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策略
摘要: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的教学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将教学评一体化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和教学的效率得到最大的优化。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视野下,建立有效的课堂,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 小学数学 构建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时候会涉及到比较多的课程内容,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有些知识的内容比较枯燥,对学生而言比较难理解。而在新课程教学思想的深化下,对教学目标和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老师们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恰当的方式方法,指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运用“教”与“评”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和“评”三个方面的内容。在目前的核心素养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也要注意对它的渗透,使之符合新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达到最优。
一、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有效课堂构建的现状
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给予足够的关注。在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中,老师能够根据评估的结果,对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适时的调整,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确保最后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老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更为完整的认识,并且在评估的结果中,还能将学生的弱点和不足之处,适时地进行强化训练,使其教学工作更加有针对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业水平得到提升。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既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又能让老师们看到自己的问题与缺点,从而对老师的教育和教学质量进行反思与改进。
二、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策略
2.1结合课堂生成,动态调整教学工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事先做好的教学计划往往只是作为一个简单的参考,这样就可以避免老师在实践中产生一些不明确的思路。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进行,而教师事先制订的教学方案,往往难以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学习状况相吻合,因此,教师的教学工作很可能会从预先设定的教学计划中分离出来。如果教师仅仅依赖于教学计划来推动教学工作,不但很容易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最后效果,还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下降。
比如在进行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教学时,老师们可以首先通过信息技术给学生们演示各种货币的价值,以及各种货币之间的相互转换,从而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各种货币的面值,从而使学生对人民币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接着,老师又引出了关于人民币兑换金额的提问:“一瓶饮料售价是5块6毛,同学们在收银台上花了10块钱,收银员应该拿回多少?”在提问之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解答来确定课堂的生成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来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如果学生能准确地得到最后的答案,那么老师就可以按计划进行下去。如果学生得不到最后的答案,老师就可以通过对学生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评估,重新引导学生对各种金额的人民币的转换进行梳理,从而使学生对其印象更加深刻。
2.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的时候,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愿望就会变得越来越弱,这不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影响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跃程度。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数学课堂上,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条不紊地进行。
比如在进行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创设情景:在课堂结束之后,白熊老师为其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其在分到的图片中找到所有新的图形,小兔子细心寻找,得出了自己的答案。“现在同学们也来找一下吧,看看你们和小兔子谁更厉害。”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找。当学生发现了这个角之后,老师再问:“在找这个角时,同学们有什么考虑?”“同学们能概括出每个角的特征吗?”这样就能让学生思考角的性质,特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角的印象。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中,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可以用“小兔”的回答来说明“角”的本质和特征,从而加深对“角”的理解。
2.3设置问题引导,加强学生自主思考
在小学数学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过程中,问题指导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其可以协助老师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从而推动教育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主动创设问题导向,通过提问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拥有了思维的基础上,对所学的东西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比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时,老师可以首先给学生演示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图形,比如正方形、长方形,然后通过信息技术把两个图形裁剪成各种形状,这样就能让学生认识到多边形是可以裁剪成各种已学过的图形的。然后,把图片中的内容转换成其他的多边形,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已经学会了的图形可以裁剪成一个新的多边形,能否把这个多边形转化到原来的图形中去?”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的三角形划分方法。在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假设之后,老师也可以提问:“只有一种划分多边形的办法?”这样的话,就可以让学生不断地去思考,去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当学生对多边形的划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老师就可以接着问:“如果每个三角形都有不同的边,那么每个人都可以算出它们的面积吗?”通过独立的分析,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多边形的面积,从而掌握求多边形面积的方法。
[结束语]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积极贯彻“教学评”一体化的思想,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估体系,进行教学改革,确保学生的学业成绩。要想有效地实现这个目标,老师们要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性,把它有效地应用到小学数学的课堂建设中去,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韦泰峰.构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9):99-101.
[2]周爽.浅谈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有效课堂构建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07):128-1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