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数学低段课后服务的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

邓倩芸
  
教育文创媒体号
2024年3期
重庆两江新区礼嘉实验小学

摘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低段的课后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是学生建立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而课堂时间有限,难以涵盖所有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课后服务,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学生一对一或小组互动,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结合调查问卷的发放和调查数据的详细分析,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小学数学低段课后服务的实施现状,并提出优化策略,以促进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后服务;实施现状;优化策略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低段学生在数学学科上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日益增加,而传统课堂时间有限,很难满足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通过深入了解实际的课后服务现状,数学教师能够更好地洞察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和优化课后服务策略。教师可以探索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学习、实践性任务和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促进他们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小学低段数学教师通过对课后服务实施现状的深入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为学生未来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数学低段课后服务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

小学数学低段课后服务在学校中的现状呈现出积极开展的一面,然而也不可否认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部分课后服务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一些学生在正课中可能已经学有余力,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正面临学科难题。然而,目前的课后服务往往采用相对一致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导致了一些学生未能得到有效的帮助,甚至可能加深了他们的学科困扰。部分课后服务可能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足够的创新和个性化元素。这使得一些学生可能感到枯燥和缺乏兴趣,难以真正吸收数学知识。同时,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难以量化评估,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使得教师和学校难以了解服务的实际成效和改进空间。

二、小学数学低段课后服务活动的有效改进策略

(一)立足生本理念,设计趣味课后服务活动

小学低段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后服务活动时,秉持着生本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设计课后服务活动,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紧密结合。通过引入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游戏化学习和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应用,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使数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师要注重课后服务活动的多样性和创意性。通过引入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如数学拓展实验、趣味数学竞赛等,教师能够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情,还能够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使数学学习更具有实际意义。

比如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后服务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数独挑战》的课后服务活动,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数独游戏的基本规则和玩法,强调数独是一种需要运用逻辑和推理能力的数学谜题。然后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共同面对一份数独挑战。小组成员可以共同商讨策略,分享解题思路。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数独关卡,以逐步增加难度。学生通过完成每一关的数独谜题,逐渐提高解题能力。活动中可以设置一定的时间限制,鼓励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数独挑战。完成得较快或者解答准确的小组可获得奖励,激发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数独的数学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数学规律和解题技巧。通过《数独挑战》这个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趣味中提升数学解题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样设计的课后服务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推动拓展延伸,关注课堂内外有效联动

小学低年级段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后服务活动时,积极推动拓展延伸,注重课堂内外的有效联动。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引入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数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后服务活动中,教师借助这些启发性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索,拓展数学学科的广度和深度。教师鼓励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设计与日常经验相关的数学任务,促使学生在课后服务中主动探索数学的应用领域。这种关注课堂内外的有效联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增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的信心。

比如在实际的课后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七巧板挑战》的课后服务活动,活动以七巧板为主要工具,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图形分割的初步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教师向学生介绍七巧板的基本形状和规则,并简要解释图形分割的概念。强调图形分割是将一个整体图形分割成若干个更小的部分的过程。教师进行一次七巧板的示范,展示如何将七块不同形状的板拼合成一个整体。然后,学生分成小组,通过练习尝试自己拼合七巧板,激发学生的合作和问题解决意识。设计不同难度的挑战关卡,要求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合出指定的图形。关卡逐渐增加难度,鼓励学生思考如何灵活运用图形分割的原理来完成挑战。鼓励学生利用七巧板设计自己的图形,并向其他小组提出挑战。这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促使他们理解不同形状的组合可以形成多样化的图形。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图形分割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一思想。学生也有机会分享他们的创意设计和解题心得。

(三)创新服务评价,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师开展课后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创新服务评价是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关键。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项目式评价,通过学生参与数学项目的过程来评估他们的综合素养。例如,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设计数学实践任务,评价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入同伴通过创新服务评价,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评价机制,让学生之间相互反馈和评价。这不仅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养。

结语:

综上,在小学数学低段课后服务的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当前教育环境下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对数学低段课后服务的实际情况分析,们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策略。教师在设计课后服务活动时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生本理念,设计趣味性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拓展延伸和有效联动,教师能够使课堂内外形成有机连接,推动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要关注在服务评价上的创新,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其在学科学习中的全面发展。通过这些策略,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毛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多样化课后服务活动的探索[J].甘肃教育,2023(14):54-56.

[2]郝伟,张蓝木.小学数学课后服务阶段实践作业的设计与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3(07):111-113.

本文系重庆市2022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课题:小学低段课后服务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的监测评价研究 课题立项批准号:JC202201208的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