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人工智能在教育出版行业的应用探讨

张士龙
  
教育文创媒体号
2024年21期
四川教育出版社

摘要:随着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版行业应该积极探索,借助新技术实现转型升级,本文将聚焦教育出版,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大力推进融合出版和数字化转型。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and use new technologies to achiev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educational publishing and explore how to use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vigorously promote integrated publishing 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

关键词:教育出版 新技术 数字化 融合出版

随者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机器学习、大模型、生成式AI等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版发行行业大力推进融合出版和数字化转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借助新技术,建立智能出版平台,对传统出版业务和流程进行数字化升级,促进企业内部生产关系的转型升级,通过新技术应用实现辅助创作、智能排版、智能审校、专业内容检索与应用等,将编辑从大量低端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二是利用智能出版平台建设积累的数字资源和经验,进一步推动融合出版,推出数字化或融合性产品,围绕数字化或融合性产品经营,从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

本文将从国家对新技术应用的政策支持,新技术在出版行业的应用案例,教育专业出版社在新技术智能辅助出版应用方向的需求,智能出版平台建设方案实施建议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家对新技术应用的政策支持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1。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应用,促进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在加速重塑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正在成为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自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若干意见》2,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传统出版借助数字技术,推动出版与技术相互融合,不断拓展出版边界,发展新型出版业态,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形成合力,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021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壮大数字出版产业”部分对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的思路、举措进行了阐述,为“十四五”时期出版业推进深度融合、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指明了方向3。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机器学习、大模型、生成式AI等新技术将给传统的出版行业带来改变。出版行业应该积极探索,借助新技术,实现转型升级,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以及出版强国的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二、先进技术在出版行业的应用案例

1. SciEngine 全流程数字出版与知识服务平台4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认为: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文稿编辑修改、内容校对等方面的应用将会逐步引发传统出版工作模式、工作形态、工作流程的变化,出版企业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开发智能出版系统,提高出版生产运营效率;研发智能化科研决策服务工具,提高知识服务能力,推动业态升级,为出版融合发展赋能。另一方面,由于出版机构积累了大量的高质量内容资源并具有持续的高质量内容生产能力,因此,可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提供高质量的“语料”。

中国科传自主研发的 SciEngine 全流程数字出版与知识服务平台(V3.0)进一步集成了学术查重检测、审稿专家自动推荐、自动在线校对、科大讯飞智能翻译、 AI 秒读视频、文献挖掘和语义检索等多种工具,进一步提升了出版运营与知识服务能力。

2.方正星空出版大模型

2024年1月,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基于在新闻出版领域30余年技术积累,以及上千家机构应用实践,正式推出“方正星空出版大模型”,该模型面向出版、期刊等领域,包括方正智能编辑助手、方正鸿云AI工具集、方正智能审校V5.0等“智能+”系列工具。该模型以通用大模型为基础,融合多个专项能力模型,利用高质量行业数据进行行业训练,以模型融合、数据扩展、安全可控、智能算法、场景订制为着力点,将在智能编辑、辅助创作、内容风控、AIGC、多模态服务等多个应用场景发挥价值。

方正智能辅助审校系统,利用机器学习、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前沿深度神经网络的纠错模型对审校场景进行深度分析,通过不同的算法模型进行纠错。该系统不仅能够对内容进行包括字词检查、标点符号检查、文章逻辑检查、上下文查重、敏感词检查、专业术语检查等在内的多方面检校,还支持云端在线审校服务,并提供实时结果,可以极大地提高编辑审稿的工作效率和编校质量5。

3.数字化教辅内容中台项目

世纪天鸿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数字化教辅内容中台项目,旨在优化内容生产加工流程,促进教辅数字化升级。通过任务管理引擎和众包平台搭建内容精加工管理平台,将试题、试卷、学案等资源的采编、解析、审校、录排等环节进行数字化管理。内容资源的数据结构和标签体系需要按照需求灵活配置,结构化过程中支持通过 OCR 图像识别、文档导入、FDB 出版格式转换、图像重绘、公式识别转换等技术。通过任务管理引擎可以实现内容加工的流程化管理,包括定向分发和任务池分发、加工过程留痕、人效分析等。内容支持人工标注和自动化标注,支持模板化输出,并通过算法优化布局排版,一键生成格式化内容。通过系统实现内容的生产加工将大幅度提升传统教辅图书内容生产的效率。

4.AI 校对软件

果麦文化提出,传统校对需要耗费大量人工,该环节是出版行业主要成本来源之一。使用 AI 校对工具可以自动检测文章中的语法、拼写错误等并提出修改建议,在减少人工时间和劳动成本的同时,提升文字的质量和准确性。果麦文化2023年 7 月增资星图比特,与星图比特签订《AI 文字校对软件开发合作协议》,委托其完成 AI 校对软件的设计开发、移交和培训服务工作。果麦文化全力布局 AI 校对,希望解决行业编校痛点。

