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的培育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提升核心素养。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设计与实施,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应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包括道德品质、法治素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多个方面。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过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注重素材的搜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议题式教学,需要教师以素材为基础。而所搜集的素材质量对议题式教学的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格外注重素材的搜集。同时,教师还需要借助所搜集的素材增强议题式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成长。例如,在教学“富强与创新”前,教师可以从科技创新入手,搜集科技领域的素材。在课上,教师需要明确议题式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然后,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借助互联网搜集的素材,引出以下议题,并引导学生对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大家都知道哪些改革开放的成果?近年来,出台了哪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为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同时,教师可以引入新闻热点,使学生将本单元与科技联系起来。在完成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图片、视频等,从而为后续开展议题式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取新的知识,而且能够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设计开放性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议题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参与议题讨论的主体,议题式教学应该基于活动来进行;通过对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说明,使学生能够在开展现场辩论、演讲等多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得出议题的答案,形成对所学内容的深层次理解。这样,教师既能够保障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在教学前设计开放性议题,从而为议题式教学环境的打造和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理解权利义务”时,教师可以通过“你觉得权利重要还是义务重要?”这一开放性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议题进行深入思考。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关购物合同、租房合同等合同签订和言论自由、参与选举的具体案例。然后,教师可以将对于议题有相同观点的学生划分为同一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进一步地分析与阐述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案例,能够使学生在分析与阐述议题时做到有理有据,明白自己应积极参加学校活动、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等,从而真正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三、创建多元教学情境
议题式教学活动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情境。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更深刻的感受,围绕议题进行更有效的讨论,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亲情之爱”这一课程内容为例。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如播放电视剧《家有儿女》的相关片段,来营造出一个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这部电视剧以其贴近生活的剧情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深受学生喜爱。通过播放相关片段,教师可以迅速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家庭情境中,使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家庭中的亲情与温暖。接着,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设计一系列与“亲情之爱”相关的议题,如“家的意味”“爱在家人间”“让家更美好”等。这些议题既紧扣课程内容,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在引导学生讨论这些议题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家对于每个人的意义是什么?”或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对家人的爱?”等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四、实施多元评价
议题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为保证议题式学习活动的质量,教师有必要设置评价环节,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情况,针对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保证议题式教学的有效性。议题式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实时调整教学方案,传统的评价方式难以准确估量学生的成长情况,要求教师遵循多元化原则制订教学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的选择上,教师结合教学活动设计和学生的课堂表现制订评价标准,尽可能地全面了解学生在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等多方面的成长情况,保证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例如,“网上交友新时空”这节课主要学习网络交往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使其慎重对待网上交友。在自主思考探究环节,教师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活动,引导学生观看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视频,并提问:为什么网络交友比线下交友更容易受骗?学生写出问题答案,教师指定学生上台分享答案,其他学生小组交流。在交流中,学生自发完成评价环节,认识到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以评促思,助力学生成长。随后,教师让学生从教材“探究与分享”部分小凡的经历出发,引导学生以对话形式分析小凡的交友方式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可能引发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构思改进方案,在反思中深化所学。教师结合此前的活动经历,点评每名学生发言时的优点和缺点,使学生反思自己在评价环节中的表现情况,用激励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热情。
五、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议题式教学模式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及思想道德品质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希望本文针对核心素养下议题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出的路径,能够更好地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帮助教师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范园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研究[J].新课程,2021(25):39.
[2]樊定钧.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学周刊,2023(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