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非遗文化传承的数字化路径探索
——以锦州锡雕为例
摘要:人类的民俗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随着岁月变迁而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这一历程的见证者。本项目旨在创建一个线上平台,用于宣扬和传承锦州锡雕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本平台,用户可以了解到丰富多样的锦州锡雕文化项目,包括其历史、特点和传承者等信息。平台将提供多种形式的内容,如文章、图片、视频等,以便用户全面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此外,平台还将建立用户互动社区,鼓励用户分享自己对非遗文化的见解和体验。同时,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开展相关活动和培训,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本平台可以提高锦州锡雕非遗文化的知名度和认知度,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从而促进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VR技术;AI技术;锦州锡雕非遗文化对外宣传平台;数字化;沉浸式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人们更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许多人对其深刻内涵及价值认识不够,未能充分理解它们对社会、文化乃至人类整体发展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锦州锡雕作为富含文化底蕴的高级艺术品,亟需我们这一代人继续传承,不可让其在我们手中消逝。为此,锦州锡雕非遗文化宣传平台的创立,旨在强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一、锦州锡雕非遗文化数字化对外宣传平台的内涵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思想文化之精华和标志, 是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纽带,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承载着中华文明和中国人民特有的精神气质,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锡雕传统工艺的题材来源于生活。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为锡雕艺人提供了一个展现才艺的大舞台。锡雕传统工艺采用的题材非常广泛。瑞兽花鸟、戏曲人物、名胜古迹、地域文化、故事传说、市井百姓、诗歌词曲等。只要入其视野,便能成为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藉此来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愿望,寄托人们积极向上的美好精神向往。平台打破传播壁垒,使锦州锡雕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国际影响力,促进跨文化交融。拓宽传承渠道,吸引全球青年参与,保障技艺延续。还能拓展市场,拉动相关产业,为锦州文化产业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二、当今锦州锡雕非遗文化传播的现实困境
(一)知名度较低
锦州锡雕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但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仍有待提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宣传锦州锡雕,如何有效地将锦州锡雕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传播给国内外观众,让更多人了解这一传统工艺,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传承与创新的滞后性
锦州锡雕的传统技艺需要传承,同时也需要创新以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传统的锡雕宣扬方式虽然在文化传播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局限性也较为明显。传统的宣传手段如网站发布视频、图文介绍等,往往受限于固定的展示形式和有限的互动性,难以吸引并保持观众的长期关注,观众无法通过观看视频或浏览图片来深入了解锡雕的制作过程和艺术特色,无法进行沉浸式的体验,使得对锡雕文化感兴趣的人们难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同时,传统方式通常不支持多语言环境,这就限制了国际观众对锦州锡雕文化的了解和接触,从而影响了文化的全球传播。无法为远程用户提供虚拟实践的机会,也使得锡雕文化难以跨越地理界限,限制了其影响力的扩展。如果没有亲自前往锦州,人们几乎无法亲手体验制作锡雕的乐趣,这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三)技艺与文化承传危境
传统家族式传承受现代社会观念冲击,年轻人学艺意愿低,面临后继无人。技艺传承依赖手工,耗时费力且难以规模化,传播范围受限。文化内涵挖掘因史料匮乏、研究人才短缺而停滞不前。再者,缺乏资金支持推广活动与文化研究,在现代文化浪潮中,锦州锡雕逐渐式微,走向世界举步维艰。
(四)海外拓展的困境
锦州锡雕文化在国际化道路上面临诸多困境。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受语言和文化差异阻隔,如独特的图案寓意难被西方受众领会。国际知名度较低,品牌推广乏力。同时,在现代设计融合上滞后,缺乏与国际潮流同步的创新产品,在工艺品国际市场竞争中,难以凭借传统样式脱颖而出,发展受阻严重。
三、数字化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平台结合的必要性
[3]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必须重视利用形式的创新。利用形式的创新是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创新处理,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以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其一,打破时空局限,借助网络,非遗项目能跨越地域界限,随时被全球观众欣赏,像线上非遗音乐会可让各国音乐爱好者同步感受传统音乐魅力。其二,利于资源整合,可将分散的非遗资料整理成数据库,方便存储与查询,为研究与传承提供便利。其三,能提升展示效果,利用虚拟现实、高清视频等手段,多维度呈现非遗细节与全貌,增强吸引力。其四,促进大众参与,通过线上互动、虚拟体验等功能,激发公众对非遗的兴趣与传承意愿,让非遗在新时代借助数字化浪潮,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数字化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平台结合的意义
1.语言与文化传承相结合
将“多语种”与“方言体验”相结合,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需求,并让参观者更好地感受锦州地区的文化氛围。这种结合旨在打破语言障碍,促进全球观众对锦州锡雕文化的了解和接触,从而实现文化的国际传播。
2.科技与文化体验结合
结合锡雕的历史背景与现代科技,如利用增强现实(AR)技术,将锡雕的历史故事与现代艺术设计结合,为观众提供新颖的观赏体验。同时,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分析观众的行为和偏好,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文化内容推荐,使观众能够获得更加贴心的文化体验。此外,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社区,鼓励观众分享他们关于锡雕的经历和故事,增强观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3.互动性与体验性结合
