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案例研究

鲜双燕
  
教育文创媒体号
2023年1期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宁夏石嘴山 753000

摘要:学困生就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和掌握不了知识,和别的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学习成绩无法提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帮助其转化促进整体教学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案例;研究

引言

学困生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其长期处于一个成绩垫底的状态,学习自信心缺失,消极、懈怠.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有学生自身的、有教师的、亦有教学模式等等.学生难以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立足,又得不到及时的开导,陷入学习困境.长期如此,其便对学习失去兴趣与信心作为教师,应重视学困生,积极采取措施去应对。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内因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敏感的青春期,发生变化的不仅是其身高和体重,其心理素质、情绪体验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在面对老师和家人时,不再像以前一样听话,面对家长提出的一些不当要求,往往会直接反抗,并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事,叛逆情况较为严重。不仅如此,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通常都不愿意与老师亲近,与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更亲密,不会主动配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这也会导致师生关系变得更加紧张,从而影响其学习效果。其次,高中阶段的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较为枯燥,教学重点在于公式的变式,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深入理解和分析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加强数学思维。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均较差,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无法充分理解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知识,课后也无法自主完成相应的数学作业,长此以往,其数学成绩无法得到有效提高,从而进入到学困生的队伍中。

(二)不恰当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只注重教师的讲,被动接受知识。只是对数学定理、概念等进行死记硬背,而不注重自己对数学问题和数学探究的思考。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此外数困生几乎不会在课前进行预习,也不会在课后及时复习,这样的学习习惯导致学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掌握和巩固知识,十分影响学习效率。思维得不到发展,效率得不到提高,从而处于数困状态。比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不注重运用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前面学习的数轴建立起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同时不注重复习,使死记硬背的知识得不到巩固而遗忘,最终处于数困状态。

二、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案例策略

(一)分层施教,给予学生鼓励

分层施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消除学生间的攀比心理,对于学困生而言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通过分层,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多个层次,依据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学、引导,并给予学生不同程度的鼓励,使得各层次学生能够有所进步.通过分层,既能够满足优等生的学习需求,又能够为学困生提供一种针对性的教学服务,符合当下的教学实情.在具体的分层施教过程中,可以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及作业布置等多个方面进行分层,依据学生实际情况为其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合理布置作业任务,逐步引导其走出学习困境。

(二)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探讨、相互学习,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圆的方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对圆的方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教师可以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让每一个小组找出一个圆,并将其编号,然后通过计算得到圆周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探讨圆周率和圆心角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能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良好的数学学习方式和习惯对学生高效的学习数学十分重要。应当推动数困生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和数学探究的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带着疑问进课堂,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培养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牢固地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转变数困状态。自主学习是一种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推动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四)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高中部分学困生认为数学是难以理解的枯燥学科,常常会因为失去兴趣而表现出消极的态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创造情境化学习环境,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可以帮助学困生提高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游戏情境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想要学困生通过游戏情境学习什么知识和技能。然后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困生的年龄、兴趣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游戏类型,例如:教师在教授《集合与函数概念》时,数学教师可以创设在医院中,医生和病人之间存在医疗服务关系的情境。教师可以组织学困生进行医生病人的扮演游戏,并表明每位医生可以为多位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每位病人也可以接受多位医生的医疗服务。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下,教师可以讲解集合的知识点,同时提出集合的相关问题并让学困生进行解答,如问该医院的医疗服务关系可以表示为什么样的集合等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学科非常考验学生自身的能力,况且,初一正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转折点,许多学生在此过程中陷入学习困境,再加上家庭教育、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问题,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作为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重点关注学困生,积极与其沟通,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环境,走出学习困境

参考文献

[1]王婵.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思考[J].教育界,2019(11):29-31.

[2]侯小燕.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高考,2018(33):144-146.

[3]张兰.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10):111-1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