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产城融合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布局规划与城市空间发展探析

辛杰
  
教育文创媒体号
2025年10期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柏堰社区服务中心

摘要:在产城融合理念日益受重视的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布局规划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协同性成为关键议题。本文探讨其重要意义,指出合理布局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功能提升、推动有机更新并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同时提出多中心组团式布局等策略,以推动两者协调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建议从加强规划统筹、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产业与城市功能互动以及建立协同发展管理机制等方面着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产城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城市空间发展

一、引言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大背景下,先进科技行业逐步成为推动各地区及国家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作为先进科技行业集中的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肩负着促进科研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职责。但是,传统的开发区发展路径多聚焦于产业本身,缺乏与城市其他部分的协调融合,这导致了开发区与城市环境在空间布局、功能整合以及社区生活等方面的不连贯,例如出现了工作与居住不平衡、交通堵塞、生活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这些因素制约了开发区的持续成长及城市整体品质的提高。

产城融合理念着重于产业与城市职能的互动推进和协作进步,重视生产、居住、自然环境的和谐交融,旨在构建多功能、适宜居住和工作的城区。基于产城一体的视角,科学地规划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位置,这在改善城市布局、增强城市整体竞争力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

二、产业园区布局规划在促进城市空间发展中的意义

(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行科学规划,能够促进城市空间的有序增长,实现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常规的城市格局多集中于单一核心,常引发核心区域功能过度集中,随之带来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一连串问题。反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采取分散的多核心集群式规划,有助于在城市的多个区域打造产业与功能的集散地,有效减轻市中心的功能负荷,助力城市空间平衡发展。譬如,部分城市在郊区或是新兴城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吸引了众多企业和人才入驻,催生了新的城市发展极,进而推动城市空间的外延式扩展与结构优化。

(二)促进城市功能提升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引领发展的关键地带,它的壮大有助于推动城市产业布局的优化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实现城市整体功能的升级。这类产业的崛起依赖于众多高素质人才、先进技术服务的支撑以及金融领域的助力,这驱使城市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金融服务、商业活动等方面持续优化,增强城市的整体服务水平。此外,科技园区内所孕育的创新精神和文化气息,同样对城市的文明进步产生正面效应,增强城市的文化魅力。

(三)推动城市空间的有机更新

城市的不断扩张使得部分历史城区及陈旧工业区亟需产业转型与空间重塑。在这种背景下,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城市的整体更新进程相融合,对老旧城区或工业区进行深度改造与提升,导入前沿技术及创新资源,促进城市空间功能的优化与品质飞跃。譬如,把废弃的工厂或库房转化为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创新创业空间等新型创新基地,这既复兴了休眠资产,又为城市注入了新动力,加速了城市空间的持续更新。

(四)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科学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能显著提升城市的土地使用效率。运用多功能融合的规划手法和紧凑型的发展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潜能,避免不必要的土地消耗。此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通常能带来较高的土地收益,为城市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与常规工业用地相比,这类园区在土地利用上更加重视产业与城市功能的有机结合,通过打造多功能产业社区,进一步增强土地的综合效益。

三、产城融合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布局规划的策略

(一)多中心组团式布局

摒弃常规的单一核心布局方式,转而推行分散型多核心集群规划,把科技园细化为众多功能各异的小集群,各个集群既自成一体又互为支撑。各独立集群内部配备了齐全的产业、居住及公共服务体系,构筑出一个个近似于“袖珍城市”的独立单元。此规划方式有助于有效分散园区的交通负荷,降低居住与工作地的分离状况,增强居民及员工的日常生活便捷性与职场效率。譬如,以一个产业核心为中心,四周辅以居住区集群、商业服务区集群和公共服务区集群,利用发达的交通系统实现各集群间的紧密联结。

(二)产城融合的功能混合布局

在园区内合理规划生产、生活、经贸、娱乐等多重功能区域,促成各类功能区的合理交融。譬如,可在工业区中配备精致住宅单元或专为技术人员设计的居住区,便于工作人员实现本地居住;在研发区附近配置诸如咖啡屋、图书馆、食肆等娱乐休憩设施,以迎合员工的日常休憩与交际需要。此外,倡导企业打造融合办公、实验、制造、展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群,以优化土地使用效能。

(三)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

高效的交通脉络是推进产业与城市一体化发展的核心。科技型产业园区需紧密连接市中心、交通要点以及邻近地区,打造立体化、多元化的交通格局。一则,需对园区内部道路系统进行精细化提升,科学设计主路、次路和辅助道路的结构,增强道路的流通效率;二则,需强化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扩充公交线路和站点覆盖,推进轨道交通或快速公交系统建设,确保居民与工作人员的便捷出行。同时,还需关注行人步道与自行车道的规划,倡导环保出行方式。

(四)打造生态化的园区环境

秉持绿色发展的理念,着力构建绿色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在区域布局中,精心设计生态型绿化带、休闲公园、自然湿地等生态功能区域,打造出一个互联互通的绿色生态体系。对园区内部的河流、水库等水体资源执行严格的保护与合理运用策略,构筑宜人的水边环境。此外,积极倡导环保建筑理念,提升建筑物的能效、水效、地效及环境友好性。通过打造一个优越的自然生态氛围,吸引高素质人才和前沿科技企业落址,从而增强园区的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规划统筹

政府需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空间布局与城市区域规划进行深度整合,形成一套联动紧密的规划制定与执行体系。在编撰城市综合规划和土地运用规划的过程中,须重点纳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成长需求,为其预留充分的扩展区域,并清晰界定其职能定位和进展路径。此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划应与城市各项专门规划实现无缝对接,包括交通布局规划、公共设施配置规划、环境保育规划等,以保障各类规划之间的和谐与配。

(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构建全面的政策扶持网络,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城市布局的和谐共进。就产业政策层面而言,增强对高新技术领域的扶持强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产业链的集中效应;在土地利用政策方面,改善土地配置模式,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用地需求得到满足,同时提升用地效率;针对人才政策,推出吸引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措施,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成长储备智力资源;至于财政政策,设立专门基金,助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以及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

(三)强化产业与城市功能的互动

促进科技创新园区与城市各类功能区的产业融合与互动发展。一方面,倡导创新型企业与传统制造业进行跨界合作,利用科技革新推动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引导城市中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向科技园区渗透,为园区内的创新实体提供高端服务支撑。此外,强化科技园区与城市公共设施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化资源使用效能。譬如,开放城市的图书资源、体育设施等公共服务给园区使用,以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

(四)建立协同发展的管理机制

构筑城市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间的协作共进管理模式,增进交流与配合。设立针对性的协调部门,专职处理园区建设进程中涉及城市布局的问题,诸如土地资源利用、交通规划对接、公共设施配套等事宜。并且,搭建起资讯交流系统,推动园区与城市各机构的信息沟通与资源互助,从而优化管理效能,增强决策的精准度。

五、结论

在产城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布局规划与城市空间发展紧密相连。合理的布局规划,通过优化空间结构、促进功能提升、推动有机更新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城市发展意义重大。采取多中心组团等布局策略,能有效推动两者协同。未来,应从加强规划统筹、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功能互动及建立协同管理机制等方面发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城市空间的良性互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寇鑫,夏健华,文俊棋.产城融合视角下的产业园区规划策略探讨——以惠阳象岭科技产业园红花寨片区为例[J].中国高新科技,2022,(23):109-111.

[2]蒋清松.长三角地区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研究——以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4):120-121+124.

[3]何智锋,华晨.城市旧区产城融合的特征机理及优化策略[J].规划师,2015,31(01): 84-8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