通过科技赋能,我们不仅建立了一个在线社区,还定期在社交媒体上发起话题讨论,鼓励用户分享他们在学习锡雕过程中的经验和挑战,同时通过用户生成内容丰富平台的内容库,提升用户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此外,我们还定期举办线上锡雕制作工作坊,让用户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习锡雕技艺,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心得,进一步推动锡雕文化的传播和锡雕技艺的传承。
五、锦州锡雕非遗文化数字化对外宣传平台的实现
(一)多语种
为了让全球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锦州锡雕的独特魅力,我们精心打造了一个多语种兼容的平台。这一创新功能允许参观者自由选择他们熟悉的语言,包括但不限于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确保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都能够无障碍地探索和欣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语言的桥梁,让锦州锡雕的故事和文化精神触及全球每一个角落。 同时,我们还提供了锦州方言选项,让参观者更好地感受锦州,感受锡雕艺术与地域文化水乳交融的独特风情。
(二)3D全景观看
为了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观赏体验,我们采用了先进的360度全景观看技术。[4]结合 VR 体验沉浸性、交互性与构想性的特性,从数字场景的真实化、交互体验的多模态、情感体验的内化的角度提升用户体验,通过营造沉浸式的非遗空间,引入可交互的非遗技艺体验,让受众在虚拟空间中能自然、流畅地跟随情节设计进行游览,体会非遗文化产生的情感共鸣。
我们还为每一件展品配备了详细的语音讲解。这些讲解不仅涵盖了艺术品的创作背景、历史故事,还深入介绍了锡雕的制作工艺和技巧。通过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参观者不仅能够欣赏到艺术品的外观美,还能够了解到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技艺传承。
(三)AI人工智能助手
在平台的巧妙设计之中,我们嵌入了一个AI人工智能助手,其形象灵感来源于锦州锡雕,运用锦州锡雕的精致图案和纹饰,展现了一个小巧可爱、体现锡雕艺术精髓的吉祥物,既富有文化寓意又充满亲切感。这个智能助手如同一位随时待命的虚拟导览员,为参观者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
无论参观者对锡雕的历史、技艺、材料有任何疑问,AI助手都能迅速响应,提供准确且详尽的解答。它的交互界面友好直观,使得与它的交流如同与一位真人专家对话般自然流畅。此外,AI助手还能够根据用户的互动习惯和兴趣偏好,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和学习路径,确保每位参观者都能获得最佳的个性化体验。
(四)线上虚拟制作与作品墙
[5]新媒体平台具有强大的互动性和社交性,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交流渠道。通过新媒体,非遗传承人可以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解答观众的疑问,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我们精心打造了一个线上虚拟制作锡雕艺术品的创新功能,让用户能够亲自动手,体验成为艺术家的乐趣。这个功能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素材库,用户可以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样式、图案、花纹,并将它们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无论是传统的锦州锡雕风格,还是现代的创新设计,用户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创作的灵感。
通过简单的拖动和缩放操作,用户可以轻松调整形状的大小和比例,实现个性化的创作。这种灵活的创作方式不仅能够让用户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还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锡雕的艺术魅力和制作工艺。
为了进一步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我们还在平台中设立了一个作品墙。这是一个展示和交流的舞台,用户可以将自己设计的作品发布上去,分享创作的喜悦和成果。他们还可以在作品下发表一些感想和心得,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和交流。这种互动不仅能够激发用户的创作热情,还能够形成一个活跃的社区,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锦州锡雕文化。
(五)在线直播课程
我们定期举办在线直播课程,邀请锡雕大师现场教学。在直播中,锡雕大师将现场展示他们的技艺,详细讲解锡雕的制作过程和技巧。参与者可以实时观看大师的操作,学习每一个细节和技巧,仿佛他们就置身于大师的工作室中。
同时,参与者可以在直播中提问和互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感。通过与大咖面对面的交流,参与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锡雕的制作技巧和艺术理念。
(六)互动游戏与知识学习
在我们的平台上,我们巧妙地将教育与娱乐融为一体,设计了一系列与锡雕文化相关的互动游戏,旨在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传播锡雕知识。这些互动游戏包括引人入胜的解谜游戏和充满知识的问答挑战,每一款游戏都精心策划,旨在围绕锡雕的历史、技艺、传统故事和现代创新等方面展开。参与者通过解答谜题、回答问题,不仅能够学习到关于锡雕的丰富知识,还能够提升自己对这一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
我们的互动游戏设计注重参与感和互动性,鼓励玩家在游戏中积极探索、学习和分享。这些游戏不仅提供了知识和乐趣,还能够激发玩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这种互动游戏的方式,我们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锡雕文化的传承中来,让他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成为锡雕艺术的学习者和传播者。
综上所述,锦州锡雕非遗文化数字化对外宣传平台内涵丰富。它以数字化为依托,运用高清影像、动画等展示锡雕工艺全程,从原料到成品,尽显其精湛技艺与文化底蕴,让全球受众感受锦州特色文化。互动交流功能打破距离限制,设置论坛、直播互动等板块,促进国内外爱好者交流,分享感悟与创意,加深文化理解。具备教育传承意义,提供线上教学资源,吸引国际人士学习,培育传承力量。更是文化传播桥梁,多语言设置并链接国际平台,精准面向世界,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助力锦州锡雕在全球文化交流合作中绽放光彩,使古老技艺在数字化浪潮中焕发生机,走向更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王振昊.新媒体助力非遗文化腾飞[J].云端,2024,(41):18-20.
[2]翁振.传统锡雕:被湮没的工艺奇葩[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8(03):112-116.DOI:10.16125/j.cnki.1009-8224.2010.03.022.
[3]王伟,许鑫.科技赋能非遗转化与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4,36(01):58-70.DOI: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4-0078.
[4]朱迪凡,张露芳,徐星煜.基于VR的非遗数字化展示用户体验设计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2,(03):180-181.DOI:10.19875/j.cnki.jzywh.2022.03.072.
[5]林梅,景军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23,37(02):16-21+30.DOI:10.13440/j.slxy.1674-0033.2023.02.003.
2024级省级创新训练项目
项目名称: 锡韵雕华——锦州锡雕非遗文化对外宣传平台
项目成员:张滨茜 何莹莹 陈奕航 郭晨宇
学 院:外国语学院 D20240211173305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