指岗位需求,即根据数字媒体行业的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课” 是指课程教学,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赛” 是指技能竞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检验教学成果;“证”是指职业证书,将职业证书的考核标准融入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能够考取相应的职业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3.2 “岗课赛证” 融通的意义
“岗课赛证” 融通模式能够使课程教学紧密对接岗位需求,通过技能竞赛和职业证书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
4以数字视音频编辑课程教学项目整合为核心的 “岗课赛证” 融通实践举措
4.1 基于岗位需求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深入数字媒体行业企业进行调研,了解数字视音频编辑岗位的工作内容、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路径。根据调研结果,确定数字视音频编辑课程的教学目标。例如,使学生掌握数字视音频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短视频制作、广告片剪辑、音频后期处理等项目任务。
4.2 整合教学内容,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
以实际项目为载体,整合数字视音频编辑课程的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分解为多个项目模块,每个项目模块包含若干个教学任务。例如,在短视频制作项目模块中,设置选题策划、拍摄脚本撰写、素材拍摄与采集、视频剪辑与特效制作、音频处理与合成等教学任务。
4.3 引入技能竞赛项目,促进教学与竞赛融合
将技能竞赛项目引入数字视音频编辑课程教学中,实现教学与竞赛的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取部分技能竞赛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实践操作。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字媒体技能竞赛,如省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行业协会举办的技能竞赛等。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5实施效果
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得到提高:学校成立“魅数”工作室,工作室成员均为数字媒体专业学生,主要承接校内外各类短视频制作。学生小朱在制作作品《别忘了家乡》短视频时,从选题策划阶段就充分挖掘校园特色文化元素,拍摄脚本撰写逻辑清晰、画面感强。在素材拍摄与采集过程中,积极与团队成员协作,运用不同的拍摄手法获取丰富素材,作品完成后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布后,获得师生广泛好评,视频点击量近万人次。在技能竞赛方面,学生小舒参加省职业院校学生短视频制作大赛中,凭借在课程中积累的扎实技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省一等奖。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在“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下,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和技能竞赛指导。例如,教师李老师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参加行业协会举办的技能竞赛,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李老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经过多次实践和探索,李老师撰写的关于数字视音频编辑课程教学改革的论文在省级教育期刊发表,并且在学校组织的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带动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6结论
中职数字媒体专业通过 “岗课赛证” 融通,以数字视音频编辑课程教学项目整合为核心的实践探索,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需不断反思和改进,以进一步完善 “岗课赛证” 融通模式,为数字媒体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小明,赵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20 (22): 90-95.
[2]周强.“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 (29): 56-60.
[3]孙晓,钱程。基于“岗课赛证”的数字媒体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以《数字视频编辑》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 (34): 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