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戏剧课后服务课程的融合与实践探析
摘要:本文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式小学英语戏剧课后服务 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戏剧课后 服务课程的有效路径。通过课程开发与实践,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 用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阐述了课程开发的原则、 实践过程及效果评估,旨在为小学英语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结 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英语戏剧;课后服务课程;课 程开发;实践研究
一、引言
在全球化浪潮中,培育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文化自信,是教育 的关键任务。小学阶段作为语言学习与文化启蒙的黄金期,把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意义重大。这既能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 兴趣,又能强化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英语戏剧是综合性语 言实践活动,能提供沉浸式学习环境与文化体验。开发以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为主题的小学英语戏剧课后服务课程,有望达成语言教学与文 化传承的双赢。
二、课程开发原则
(一)文化关联性原则
选择与英语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如传统 节 日、民间故事、历史典故等,确保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能够深 入了解本土文化内涵,建立文化联想和对比,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学生主体性原则
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剧本创作、角色表演、舞台设计等 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语言与文化融合原则
在英语戏剧课程中,注重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有机结合,通过 戏剧台词、对话等语言形式,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学生 在语言运用中感受文化魅力,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三、课程实践过程
(一)主题选择与剧本创作
依据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筛选如 “花木兰从军”“神笔马良” 等适合小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故事背景与文化内涵,组织剧本创作,将传统故事改编为英语剧本。鼓励学生运用英语知识展现情节与人物,同时在剧本中融入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点,助力学生在排练表演中自然习得语言。
(二)教学活动设计
开展英语戏剧课后服务课程时,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热身环节, 播放主题相关音视频、图片,激发学生热情,拓宽文化视野。台词学 习阶段,教师带领学生研习剧本,剖析词汇语法,通过对话、角色扮演提升口语与交际能力。排练时引导学生分析角色,运用技巧塑造形象,培养团队协作与舞台表现力。最后举办汇报演出,增强学生自信 与成就感。
(三)资源整合与利用
充分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为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学 校图书馆提供中英文书籍、多媒体资料助学生学习;邀请专业的英语 教师和文化专家到校开展讲座培训,提升教学与表演水平;利用网络平台,收集优秀的英语戏剧作品和教学案例,拓宽视野和思路;鼓励家长参与,协助学生收集资料、制作道具等,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三、研究与实践过程的难点与突破
(一)难点聚焦
1.教学时空限制下的内容适配难题。小学课后服务时间相对固定 且有限,既要扎实完成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要深度融入丰富多元 的传统文化内容,还要组织高效的戏剧排练与实践活动。在此情况下, 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时空内达成语言教学、文化 传承与艺术实践的多重目标,成为课程实施的一大难点。
2.跨学科知识融合的专业瓶颈。本课程融合了英语语言学习、戏 剧表演艺术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这 对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然而,多数教师在单一学 科领域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较为丰富,但在跨学科知识融合方面存 在明显不足,难以实现多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与自然过渡,这成为制 约课程质量提升的关键难点。
(三)突破之道
1.化解学生差异兼顾难题,分层教学有的放矢。依据学生的英语 水平、表演能力和学习兴趣等维度,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 层次设计梯度化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 的学习表现和情绪状态,针对学生在英语发音、戏剧表演技巧、文化 理解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供一对一的精准辅导。
2.攻克跨学科知识融合难关,多元培训赋能教师。为教师提供系 统的跨学科专业培训课程。同时,鼓励教师参加跨学科教学研讨会和 工作坊,协作备课凝聚合力,与同行交流经验,拓宽教学视野,提升 跨学科教学能力。
四、课程效果评估
(一)学生学习成果评估
通过对学生在英语戏剧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包括语言 表达能力、舞台表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等方面,全 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除了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汇报演出评价外,还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 的参与度、学习态度、进步情况等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建立学生学 习档案,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
(二)学生兴趣与态度调查
在课程实施前后,分别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对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态度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课程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文化态 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戏剧课后服务课程表现出浓 厚的兴趣,认为通过参与课程学习,不仅提高了英语水平,还更加深 入地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对英 语学习和传统文化学习的态度更加积极主动。
(三)教师专业发展评估
参与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同行互评、专家指导 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 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程资源开发经验,对英语教学与传统 文化教育的融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多样 化和灵活化,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多名教师 围绕本课题撰写的教学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或在教学研讨会 上交流分享。
五、结论与展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式小学英语戏剧课后服务课程的开发与 实践,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资源,通过将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 力和文化素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 发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不断完善 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拓展课程实施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加强校际 交流与合作,推广优秀的课程实践经验,为推动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道义. 英语教学与文化意识培养[J]. 课程. 教材. 教法, 2017 (10):64-68.
[2]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S].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22.
[3] 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