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杨芮
  
教育文创媒体号
2024年49期
Dhurakij Pundit University 博仁大学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工商管理类专业已成为高校中的热门专业。然而,当前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其就业竞争力现状不容乐观。本文旨在剖析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提升该类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关键词:工商管理;就业竞争力;现状;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工商管理类专业作为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趋势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等多重因素影响,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因此,分析当前该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现状,并探讨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

在当前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首先需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明确和细化。这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是要深入到行业内部,了解企业对于管理人才的真实需求,从而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在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之后,接下来的关键步骤就是优化课程体系设置。传统的工商管理教育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了打破这一僵局,高校需要大胆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出一系列既能够夯实学生理论基础,又能够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例如,可以引入更多以案例分析、项目实战为核心的课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鼓励学生选修跨专业课程也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单一的专业知识已经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因此,高校应该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无疑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然而,许多高校在这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必须加大实践教学投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入手,完善实践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校企合作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建设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场环境进行实习实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环境,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还可以帮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除了校企合作外,高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可以定期举办创业大赛、管理咨询项目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开展就业指导服务,转变就业观念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应对就业市场的挑战。为此,高校应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首先,高校应定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和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最新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其次,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邀请企业HR或行业专家来校进行招聘宣讲和求职技巧分享。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接地了解企业的招聘需求和用人标准,提高他们的求职针对性和成功率。同时,通过模拟面试、简历制作指导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升求职技巧,增强自信心。最后,高校还应鼓励学生关注新兴行业和市场动态,积极拓展就业渠道。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和市场领域涌现出来。高校应引导学生敏锐捕捉这些机遇,勇于尝试和创新,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保障。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从引进、培养和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首先,在引进教师方面,高校应注重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学术背景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具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还可以为他们树立榜样,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进取心。其次,在培养教师方面,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高校还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行业实践和企业咨询项目,以便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市场需求。最后,在管理教师方面,高校应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设立教学奖励、科研奖励等措施,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同时,通过定期的教学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提升。

综上所述,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学生、企业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高校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努力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企业应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践平台;社会应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为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其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玲.新商科视角下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4,27(11):222-225.

[2]何松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创新[J].陕西教育(高教),2024,(03):39-41.

[3]赵娅.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对外经贸,2023,(10): 98-100+12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