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论水厂自动化改造

陈志杰 胡付廷 王校兵 孙彬 陈付勋
  
教育文创媒体号
2024年58期
平顶山市自来水有限公司 河南省平顶山市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水厂自动化改造的必要性、方案设计和实施效果评估。分析了水厂现状,包括运行效率和水质监测系统的问题。介绍了自动化技术在水厂的应用,包括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和自动化控制设备。提出了水厂自动化改造的方案设计,包括技术选型和系统架构设计。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对比,评估了水厂自动化改造的效果,包括生产效率提升和水质监测精度改善。研究结果表明,水厂自动化改造可以提高水厂的运行效率和水质监测精度,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饮用水。

关键词:水厂自动化改造;运行效率;水质监测;方案设计

一、引言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而水厂作为供应清洁饮用水的关键设施,其运行效率和水质监测精度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技术在水厂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提高水厂运行效率和水质监测精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旨在探讨水厂自动化改造的必要性、方案设计以及实施效果评估。通过对水厂现状进行分析,包括运行效率和水质监测系统的评估,揭示了当前水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了自动化技术在水厂中的应用,包括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以及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作用和优势。进一步阐述了水厂自动化改造的必要性,包括提高生产效率和提升水质监测精度的重要性。

在水厂自动化改造方案中,技术选型是关键步骤。本文将介绍控制系统选择和设备选型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合理的系统架构设计,包括数据采集与传输以及控制策略设计,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水厂自动化改造的实施步骤与流程,包括设备安装与调试、系统联调与优化等。提出改造效果评估指标,包括生产效率提升程度和水质监测精度改善情况,以评估改造方案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

二、水厂自动化改造

2.1水厂现状分析

2.1.1水厂运行效率

水厂的运行效率直接影响着供水能力和服务质量。传统的水厂运行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工操作繁琐、信息传递不及时、运行效率低下等。通过对多个水厂的调研和数据分析,发现,在传统模式下,人工操作容易出现误差,且人员需求较大,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情况。因此,提高水厂的运行效率是水厂自动化改造的一个重要目标。

2.1.2水质监测系统

水质监测是保障供水质量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水质监测系统通常依赖于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存在着采样周期长、数据获取滞后以及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等问题。通过对多个水质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发现,传统模式下的水质监测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性和滞后性,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的水质问题。因此,提升水质监测精度是水厂自动化改造的另一个关键目标。

2.2自动化技术在水厂的应用

2.2.1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

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是水厂自动化改造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水厂各个环节的运行状态和参数,将数据传输至中央控制室,实现对水厂的远程监控和控制。这种方式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需求,提高了运行效率和准确性。为保证设备能够实现精确的控制和自适应调节,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系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自动化控制具有多项性能,其中在水厂中可靠性是最为重要的。现阶段我国已有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由于各项生产工艺严格依照规定执行,实际设计中又加入了集成电路技术及抗干扰技术,故可靠性较高。在机外电路方面,它所使用的控制系统更为先进,相比较继电接触器来说,不仅开关接点减少,电器节点也缩减为原有的1%甚至更少,这大大降低了体统故障的可能性。

2.功能完善,适用性强

水厂规模不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也各不一样。尽管如此,发展至今,自动化控制系统已经能够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水厂。这些大中小型的系统除能够进行逻辑处理外,绝大多数已具备运算功能,可以实现数字控制。特别是功能单元涌现,控制深入范围变得更加宽广,如对位置、温度的控制等。此外,人机界面的发展便捷了操作,人们对系统的控制变得容易许多,故广受欢迎。水厂自动控制系统面向工业,因此为了使其得到水厂技术人员的认可,其工控设备等建设应尽量以图形符号表达,尽量使其与继电器电路图一致,这样一来,系统逻辑控制指令无需进行繁杂制定,对电脑及网络语言编绘知之甚少的人也可进行控制。

3.工作量小,维护方便

水厂原有控制系统多是采用连线逻辑,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成功使用存储逻辑将其取代,这极大的减少了接线,不仅使控制设备外部便的干净整洁,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建设周期。进行设备维护时由于接线数量少也变得简单又容易。它的应用使通过设备改变实现程序改变变为现实,适用范围很广,特别是在小批量生产中。

2.2.2自动化控制设备

自动化控制设备是水厂自动化改造的关键组成部分。自动化调节阀、自动化泵站、自动化流量计等设备可以根据设定的参数和策略,自动调节水厂的运行状态,提高生产效率和水质监测精度。为保证设备能够实现精确的控制和自适应调节,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部分设备需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显示功能

对采用计算机全程检测的实时数据能够及时的显示出来,这里显示的主要是技术参数,并通过显示的参数能够分析出当前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对于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反馈出来。

2.报警功能

由以上对显示功能的分析可知,在监控检测和控制的过程中会反馈出一些参数,那么就可以运用计算机对参数进行设置,当参数的变化超出或低于一定范围时,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就会自动报警,这样工作人员就会及时发现问题或故障,采取一定措施进行维修或补救。

