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三教”改革探究
摘要:数字化技术在智能建造产业集群迅速发展,高职教育面临着如何提升职业教育供给适配性的问题。本文定义了数字化背景下“三教”改革的内涵;从国际需求、产业升级、院校需求以及学生需求四个层次阐述了“三教”改革的动因;从教师数字素养、数字化教材、教学模式三个维度研究了“三教”改革路径。为提升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数字化;“三教”改革;动因分析;改革路径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cluster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how to improve the suitabi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upply.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three education"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iz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otivation of "three education" reform from four levels: international dem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college demand and student demand. The reform path of "three education" is studied from three dimensions: teachers' digital literacy, digital textbooks and teaching mode. It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improving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digitalization; "Three education" reform; Motivation analysis; Reform path
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1]。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基金来源:广州城建职业学院2023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XZZD202312;主持人:王锦;课题名称: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三教”改革探究)
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和技能支撑[2]。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3]。高职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化转型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亟需适应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教育改革。
一、高职“三教”改革的内涵
高职教育“三教”改革的内涵主要涉及教师、教材和教法(以下简称“三教”)的改革,这些改革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旨在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实施“三教”改革的基本共识,并激发更多的师生积极参与其中。
(一)数字化背景下的“三教”改革
数字化背景下的“三教”改革内涵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推动教师、教材和教法的全面升级和变革。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远程协作工具等,更便捷地进行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经验交流以及教学能力提升。数字化教材不仅包含文字、图片等静态信息,还可以融入音频、视频、动画等动态元素,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数字化教材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进行动态更新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数字化技术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虚拟现实(VR)教学、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等新兴教学模式不断涌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高职“三教”改革的系统性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三教”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教材、教师、教法三个方面的协同推进。通过教材改革,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践性;通过教师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通过教法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数字化转型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工程造价人才,推动工程造价行业的持续发展。
(三)高职“三教”改革的理念
5G、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信息化技术赋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是传统经济模式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数字经济模式转型的数字新时代。高职教育应在这一数字化背景下,应用高质量发展理念,动态调整高职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模式、目标,在这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下,需要及时调整教育教学要素,强化教师的数字化素养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改进教学内容和教材。
二、高职“三教”改革的动因分析
(一)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
高职“三教”改革有助于提升院校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教育市场中,院校的竞争力往往取决于其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科研实力等方面。通过改革,高职院校可以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生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高职“三教”改革还可以推动国际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参与国际教育项目、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和经验。这不仅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可以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进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二)产业迭代升级,数字转型的必然需求
随着“数字化转型”概念的兴起,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产业结构正经历着深度的调整和升级。这种“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人才供给”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需要一批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来支撑其数字化转型。因此,高职“三教”改革,特别是教材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师团队的专业化,成为适应这一趋势的关键举措。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变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不断跟进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并将其融入教学中。高职“三教”改革通过加强“师资培训”、“产教融合”等方式,推动教师团队的数字化发展,为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保障[4],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和数字转型的需求。
(三)院校高质量发展需求,提升区域竞争
高职“三教”改革是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步骤。内涵式发展强调通过优化内部结构、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来实现院校的长期发展。而教育现代化则要求教育体系与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相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这一背景下,“三教”改革成为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教材现代化更新和教法创新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升院校的整体教育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高职“三教”改革还有助于提升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区域贡献度”。社会服务能力是指院校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为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智力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能力。区域贡献度则是指院校对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通过“三教”改革,院校可以更加紧密地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从而提升院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学生个人发展需求
高职“三教”改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在当前高度竞争的职业市场中,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改革,高职院校可以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如采用“项目化教学”、“工学结合”等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三教”改革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新能力已成为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素质。通过改革,高职院校可以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等方面的培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研、创新实践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改革还可以推动院校与企业、行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创新、创业发展的机会。
三、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三教”改革的路径
