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拉斯韦尔“5W”传播理论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刘瑞恒 田芳淑 张久达
  
新教研版媒体号
2025年6期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102249

摘要: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内容缺失、安全性挑战等潜在问题,影响实效性。本文依托拉斯韦尔“5W”传播理论,提出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大数据研析平台、创新内容和方式、完善监督体系等提升路径,旨在提升网络思政教育实效性,为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网络观的高素质大学生贡献力量。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拉斯韦尔“5W”传播模型

1.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潜在问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互联网为信息传播媒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现代传媒方式,作为一种虚拟教育模式,在实践和推行过程中还存在“形式化、滞后性、无序化”等问题,其实效性很难保障[1]。

1.1 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缺失

面对新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其教育本质是否偏离、教育成效可否达到预期、教学反馈是否真实、教学优势能否发挥充分是突出问题。具体而言,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足表现在教育内容不够充实,形式化严重、教育信息更新缓慢,滞后期较长、教育约束不够有力,失范性突出等方面。

1.2 网络思政教育安全性不容忽视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诞生和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发展的机遇期。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利用大数据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大学生的 QQ、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获得大量信息[2]。互联网平台的普及使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广泛的社会思潮,这也给中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些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理念、政治制度和各种思潮通过网络传播,冲击着中国民众的思想,冲淡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主导作用和功能的发挥,甚至造成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下降,危害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进而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

2.基于拉斯韦尔“5W”传播理论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径

“5W模式”是1948年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首次提出的由Who(谁)、SaysWhat(说了什么)、InWhich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Whom(向谁说)、WithWhatEffect(有什么效果)五种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构成的[3]。5W 模式表明传播过程是一个目的性行为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的目的。本研究计划利用这五个要素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要素一一对应,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图 1 拉斯韦尔“5W”传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型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包括教育者(Who)和被教育者(Whom)。教育者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干部、理论专家等,被教育者主要指的是大学生。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必须加强对教育者这支队伍的建设,将先进的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有机整合,打造一支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英队伍,实现

Who 和 Whom 的网络对接[4]。

2.2 建立高校网络思政大数据研析平台,解决载体(WhichChannel)的问题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贯穿于高校所有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高校每一个部门,每一个领域,应该是一个立体交叉网络,环环相扣的工程。建立高校网络思政大数据研析平台,需要针对大学生们的思想特点,研发大数据网络研析平台,汇聚各类数据信息,便于高校牢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在虚拟和现实之间循环,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得到较大的提升。

2.3 创新网络思政内容和方式方法,聚焦传播内容(SaysWhat)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始终以大学生需求为出发点,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紧密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思政教育方式,不断丰富和充实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努力使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真正走进大学生的生活、渗透到大学生的心灵深处,只有大学生将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正确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与假、好与坏,才能真正掌控个人的思想动态和个人行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4 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监督体系,检验效果(WithWhatEffect)

网络信息复杂、变化多样,而且数据特别庞大,充斥着各种负面信息、虚假信息和敌对信息,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养成与稳定发展[6]。高校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大数据研析平台,健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监督体系,营造清朗、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空间。进而达到依托拉斯韦尔的“5W”传播理论寻找到有效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结语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和推行过程中确实面临诸多潜在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然而,依托拉斯韦尔的“5W”传播理论,加强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建立高校网络思政大数据研析平台、创新网络思政内容和方式方法、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监督体系,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这也将为中国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路径和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新富,蒋博.融合媒体传播模式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06):36-39.

[2]牛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精准传播研究——基于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07):251-252.

[3]王茜.试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基于拉斯韦尔“5W”理论的新思考[J].文教资料,2020,(19):123-124.

[4]金斐,徐仙君.全媒体时代基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9,(06):123-126.

[5]黄燕.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8,(09):82-86.麻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6]任小龙,沈强.自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07):106-10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