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三新”背景下高中地理与其他学科融合教学的路径研究

张帆
  
教育文创媒体号
2024年48期
甘肃省兰州西北中学 730050

摘要: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新教材的投入使用以及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为高中地理教学赋予了新的使命,即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强化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应用。因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设计主题式跨学科课程、创建复杂多学科情境、设计跨学科项目式任务以及构建跨学科评价体系等策略。这些路径的有效实施,将有力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的有机整合与迁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三新”;高中地理;其他学科;融合路径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三新”政策的出台为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在“三新”背景下,如何高效地整合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实现跨学科教学,已成为当前地理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本文将从“三新”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入手,深入探讨高中地理与其他学科融合教学的具体路径,旨在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三新”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新要求

在“三新”(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着新的要求。首先,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方面的提升。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其次,新教材的推出为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方法,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创新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最后,新高考制度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促使地理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跨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1]。

二、“三新”背景下高中地理与其他学科融合教学的路径

(一)设计主题式跨学科课程

主题式跨学科课程设计是实现融合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围绕某一核心主题,设计整合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多个学科的教学单元,通过跨学科的视角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问题[2]。比如,针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内容,教师可以围绕“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先从地理学科切入,详细阐述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具体影响以及相应的减缓与适应措施。之后,融合物理学科中的大气环流原理、能量转换机制等内容,帮助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深入剖析气候变化的内在逻辑。同时,可以结合化学学科中的碳循环、温室气体效应等内容,探讨减少碳排放、促进碳吸收的科学方法;还可以融入生物学科中的生态系统平衡、物种多样性等知识点,帮助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这一跨学科主题课程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在多学科的交汇点上学到更加全面、深刻的知识,还能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

(二)创建复杂的多学科情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跨学科知识,教师需要创建复杂的多学科情境,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或挑战。以“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跨学科的“生态经济区规划”项目情境。项目初始,教师从地理学的角度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如气候、地形、水文)与社会经济条件(如人口分布、产业结构、政策环境),使学生理解这些因素如何塑造并加剧了区域发展差异。随后,融入经济学原理,探讨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升级等策略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同时,结合生物学知识,讨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区域规划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历史学的视角,回顾区域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事件与决策,分析其对当前区域格局的影响;利用政治学知识,探讨政府角色、政策制定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3]。通过这样的多学科情境,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三)设计跨学科项目式任务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提升技能。在“三新”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针对“水循环”这一知识,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项目式任务——“城市水资源管理策略设计”。该项目引导学生先从地理学角度深入理解水循环的自然过程,包括蒸发、降水、流入水体等环节,并分析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表现形式;然后从物理学角度探讨水的物理性质如何作用于水循环过程,特别是水温波动如何影响蒸发效率,进而加深对水循环动态平衡的理解。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如GIS地理信息系统,以直观的方式分析城市水资源的空间布局特征;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生物知识,深入讨论水质污染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潜在威胁,以及实施有效水源保护措施、促进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护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与责任感。通过这样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提升能力,并形成良好的环保价值观。

(四)构建跨学科的评价体系

在“三新”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亟需构建一套跨学科的评价体系,以全面、科学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以“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教学内容为例,在构建跨学科评价体系时,教师要先确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除了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外,还应关注学生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乃至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应用与整合能力。例如,在评价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理解时,不仅要考察其从地理角度对污染源、污染途径的分析能力,还应评估其是否能运用化学知识分析污染物成分,以及从经济学视角探讨环境治理的成本效益。

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通过观察学生在跨学科项目中的表现,如小组合作、资料搜集、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各个环节,及时给予反馈与指导,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项目结束后,组织综合性的展示与评价活动,鼓励学生以PPT汇报、模型展示、辩论赛等多种形式展现学习成果,全面体现其跨学科素养。另外,评价主体也应实现多元化。除了教师的专业评价外,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甚至邀请校外专家、社区代表等参与评价过程,以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视角,确保评价的公正性与客观性。

总结:

综上所述,“三新”背景下高中地理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是推动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设计主题式跨学科课程、创建复杂的多学科情境、设计跨学科项目式任务以及构建跨学科的评价体系等路径的实施,教师可以有效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跨学科思维的培养。未来,高中地理教师应继续探索和完善融合教学的路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崔发坤.多学科融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2,(25):19-21.

[2]权颖.指向深度教学的高中地理与物理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24,(09):56-58.

[3]骆夏楠.高中地理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策略[J].求知导刊,2024,(20):86-88+61.

作者简介:张帆(1996.10--)女,汉族,在职研究生,初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