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地理教育价值及我国基础地理教育改革

徐欢
  
教育文创媒体号
2023年1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地理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经验表明,基础地理教育与高师地理教育关系密切,休戚与共,本文旨在探讨基础地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并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全面素质教育的落实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评估标准为主线进行阐述,通过详细分析地理教育的价值,以及当前我国基础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必要性,希望本文为我国地理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基础地理教育;综合素养;全面素质教育;学科评估标准

一、基础地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基础地理教育作为学生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评估标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首先地理学科融合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要素,通过学习地理,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这种全面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广泛视野和跨学科思维,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复杂多变。其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变得尤为重要。地理教育通过教授全球地理信息、国际事务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国际社会的构造和运作机制,培养其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能力。最后社会在不断变革科技飞速发展,而传统的地理教育模式可能已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基础地理教育的改革应当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引入新的教学手段、技术手段,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1]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基础地理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综合素养是指学生在多个方面综合发展的能力,包括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实践技能等。在基础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未来的发展。首先基础地理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地理学科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方向,学生需要掌握地球的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等丰富而广泛的知识。通过深入的学科知识学习,学生能够建立对世界的系统认知,形成扎实的学科基础。其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基础地理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综合分析、跨学科思考,比如在研究城市发展问题时,学生需不仅了解地理要素,还需考虑到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因此,基础地理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2]

三、推动全面素质教育的落实

推动全面素质教育的落实是基础地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全面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基础地理教育作为培养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应当通过创新教学手段、丰富实践活动等方式,积极促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首先全面素质教育的落实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地理教育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地理项目设计、地理研究等活动,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可以设置地理课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和解决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全面素质教育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实地考察、地图制作等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比如学生可以参与社区地理调查,了解社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状况,进而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最后全面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注重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通过虚拟实境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使地理教学更加生动和实用,比如通过虚拟实境技术,学生可以“亲临”世界各地,深入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体验和学科兴趣。

四、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评估标准

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评估标准是基础地理教育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科评估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科学合理的学科评估标准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科水平,目前的地理教育评估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因此,一个科学合理的学科评估标准应该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地理学科为例,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等跨学科的内容,比如可以提出一个关于城市化影响的问题,要求学生不仅分析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还要考虑到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展示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全面理解和分析能力。

其次科学合理的学科评估标准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传统的评估方式往往以分数和排名为主,这容易导致学生只关注应试技巧,而忽视对地理学科的真正兴趣。通过制定更为灵活、多样的评估标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科热情,使其更愿意深入学习地理知识。比如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实践项目,要求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这样的实践活动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能够调动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更深入地了解地理学科的实际应用和社会意义。[3]

结论:基础地理教育的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全面素质教育的落实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评估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地理教育的价值进行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地理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在未来的改革中,需要加强对教材的更新、教学手段的创新以及评估标准的调整,以促进基础地理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我们有望培养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辉,贾露星. 可持续发展观嵌入地理学科教育探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立场[J]. 课程.教材.教法,2023,43(10):148-155.

[2] 张家辉,沈琰琰,李素素. 我国地理教育研究的热点与未来展望 ——基于2022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转载地理教育论文的分析[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24(1):64-68. DOI:10.16826/j.cnki.1009-7228.2023.01.011.

[3] 晏婷婷. 基础地理教育改革探讨[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2(6):1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