(一)全面提升工程造价专业教师数字素养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为“三教”改革提供了指导。建立数字化教师工作站,深化与行业的合作,开展高阶数字技能培训,是提升教师数字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同时,构建并优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为确保改革的持续有效,需建立教师数字素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以科学评价教师数字技能水平,并通过奖励机制激发教师自我提升的积极性。这些措施共同推动工程造价专业教师数字素养的全面提升,助力教育教学质量的跃升。
1.建立数字化教师工作站
2023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给出了教师数字素养的含义,即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并构建了教师数字素养框架,规定了“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五个维度的要求。《教师数字素养》的发布,为新时代数字化背景下“三教”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5]。
针对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应加强产教深度融合,深化与工程造价行业的对接合作,是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数字素养的重要途径。建设一个由双师型队伍组建的数字化教师工作站[6],容纳吸收新教师和缺乏经验的教师,开展高阶的数字技能进阶培训,包括但不限于应用BIM技术对建设项目进行设计概算、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成本管理、结算管理等,应用PM系统、物资管控系统、智慧工地系统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利用云计量计价平台等编制管控项目造价等。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工程造价专业教师的数字技术知识和技能,使教师掌握工程造价领域的最新数字化工具和技术,并能够将其有效融入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2.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与优化
高职院校应投入资源,构建并持续优化工程造价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涵盖电子教材、数字化案例库、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教师应积极参与资源库的建设,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升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3.智慧教学平台应用与教学方法创新
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教学方法,如智慧课堂、在线协作学习等。通过利用智慧教学平台的功能,如实时互动、数据分析等,实现个性化教学和精准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4.教师数字素养评价与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教师数字素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是确保改革持续有效的关键。评价体系可以包括教师数字技能水平测试、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情况评估、教学效果分析等维度。同时,通过设立奖励机制,如数字化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称号等,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和教学改革能力。
(二)增强数字化教材建设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教材应不断更新内容,以适应产业技术的发展。教材应增加与数字化技术相关的知识点和案例,如大数据分析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作用等。同时,教材还应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标准,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需求保持同步。
1.构建全面数字化的工程造价教材体系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应构建一套全面数字化的教材体系,涵盖工程造价基础理论、实践技能、案例分析等多个方面。数字化教材应包含丰富的多媒体元素,如高清图表、动画演示、交互式练习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工程造价知识。
2.融入工程造价行业最新标准与规范
在数字化教材建设中,应密切关注工程造价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将最新的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融入教材中。这有助于确保教材内容与行业需求保持同步,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竞争力。
3.加强BIM技术在教材中的应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工程造价领域的重要工具,能够实现工程项目的三维建模、协同设计和精细化管理。在数字化教材中,应加强对BIM技术的介绍和应用,通过案例演示、实践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BIM技术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技巧。
4.开发交互式学习工具和模拟实训系统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可以在数字化教材中开发交互式学习工具和模拟实训系统。这些工具和系统能够为学生提供实时的学习反馈、模拟真实的工程造价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程造价知识。
5.建立教材更新与维护机制
数字化教材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随着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更新和完善。因此,应建立教材更新与维护机制,定期对数字化教材进行检查和修订,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6.推动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数字化教材
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数字化教材。企业可以提供最新的工程造价案例、实践经验和行业标准,帮助学校编写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教材内容。同时,学校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三)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应积极推动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为每位学生提供精准的学习方案。利用BIM技术构建虚拟仿真环境,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智慧课堂的应用提升了教学互动性和效率,使教师能实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同时,开展远程在线教学,拓宽了教学空间,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些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共同推动了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现代化、高效化和个性化,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1.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促进教学模式创新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课堂教学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电子教材、教学视频等,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环境。通过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集中讨论、实践操作的方式,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2.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
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成绩等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有力支持。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为每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方案。
3.利用BIM技术构建虚拟仿真教学环境
BIM技术作为工程造价领域的重要工具,能够构建工程项目的三维模型,为虚拟仿真教学环境的创建提供可能,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工程造价的实践操作和管理。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程造价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实施智慧课堂,提升教学互动性和效率
智慧课堂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智能化支持,实现教学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教学过程的智能化监控。通过实时互动、在线问答等功能,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互动性和效率。
5.开展远程在线教学,拓宽教学空间
远程在线教学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广大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开展实时授课、在线辅导、作业批改等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四、结语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数字化的快速更新迭代带来的需求侧变革,高职教育进行“三教”数字化改革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改革路径不仅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与创新,更是工程造价专业教育适应数字化时代背景的重要举措。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持续创新,这一改革路径将继续深化和完善,为工程造价行业培养出更多具备数字化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助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J].工程建设标准化,2020,(08):9-11.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30):41-45.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3,32(02):69.
[4]徐晨阳.《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解读与实施建议[J].西部素质教育,2024,10(04):108-113.DOI:10.16681/j.cnki.wcqe.202404025.
[5]教育部关于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EB/OL].(2022-11-3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2/21/content_5742422.htm
[6]马国勤.数字化时代产教融合的高职“三教”改革路径探析[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3,32(02):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