3.数据库管理功能

建立生产数据库,存贮生产原始数据,供统计分析用,建立事故数据库,记录各类错误事故等。

2.3水厂自动化改造的必要性

2.3.1提高生产效率

水厂自动化改造可以通过减少人工操作和优化运行策略,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和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水厂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减少了操作误差和资源浪费,提高了供水能力和服务质量。

2.3.2提升水质监测精度

水厂自动化改造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实现对水质的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通过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处理,提高了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水厂自动化改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通过引入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水厂的运行效率和水质监测精度,保障公众饮水安全。下一章将详细介绍水厂自动化改造的方案设计,包括技术选型和系统架构设计。

三、水厂自动化改造方案

3.1技术选型

3.1.1控制系统选择

在水厂自动化改造中,选择合适的控制系统是关键。根据水厂的规模和需求,可以选择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DCS(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控制系统。PLC适用于较小规模的水厂,具有成本较低、可靠性高和易于维护的特点。而DCS适用于较大规模的水厂,具有分布式控制、高度灵活和可扩展性强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系统以满足水厂自动化改造的需求。

3.1.2设备选型

在水厂自动化改造中,设备选型是关键步骤之一。根据水厂的运行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控制设备。选择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的自动化调节阀,以实现对水流量和压力的精确控制;选择具有远程监测和故障诊断功能的自动化泵站,以提高泵站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选择具有高精度和可编程功能的自动化流量计,以实现对水质和流量的实时监测。通过合理的设备选型,可以提高水厂的运行效率和水质监测精度。

3.2系统架构设计

3.2.1系统防雷措施

随着供水自动化水平的逐年提供,水厂自动化系统设备也成为水厂中容易受到雷电干扰的主要设备之一,因此,必须要采取一种合理的保护方式防止雷电对水厂监控与控制系统的影响。根据电涌产生、危害途径和自控系统的特点,我们认为应从配电系统防雷、自控系统网络线路防雷、构筑物防雷、合理接地等四方面着手。

3.2.2数据采集与传输

在水厂自动化改造中,数据采集和传输是关键环节。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实时监测水厂各个环节的运行状态和参数,并将数据传输至中央控制室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选择有线或无线的数据传输方式,根据水厂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采取相应的加密和备份措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3.2.3控制策略设计

在水厂自动化改造中,控制策略设计是关键步骤之一。根据水厂的运行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根据水质监测数据和设定的标准,制定自动调节阀的开度控制策略,以保持水质稳定;根据流量监测数据和设定的目标,制定泵站的启停策略,以实现节能和运行效率的最优化。通过合理的控制策略设计,可以实现对水厂运行状态的精确控制和优化。

四、水厂自动化改造实施与效果评估

4.1实施步骤与流程

4.1.1设备安装与调试

水厂自动化改造的第一步是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根据方案设计,安装自动化控制设备,并进行必要的接线和调试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连接稳定。

4.1.2系统联调与优化

安装和调试完成后,进行系统联调和优化工作。将各个设备和系统进行联合测试,确保数据采集和传输的正常运行。根据实际情况对控制策略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4.2改造效果评估指标

4.2.1生产效率提升程度

生产效率是衡量水厂自动化改造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比改造前后的生产数据,包括供水量、能耗和人工操作等指标,评估改造对生产效率的提升程度。

4.2.2水质监测精度改善情况

水质监测精度是衡量水厂自动化改造效果的另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比改造前后的水质监测数据,包括水质合格率、水质参数稳定性等指标,评估改造对水质监测精度的改善情况。

4.3案例分析

以某市自来水公司的一座中型水厂为例,该水厂在进行自动化改造后,进行了实施与效果评估。

在实施步骤与流程方面,该水厂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了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并进行了系统联调和优化。整个实施过程按照计划顺利进行,没有出现重大问题。

在改造效果评估方面,通过对比改造前后的数据,该水厂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生产效率提升明显,能耗降低了3%,人工操作减少了20%。水质监测精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水质参数的波动范围缩小了15%。这些改善效果直接提高了供水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这表明水厂自动化改造是有效的,可以提高水厂的运行效率和水质监测精度,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饮用水。

五、结语

水厂自动化改造是提高水厂运行效率和水质监测精度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自动化技术,可以减少人工操作、优化控制策略,提高生产效率和水质监测精度,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饮用水。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厂自动化改造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水厂的运行效率和水质监测精度。水厂自动化改造也需要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参考文献

[1]沈明杰,陈磊,赵静.水厂自动化改造及其在供水系统中的应用[J].水利学报,2015,46(6):707-713.

[2]杨晓琳,刘伟,朱鹏飞.基于PLC和SCADA的水厂自动化改造[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05:91-95.

[3]陈华,施小明,林志刚.水厂SCADA系统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与实现[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42(07): 67-71.

[4]金翔,陈明,徐宁.水厂自动化监控系统在供水管理中的应用[J].食品科技,2020,45(04):218-221.

[5]余宏伟,张艳,丁磊.基于物联网的水厂自动化改造设计与应用[J].智能系统学报,2021,16(02):309-31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