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新课标下乡村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于庆霞
  
教育文创媒体号
2024年18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阿合雅镇荒地学校 843405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新课标背景下乡村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途径与方法。通过详细分析该教学阶段的重要意义和现存问题,提出了实际操作中的优化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文章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案例中,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问题意识,从而激发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促进了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举措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为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乡村小学、语文教学、第二学段、问题意识、教学方法

1.引言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乡村小学作为教育的基础环节,由于教师资源和教育设施的限制,其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常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本文从新课标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乡村小学第二学段的语文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案例中,学生们逐渐形成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学会了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拓展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探究。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这些方法和途径为乡村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实践经验。

2.基于新课标下乡村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的重要意义

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乡村小学的第二学段中,语文教学承担着不仅传授基础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任务。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精神。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阅读、写作、听说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

在乡村小学,许多学生平时接触到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通过在语文课堂上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不仅有助于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也能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形成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发展要求。因此,乡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新课标的落实,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教育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综合素质。

3.基于新课标下乡村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的问题

3.1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激发问题意识困难

尽管新课标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但在乡村小学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难以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紧密结合。例如,在讲解《大青树下的小学》时,教师可能侧重于课文内容的讲解,而未能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提出问题。学生难以从课文的表象入手,深层次理解故事背后的思想和情感,从而也难以激发深入思考和提问的兴趣。

3.2评价机制单一,忽视过程性评价影响学生提问积极性

当前,乡村小学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评价机制单一的问题。教师往往通过单一的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提问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反而容易使学生将学习重点转向成绩,而非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例如,在《花的学校》的教学中,学生如果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不主动思考课文中蕴含的问题,长期以往,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就会逐渐减弱。

4.基于新课标下乡村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的对策

4.1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与动机

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大青树下的小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学校与故事中小学的异同,从而促使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两种学校环境对学生成长有何影响?”等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也能激发他们的提问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户外观察活动,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找到与课文相关的事物,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培养他们在探索中提出问题的意识。

4.2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重过程重探究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对于《花的学校》一课,教师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方法,如课堂讨论、问题记录、思维导图等,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同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提问能力和探究深度。例如,教师可以设立“最佳问题奖”,奖励那些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增强他们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荣誉感。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学生将不仅关注学习的最终成绩,还会注重学习过程中“怎样学”的问题,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5.结束语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乡村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结合学生实际生活,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和探究动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一线教学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以期共同推进乡村教育的质量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在乡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讨论、问题记录、思维导图等,帮助他们提高提问能力和探究深度。通过以上方法,学生的问题意识将得到有效培养,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玉翠,岑元菊,何忠伟,等.学生问题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研究[C]//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二卷).2016.

[2] 刘瑶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策略研究[J].[2024-06-04].

[3] 王亚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J].试题与研究, 2021(20):59-6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