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摘要:幼小衔接阶段是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重要过渡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本文从幼小衔接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通过分析幼小衔接阶段数学教学的特点和重要性,提出了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营造教学氛围以及加强家园校合作等多方面的策略,旨在帮助儿童顺利适应小学的数学学习,为其后续的数学学习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引言:
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侧重于简单的数量感知、图形认识等启蒙内容,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进行。而小学的数学教学则逐渐向系统的知识体系、规范的学习方式转变。因此,在这一过渡阶段,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使儿童平稳地从幼儿园的数学学习过渡到小学的数学学习模式,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幼小衔接阶段数学教学的特点
(一)过渡性
幼小衔接阶段的数学教学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它既不能完全等同于幼儿园的数学启蒙教育,过于注重趣味性和游戏性,忽视知识的系统性;也不能照抄照搬小学高年级的教学模式,强调抽象概念和复杂运算。而是要在保留幼儿园数学教学趣味性的基础上,逐步引入小学的教学规范和知识体系,引导儿童从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向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过渡。在认识数字时,可以先通过幼儿园常用的实物数数方式,如用小棒、积木等代表数字,让儿童直观感受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关系,然后再逐渐过渡到在纸上书写数字、进行简单的数字运算。
(二)启蒙性与基础性
幼小衔接的数学教学虽已开始向小学化过渡,但启蒙性、基础性仍是其重要特征。该阶段的数学教学是为了给儿童打开数学学习之门,使他们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些基本知识,是孩子们以后进行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的基础,例如简单的加减法,是后面学习乘除法、小数分数的基础[1]。因此,教学内容应该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孩子们,使他们更容易接受。
二、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要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例如,教学加减法时,可创设购物情景,让儿童扮演“顾客”、“收银员”等角色,在购物过程中体会加减法的运用。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要引导儿童注意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例如,房屋是长方形、三角形的组合,轮子是圆形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具体的、可感知的,从而提高儿童对数学的亲近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顺序进行适当调整。由简单的数数、识数开始,循序渐进地向加减法过渡。由对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平面图形的认识逐步过渡到立体图形,如正方体、圆柱体等。每一点的引入都要充分考虑到儿童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保证教学内容既有难度,又不会使儿童觉得太难,保持其学习的动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
延续幼儿园的游戏教学模式,把数学知识渗透到各种游戏之中。如开展“数字接龙”游戏,让孩子们按顺序数,不仅可以巩固对数字的认识,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组织“图形拼图赛”,让儿童通过各种图形拼出各种图形,加深对图形特点的认识。藉由游戏,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减轻孩子的抗拒心理。同时,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为儿童提供特定的学习情境。例如,在讲“认识时间”的时候,创设一个小朋友一天的生活情境, 从早晨起,到上学,到上课,到课间休息,再到下午放学。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能够了解到时钟,理解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律和时间的表示方法。情景教学法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联系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有助于儿童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另外,鼓励儿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与沟通技巧。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布置小组活动,如分组测量教室的长、宽、面积等。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人测量,有人记录,有人计算。透过小组活动,孩子们不但可以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技巧,而且可以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互相合作,以适应小学集体学习生活。
(三)营造教学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与儿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孩子要亲切,耐心地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和问题,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当儿童在数学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积极地指导与帮助,使儿童感受到老师对儿童的关怀与支持,并由此建立起对教师的信赖,促进其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2]。与此同时,营造一种活泼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丰富的教具,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动画、录像等多媒体资源来表现数学现象、规律,从而引起儿童的注意。同时,鼓励儿童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课堂环境,让儿童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加强家园校合作
学校要通过开展家长培训活动,让家长了解在幼小衔接时期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及方法。指导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如帮孩子整理玩具,让他们数数玩具。在购物时,可以让孩子估算一下价格等等。与此同时,父母也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与老师保持紧密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与进步,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同时,要积极开展家庭、学校、幼儿园三方的合作与交流。比如,学校可邀请幼儿教师参加小学数学教学研讨,分享幼儿数学教学的经验与方法,让小学教师对儿童数学学习的基本情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还可以组织父母、老师和幼儿一起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比如家庭数学游戏比赛、校园数学文化节等,以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推动家园校合作教育。
结论:
在幼小衔接视角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征与认知发展规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改进教学方式,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同时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实施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幼儿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激情,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为其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琼.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导 学,2024(13):68-71.
[2]罗佩.幼小衔接视域下小学数学游戏化课程的教学探索[J].课堂内外(初中版),2025(5):70-72.
作者简介:姓名:李晨,出生年份:月份 1999.0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汶南镇,职务:二级教师,学历:大学,单位: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实验学校,研究方向:幼小衔接领域,单位所在的省市:山东省济南市,邮编:27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