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舒仕棋
  
教育文创媒体号
2023年1期
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校409900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困惑与对策,是一项关乎我国高中政治教育质量和未来政治参与能力培养的重要议题。本文在深入研究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的基础上,全面剖析了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包括教材选择和编写、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和时间分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对策,包括教材改革、师资培训、课程设置调整和创新教育方法的应用。文章最后强调高中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紧密合作,以确保新课标下的政治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具备政治参与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学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通过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困惑和对策的深入探讨,本文旨在为政治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政治教学、困惑、对策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理念与要求

以新课标的实施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这些理念和要求旨在培养学生更全面、更具参与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公民。在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不再仅仅是传授政治知识,更加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新课标倡导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关注社会和政治事件,参与公民活动并为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政治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是激发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政治教育需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面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和论证能力。新课标强调政治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使他们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能够在社会中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新课标要求政治教育内容更加多元化,不仅涵盖国内政治知识还包括国际政治、全球化问题等。新课标鼓励学生在政治教育中发挥主体性,参与课堂讨论、研究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政治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新课标要求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政治教育不再孤立存在而是与历史、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形成有机联系,促使学生形成更全面的知识结构。这些新课标下的政治教育理念和要求为高中政治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求教师和学校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资源配置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出具备政治参与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公民。

二、高中政治教学的困惑

以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面临一系列挑战和困惑,这些困惑反映了新理念和要求的实际操作难题,新课标要求政治教育的教材要更加多元化、符合时事和国际政治发展趋势。然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政治教育部门和教师们常常面临如何选取适当的教材或者自行编写教材的难题。新课标要求政治教育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但目前政治教育领域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这导致了一些教师难以胜任新课标要求,无法有效地传授新知识和理念。新课标要求政治教育融入到综合课程中,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然而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时间分配上面临限制,如何保证政治教育有足够的时间,同时又不影响其他学科的教学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政治学科在高中学生中的吸引力相对较低,学生对政治学知识和议题的兴趣普遍不高。这使得教师需要面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政治教育的难题。在一些地区政治教育的教学和学习过于侧重应试,政治教育被视为升学考试的一部分,而不是培养公民素养的途径。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政治教育的失真。这些困惑表明了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要应对这些困难,需要政府、学校和教育部门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同时也需要教育者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寻求创新以确保高中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实现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

三、解决高中政治教学困惑的对策

以为了有效应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困惑,政治教育教师需要接受更多的专业培训和教育技能培养,以提高其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学校可以组织针对政治教育的培训课程,为教师提供新知识和教育方法,同时也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学校可以优化课程设置为政治教育腾出更多的时间。可以考虑将政治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整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综合理解。此外灵活的时间安排和选修课程的设置也有助于满足学生的需求。政治教育可以采用更多的互动教学、角色扮演和实地考察等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将政治理论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概念和原则,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其政治参与意识。学校可以设立政治研究社团、模拟联合国等课外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政治教育的评估方式也需要改革,不仅注重考试成绩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度、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表现。评估应该更加多样化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以反映学生在政治教育中的真实水平。通过以上对策的综合应用,可以逐步解决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所面临的困惑。这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以确保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具备政治参与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学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结论:高中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同时也要满足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逐步解决困惑提高政治教育的质量。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是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才能更好地实现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具备政治参与意识、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谢建,程家福.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2]陈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00067-00067[2023-12-0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