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探究

佟彤
  
教育文创媒体号
2023年1期
黑龙江省讷河市龙河镇中心学校 161313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语文教学迎来了改革的新浪潮。然而,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而课堂导入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端,起到为课堂教学作铺垫的作用,这就体现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性。核心素养培养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核心素养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以此发挥课堂导入的积极作用,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引言

“当下,依据立德树人的要求,强化人的素养培养,充分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精神,注重学科育人价值,需要确立并构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并将核心素养的内涵落实到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构建初中语文课堂高效学习的保障。目前,高校课程教学专家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成果丰硕,这为一线教师认识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了指引,但一线教师难以用专家的理论成果和义理阐释自己从一线教学中建立的实践认知。在“双减”背景下,基于初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现状,探寻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理念陈旧

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分数、成绩的作用,忽视了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尽管这样做会让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应试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除此之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缺少与学生的深度交流和沟通,无法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导致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学习氛围枯燥无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模式单一

部分教师依旧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开展“灌输式”教

学,这样做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主动性的调动作用不大。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学生身上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若依旧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则无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学习效果也不佳。

(三)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部分初中教师在教学中依旧主导着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忽视,形成了教师讲、学生记的尴尬局面,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教师无法与学生进行互动,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一)革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新课标背景下,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有必要立足时代发展,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学生的学情,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来打造初中语文教学新局面。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要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兴趣,以此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基础。此外,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对新课标进行深度研读,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二)坚持终身学习,提升自身素养

(1)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语文学科肩负着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神圣使命,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文学品位。但现实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不大,这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呈现出的知识素养水平密切相关。语文课是语言文字课,如果课堂上教师语言单调贫乏,内容干瘪无味,这样的课堂是十分枯燥的。换言之,教师通过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语言讲述,不仅能使平实的语言文字课充满语文味,也能慢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面较广,作为语文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断丰富语言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累,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努力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不断寻找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切入点,使课堂语言丰富多彩,教学内容精彩绝伦,这样的语文课才有趣,也会受到学生喜爱。(2)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要“立足教学实践,提高教研水平”,教研水平不仅指教师研究教材和学情的能力,还指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师要上好课,必须认真钻研、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生现有学习能力、学习状况,明确教材重难点,从学生学情出发,融汇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另外,教师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将传统教学经验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材内容优化组合、学习情境设计、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学情记录分析等方面的优势,在教学与反思中生成实践智慧,提升教学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增强课程育人效果。

(三)细化学习任务,搭建科学学习支架

从一定角度而言,设计学习任务是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与重构不可或缺的内容。学生只有在学习任务的导引下层递式完成学习升阶,对语文知识由浅入深探索,才能最佳化理解语文学习的意义,而后基于已有认知建构,深入感知语文知识背后的人文价值与道德素养,点燃自身语文学习热情,对所学知识有效运用。为此,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时,必须以大单元整体教学需求为根本,灵活细化学习任务,确保学习任务难易度适中,贴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基础学习水平,助力学生搭建整体学习支架。比如,与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环节相关的资料收集支架、阅读理解支架、朗读支架、问题解决支架以及写作支架等。借助各种支架的支持作用,学生提前整合大单元核心知识相关材料,然后使用自身接受度高的方式(小组讨论、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等)趣味学习、动态学习,享受学习的具体过程,深化单元整体学习体验。

结束语

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转变教学思路,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支撑,还要积极投入教学实践中,探寻初中语文教学的新路径,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打开初中语文教学新局面,以此优化课堂教学,真正做到“远看山有色,近听水亦有声”。

参考文献

[1]仲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探究[J].才智,2020(08):39.

[2]赵晓芳.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教学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9(06):20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