三、教育出版社在智能技术辅助出版应用方向的需求

1.协助作者创作和在线组稿方面

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使用通用的网络进行资料搜集,非常希望出版社能够有专业的出版辅助平台,提供官方的、权威的、与出版行业相关的、最新的各种资料,包括文章、图片、试题、素材、最新版本的电子教材和教辅等,进行检索和参考,辅助作者创作,以减少作者在非专业网站下载质量不高的创作辅助资料。

教辅图书按照教材变化和教学需求,每季都会做一定比例的修订,出版社希望能够在平台向作者提供最新版电子图书文件,教辅样张版式模板,新编和修订要求,让作者在最新版教辅基础上进行修订,对于作者修改部分的内容进行记录并突出显示,将能更好的提高教辅修订质量,提高稿件整体质量。同时可以加强作者管理,对作者的编写及交稿进度进行有效监控,在平台对作者水平和稿件质量进行评价。

2.设计排版方面

一般情况下,作者基于自身情况进行创作,交稿的格式、体例都是按照自己的偏好自行设计的,在向出版社交稿后,再由设计排版公司使用专业的软件进行版式设计、图片重绘、公式转换等。而作者在创作时,如果能够向他提供版式模板,作者选用模板后,即可按照模板格式和体例进行创作,将大幅减少设计排版环节的重复工作,缩短时间,减少差错。

评议教辅,因为国家近视防控标准对字体、字号、行距有明确要求,评议公告目录对印张、定价也有要求,作者套用版式模板创作时,可以自动调整文字的字体、大小和间距,实现快速而一致的排版效果,更好的对内容数量进行把控和安排,避免因为内容太多或太少引起的多次删减或者增加内容。

3.编辑校对方面

编辑在审稿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统一体例、规范格式上,如修改标题数字格式、标点符号、核实原文、核对引文、排查表述错误,文字差错等重复性事项上,反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稿件质量提高上来。编辑审稿过程中,如发现错误文章或者不清楚来源的引述文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查找正确内容进行替换。

教辅图书,因每季开学使用,过程中每季都会按照教材、教学变化进行修订、新编,过程中会需要和使用大量的图片、文章、试题等,而出版社经过几十年的出版工作,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图片、经过深度编辑加工的文章和试题。但这些宝贵资源没有实现数字化,无法在编辑审稿过程中,进行检索和调用。

编辑校对方面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希望能够,有适用于自身出版方向的智能审校、数据检索、内容替换、优质内容保存的技术辅助出版软件。目前使用较多的辅助工具是黑马校对软件,可以对文章中的错别字、标点符号、政治敏感词等进行自动校对和显示。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不够综合。编辑希望智能出版平台不仅可以辅助编辑、校对人员完成常规的编辑、校对工作,同时也可以实现编校成果保存,编校成果的快速运用和线上共享,修订部分的重点审读,资源库和试题库的调用等功能,利用技术赋能提高编校效率。

4.数字资源存储应用方面

除了以上需求外,智能出版辅助平台功能的使用,需要依托后台规范化、标签化的数据,需要有大量的素材资源,包括经过深加工的文章、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视频等,才能真正实现出版辅助功能,为高质量组稿、高效编校提供内容支撑,为赋能新产品和新服务,如学情分析、智能评测、自动组稿、智慧作业等数字化产品提供支撑。当然数字资源库素材的实现,不是必须要从头开始建设,外部有很多的资源可供协同使用,但需对质量进行把关。

四、教育出版智能出版平台建设方案实施建议

1.智能出版平台的主要功能

从出版社对智能出版平台建设需求和行业应用综合分析,建议智能出版平台的主要功能应该包含:线上组稿创作功能,包括辅助作者创作、在线交稿、作者管理等;设计排版功能,包括自动版式套用、图片公式查找替换,自动化版式调整等;编校辅助功能,包括智能审校、数据检索、优质内容推荐、相关内容替换、编校过程记录等;数字资源存储功能,包括对深加工后的优质文章、试题、图片、视频、音频、整本书进行标签化存储,以实现对平台的支撑。

2.智能出版平台实施建议

目前新技术在出版行业已经有了很的应用尝试,出版社智能出版平台建设启动,需要进行充分调研,学习了解好的经验和案例,在吸收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身的系统方案,同时精简需求,重点放在解决目前工作的痛点上来,避免大而全,大而不精细,全而不适用。同时考虑到行业内、不同的企业有已开发的成果,建议采用购买、合作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智能出版平台。

参考文献

[1]新华述评: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系列述评https://www.g ov.cn/yaowe n/liebiao/202309/content_6904805.htm

[2]璩静.加快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新闻出版总署出台意见[J]《共产党员:上半月》2010,10

[3]宋吉述.践行出版业“十四五”规划 推进出版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J].出版广角,2022,6

[4]本刊编辑部.SciEngine数字平台让中国科技期刊走向国际,《当代图书馆》,2016年第2期|P.71-72|共2页.

[5]张新华张子微李梦竹.出版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J].出版广角,2022, 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