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有效性策略探究

王小庆
  
教育文创媒体号
2024年4期
贵州省剑河县第四中学 556499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成为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特点,探讨了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策略,包括精准掌握单元核心主旨、巧妙运用结构教学法、强化教学环节的连贯性等,以期为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有效性策略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大单元教学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的高效性与系统性。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策略,以期推动初中英语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特点

(一)整体性特点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点的有机整合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将知识点分散在各个章节或单元中,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知【1】。而大单元教学设计则打破了这种局限性,将相关的知识点、技能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这种整体性设计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大单元的主题和目标,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类,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学生在这个框架下进行学习,能够更好地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层次结构,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这种整体性特点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系统性特点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系统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对知识层次性和递进性的注重上。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知识点的呈现顺序和深度。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技能,从简单应用到复杂问题解决,大单元教学设计确保了学生在逐步深入的学习中能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系统性特点还体现在教学目标的明确和层次划分上。教师会根据大单元的主题和目标,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逐步达成各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确保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够有所收获和进步。这种系统性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连贯性特点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连贯性特点主要体现在教学环节的相互衔接和相互支持上。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从导入到新课呈现,从巩固练习到拓展应用,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条。这种连贯性设计有助于学生形成连贯的思维模式和解题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通过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和探索,帮助他们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学生在这种连贯性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和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有效性策略

(一)精准掌握单元核心主旨

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明确单元的核心主旨,即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这有助于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能够紧扣主题,突出重点,确保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准确把握知识点和技能点。

例如,在进行“This is my sister”这一单元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若想充分实施单元整体的教学模式,就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该单元的核心主旨,从而有序地展开教学活动的设计,促进学生在口语表达、听力理解、词汇积累以及情感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增长。通过对“This is my sister”这一单元的主题和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一单元主要聚焦于家庭成员的介绍以及相应的称呼表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sister”、“brother”、“father”、“mother”等家庭成员的词汇,并学会使用“This is...”句型来介绍自己的家人。基于这样的核心主旨,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任务型活动来辅助教学。例如,任务一是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模拟家庭聚会场景,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并练习使用“This is my...”句型。任务二是开展家庭照片分享活动,让学生带来自己的家庭照片,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并学习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任务三是进行家庭树制作活动,让学生动手绘制自己的家庭树,标注出各个家庭成员的关系,并在绘制过程中巩固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教师需要明确每个活动的目标和任务,确保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加深对家庭成员称呼的理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2】。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让他们在介绍家人的过程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二)巧妙运用结构教学法

结构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重运用结构教学的方法,将知识点、技能点进行梳理和归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进行“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和记忆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对单元内容的整体认识,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首先,在备课阶段,教师应根据“When is your birthday?”的主题设计相应的思维导图,并明确教学课时。这个思维导图可以围绕“生日”这一核心概念展开,包括月份、日期的表达,序数词的使用,以及相关的庆祝活动等内容。通过思维导图,教师可以清晰地展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安排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的串联和拓展。例如,在介绍月份的词汇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层级结构,从“January”开始,逐月展开,让学生逐步掌握每个月份的英文名称。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每个月份下面添加相关的活动或节日,如“February”下的“Valentine's Day”,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小结和复习。在学完一个知识点或完成一个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利用思维导图进行“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一单元的教学,教师可以更加直观、系统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思维导图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构建高质量的英语课堂。

(三)强化教学环节的连贯性

大单元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3】。

在“Where's my schoolbag?”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紧扣整个单元的核心话题——物品的位置描述,并注重各课时之间的紧密联系,确保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基于已有知识进行深入学习,既巩固已有知识,又建立新的知识联系。本单元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课时进行。

在第一课时中,教师将重点教授关于物品位置的基本句型,如“Where's my schoolbag?”、“It's on/under/in the...”等。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这些基本句型,并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深化对语言点的记忆。在第二课时中,教师将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不同的场景,引导学生运用第一课时所学的句型进行位置描述。同时,教师将关注学生在名词单复数使用上的准确性,并通过例句和练习进行强化。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延伸,如引入更多与位置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如“beside”、“behind”等,丰富教学内容。在第三课时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活动,如“场景重构”或“故事接龙”等。学生需要根据所给线索或图片,运用所学句型描述物品的位置,并构建完整的场景或故事。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已有知识,还提高了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这一课时中引入更多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如“my pencil box”、“my books”等,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紧密相连的课时安排,学生在“Where's my schoolbag?”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能够逐步深化对物品位置描述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流利性。同时,教师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结论: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有效性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通过精准掌握单元核心主旨、巧妙运用结构教学法、强化教学环节的连贯性等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初中英语教师应继续深入探索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推动初中英语教学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洪清.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有效性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3(3):3.

[2]李光辉.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有效性策略探究[J].[2024-04-11].

[3]张亚玲.大单元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3(28):9-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