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小学生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有效性研究

——以“天天跳绳”APP为例

陈春丽
  
教育文创媒体号
2024年59期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北城小学 广州市番禺区 5114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旨在探讨“天天跳绳”APP在提升小学生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有效性。通过实验对比,分析该APP在体育训练中的效果,为小学体育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将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北城小学三年级的80名学生,分为两组(对照组40人,实验组40人),对照组采用学校体育科组制定的体育作业计划,实验组采用“天天跳绳APP”所制定的体育跳绳计划,对比两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变化,天天跳绳APP模式表现出的优势及问题。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小学生;“天天跳绳”APP

1引言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合理安排校外体育活动时间,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一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然而,传统体育家庭作业形式存在诸多问题,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将以“天天跳绳”APP为例,研究其在提升小学生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有效性。

2实验的设计

2.1实验目的

2.1.1探究“天天跳绳APP”在小学生中的实施效果是否有利于学生体质健康的全面发展。

2.1.2探究“天天跳绳APP”的训练模式是否好于传统体育训练模式。

2.2研究对象

市桥北城小学三1班与三2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学生使用“天天跳绳”APP进行体育锻炼,对照组学生则采用传统方式进行体育锻炼。

2.3研究工具

“天天跳绳”APP是一款专注于中小学生设计的智能综合体育运动平台,具备跳绳计数、视频录制、动作识别、数据分析等功能。

2.4实验干预模式

刘承明在《AI+体育”:基于人工智能的小学体育家庭作业模式实践研究——以“天天跳绳”App为例》中指出从布置方式和参与情况来看,传统体育家庭作业模式是教师通过口头布置或在微信群中发送作业,家长接收作业后告知孩子锻炼内容并利用空余时间为孩子进行录制拍照打卡。而天天跳绳是体育教师在智能平台上布置作业后直接从平台上发布作业提醒,家长接收到作业消息后告知孩子,孩子自己登录打开APP即可进行锻炼打卡,家长不需要辅助录制,操作高效便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从作业设计来看,传统体育家庭作业布置的内容多为重复性练习、以课堂内容为主。而天天跳绳APP平台内部所包含的作业库内容新颖有趣,种类较多,以视觉刺激结合运动的练习为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体质数据对比

经过为期六周的实验,实验组学生的体质数据显著提升,包括体重、肺活量、跳绳次数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在实验开始前,记录每个学生的体重作为基础数据,实验组学生的平均体重40公斤,经过六周的实验期后,再次测量实验组学生的体重,平均减重1公斤,实践表明实验组学生体重下降更为显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这表明“天天跳绳”APP对于控制学生体重、预防肥胖具有积极作用,对照组学生则按照常规体育活动进行锻炼,体重变化相对较小,平均减重0.2公斤,未出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这反映了通过“天天跳绳”APP的持续锻炼,学生的心肺功能得到了有效提升,能够吸入更多的氧气,为身体提供更多的能量支持。

3.2学生跳绳技能水平提升

三1班与三2班部分学生存在跳绳节奏不稳、手脚协调性差等问题,在六周测试中“天天跳绳”APP提供的视频教程和实时反馈功能,实验组学生迅速掌握了正确的跳绳姿势和节奏,手脚协调性显著提升,随着锻炼的深入,APP逐步引入更高难度的跳绳技能挑战,如双摇、交叉跳、后踢腿跳等,使得跳绳动作更加流畅、多样,除了跳绳次数和组数的增加外,实验组学生在跳绳成绩上也取得了显著提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例如,在测试中,实验组学生的平均连续跳绳次数从实验前的100次提升至实验后的250次,增长了150%,对照组学生的跳绳成绩也有所提升,但增长幅度较小,增长了30%。实验组学生积极参与线上跳绳比赛,展示自己的跳绳技能,并在交流中不断学习和进步。对照组学生缺乏系统的技能培训和进阶挑战,他们的跳绳技能主要停留在基础水平,难以实现显著的技能提升,对照组学生在跳绳技能上的进步相对缓慢,且容易出现技能停滞或退步的情况。

3.3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天天跳绳”APP通过游戏化设计和丰富的互动功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学生可以在家中自主进行体育锻炼,并通过平台与同学、家长和教师进行互动,形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实验组学生“天天跳绳”APP通过游戏化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再将跳绳视为一项枯燥无味的运动,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游戏,APP根据每位学生的跳绳水平和兴趣偏好,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推荐内容,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PP还提供了家长端功能,让家长能够实时了解孩子的跳绳情况和进步,对照组学生虽然也进行了跳绳练习,但缺乏上述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元素。他们的学习体验相对单一和枯燥,难以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实验对比“天天跳绳”APP在提升小学生技能和身体素质方面的效果,证明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教育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该APP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质数据和技能水平,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未来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于小学体育教育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附]本文是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小学生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有效性研究--以“天天跳绳"App为例》支撑论文之一。(课题编号是202316239)

参考文献

[1]刘承明.“AI+体育”:基于人工智能的小学体育家庭作业模式实践研究——以“天天跳绳”App为例[J].体育教学,2022,42(03):59-61.

[2]谭隆.“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作业实施策略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贵阳学校小学部为例[J].体育视野,2022,No.58(22):110-112.

[3]王康.云计算平台下小学体育课堂质量实时监控的探索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22(02).

[4]曾志炜.天河区小学跳绳体育家庭作业实施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22(01).

[5]黄艳.5G+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智慧体育课新动态研究[J].山西青年,2021,No.609(20):32-3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