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多感官教学策略在特殊教育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多感官教学策略在特殊教育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有效性。特殊教育学生在认知和学习能力方面存在差异,传统单一感官教学难以满足其需求。多感官教学策略通过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种感官参与识字学习。文章阐述了该策略的理论基础,详细介绍了其在特殊教育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如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资源、身体动作等。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发现多感官教学策略能显著提高特殊教育学生的识字兴趣、记忆效果和学习积极性,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汉字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资源支持,以充分发挥多感官教学策略的优势。
关键词:多感官教学;特殊教育;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一、引言
特殊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在智力、感官、情绪、身体等方面存在障碍的儿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但特殊教育学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往往难以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掌握汉字。传统教学多以视觉和听觉为主,较为单一,难以满足特殊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多感官教学策略的出现为特殊教育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该策略强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够更好地适应特殊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促进特殊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为他们融入社会和进一步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二、多感官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具有多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 - 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 - 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特殊教育学生也不例外,虽然他们在某些方面存在障碍,但在其他智能领域可能具有潜力。多感官教学策略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调动多种感官,激发学生不同智能的协同作用,从而促进识字学习。
(二)感觉统合理论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从身体各感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作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特殊教育学生往往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感知觉异常等。多感官教学策略有助于改善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让学生的大脑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三、多感官教学策略在特殊教育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一)利用直观教具
1. 实物教具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实物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实物来认识汉字。这样,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体验,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汉字的含义。
2. 模型教具
对于一些难以用实物展示的汉字,模型教具是很好的选择。如教授“山”字时,可以使用一个立体的山脉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山的形状,感受山的起伏,进而理解“山”字的形状与意义之间的联系。模型教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汉字与具体事物之间的形象联系,提高识字效果。
(二)借助多媒体资源
1. 图片与动画
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动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展示与汉字相关的图片或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含义和用法。8
2. 音频与视频
利用音频资源可以让学生听到汉字的正确读音,通过反复听读来强化记忆。视频资源则可以将汉字的学习融入到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如播放一段包含多个汉字的儿歌视频,让学生在欣赏儿歌的同时学习汉字。音频和视频的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感官,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三)开展身体动作活动
1. 模仿书写动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手指在空中或在桌面上模仿汉字的书写动作,同时说出汉字的笔画名称和顺序。这种身体动作与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汉字结构和书写规范的记忆。
2. 肢体表演
对于一些表示动作的汉字,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表演来理解其含义。如教“跑”字时,让学生在教室里模拟跑步的动作,同时说出“跑”字,使学生在身体运动的过程中体会汉字所代表的意义,增强对汉字的记忆效果。
四、多感官教学策略在特殊教育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为了进一步验证多感官教学策略在特殊教育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有效性,选取了某特殊教育学校的两个一年级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分别设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对两个班学生的识字基础、认知能力等进行了前测,结果显示两个班无显著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实验班采用多感官教学策略进行识字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后,对两个班学生进行了识字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汉字的认读、书写和理解。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在汉字认读方面,实验班学生的正确率比对照班高出 20%;在汉字书写方面,实验班学生的笔画规范程度和书写速度也优于对照班;在汉字理解方面,实验班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运用所学汉字进行简单的组词和造句。
五、多感官教学策略在特殊教育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面临的挑战
1. 教师专业素养要求高
多感官教学策略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然而,目前部分特殊教育教师在多感官教学方面的培训不足,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技能,难以有效地实施多感官教学策略。
2. 教学资源有限
多感官教学需要大量的直观教具、多媒体资源等教学材料,但一些特殊教育学校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教学资源匮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二)对策
1. 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多感官教学策略相关的专业培训课程,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资源制作等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和教学研讨会,学习先进的多感官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 整合资源与自制教具
学校可以整合校内现有的教学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教师可以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自制一些简单而实用的教具。此外,还可以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持,如与企业合作捐赠教学设备、与志愿者组织合作开展教学活动等,拓宽教学资源获取渠道。
六、结语
多感官教学策略在特殊教育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具有显著的有效性。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学习,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和感觉统合理论,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资源和身体动作活动等应用方式,能够提高特殊教育学生的识字兴趣、记忆效果和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掌握汉字知识。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该策略的优势。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教师专业素养要求高和教学资源有限等挑战,需要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整合资源和自制教具等对策加以解决。在未来的特殊教育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应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多感官教学策略,不断探索适合特殊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为特殊教育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
参考文献
[1] 邓猛. 特殊教育的理想与现实[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2] 刘全礼. 特殊教育导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3] 王辉. 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