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地质工程中地下水渗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及控制方法

范传征
  
教育文创媒体号
2025年30期
中勘资源勘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淮北 235047

摘要:在地质工程领域,边坡稳定性是一个关键问题,而地下水渗流对其影响显著。本文深入探讨了地质工程中地下水渗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包括改变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产生动水压力等方面。同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控制方法,如排水措施、防渗处理等。通过对这些影响机制和控制方法的研究,旨在为地质工程中边坡稳定性的保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减少因边坡失稳引发的地质灾害。

关键词:地质工程;地下水渗流;边坡稳定性

一、引言

在地质工程建设中,边坡稳定性一直是工程安全的重要保障。众多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的发生,往往与边坡失稳密切相关。而在影响边坡稳定性的诸多因素中,地下水渗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地下水在岩土体中的渗流会改变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产生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从而影响边坡的应力状态和稳定性。随着地质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如公路、铁路、矿山等工程中涉及大量的边坡工程,深入研究地下水渗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及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地下水渗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2.1 改变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地下水渗流会使岩土体的含水量增加,导致岩土体的重度增大。重度的增加会使边坡的下滑力增大,从而降低边坡的稳定性。同时,含水量的增加还会使岩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对于粘性土,含水量的增加会使土颗粒之间的粘结力减小,内摩擦角也会有所降低;对于砂性土,含水量的增加会使土颗粒之间的有效应力减小,从而降低其抗剪强度。此外,地下水的长期渗流还可能导致岩土体的软化和泥化,进一步削弱岩土体的力学性能。例如,一些含有蒙脱石等亲水性矿物的岩土体,在地下水的作用下会发生膨胀和软化,使边坡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

2.2 产生孔隙水压力

在地下水渗流过程中,会在岩土体中产生孔隙水压力。孔隙水压力的存在会减小岩土体的有效应力,从而降低岩土体的抗剪强度。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岩土体的抗剪强度与有效应力成正比。当孔隙水压力增大时,有效应力减小,抗剪强度也随之降低。在边坡中,孔隙水压力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通常在坡脚和地下水位附近较大。在降雨或地下水位上升等情况下,孔隙水压力会迅速增加,导致边坡的稳定性急剧下降。例如,在一些山区,暴雨过后由于孔隙水压力的增大,常常会引发大量的滑坡灾害。

2.3 产生动水压力

地下水渗流时会对岩土体产生动水压力。动水压力的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其大小与渗流速度和岩土体的渗透系数等因素有关。动水压力会增加边坡的下滑力,尤其是在渗流方向与边坡坡面倾向一致时,动水压力的不利影响更为明显。例如,在一些河流岸边的边坡,由于河水的渗流作用,会产生指向坡外的动水压力,使边坡更容易发生滑动。此外,动水压力还可能导致岩土体的潜蚀和管涌现象,进一步破坏边坡的稳定性。潜蚀是指地下水在渗流过程中带走岩土体中的细小颗粒,使岩土体的结构遭到破坏;管涌则是指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地下水携带大量的土颗粒从坡脚或坡面涌出,形成孔洞和通道,严重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三、地下水渗流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分析方法

3.1 极限平衡法

极限平衡法是分析边坡稳定性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方法基于刚体极限平衡原理,通过假设滑裂面的形状和位置,计算边坡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下滑力和抗滑力,从而确定边坡的稳定性系数。在考虑地下水渗流的影响时,需要将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作为外力计入下滑力和抗滑力的计算中。例如,常用的瑞典条分法、毕肖普条分法等都可以考虑地下水渗流的影响。瑞典条分法是将滑裂面以上的土体分成若干垂直条块,假设每个条块底部的滑动力和抗滑力沿条块底面作用,通过对所有条块的滑动力和抗滑力进行求和,得到边坡的稳定性系数。毕肖普条分法在瑞典条分法的基础上,考虑了条块之间的水平作用力,计算结果更为精确。

3.2 数值模拟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值模拟法可以考虑岩土体的非线性特性、地下水渗流与应力场的耦合作用等复杂因素,更准确地模拟边坡的实际情况。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有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等。有限元法是将连续的岩土体离散成有限个单元,通过建立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节点的平衡方程,求解岩土体的应力和位移。在考虑地下水渗流的影响时,需要将渗流方程与应力平衡方程进行耦合求解。有限差分法是将连续的岩土体离散成差分网格,通过差分近似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求解岩土体的应力和位移。数值模拟法可以直观地展示边坡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的应力分布、位移变化和塑性区发展等情况,为边坡稳定性分析和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四、地下水渗流影响下边坡稳定性的控制方法

4.1 排水措施

排水是控制地下水渗流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设置排水系统,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减小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从而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常见的排水措施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地表排水主要是通过设置截水沟、排水沟等设施,将坡面的雨水和地表水及时排走,减少地表水的入渗。截水沟一般设置在边坡顶部,用于拦截山坡上的雨水,防止雨水流入边坡区域;排水沟则设置在边坡坡面和坡脚,用于排除坡面的积水。地下排水主要是通过设置排水孔、排水盲沟等设施,将地下水引出边坡。排水孔一般采用钻孔的方式,将地下水引入排水管道或集水井中;排水盲沟则是在地下设置的排水通道,通常由碎石、砾石等透水性材料填充而成。

4.2 防渗处理

防渗处理可以减少地下水的入渗,降低地下水位,从而减小地下水渗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常见的防渗处理方法包括设置防渗墙、铺设防渗土工膜等。防渗墙是一种垂直的防渗结构,通常采用混凝土、水泥土等材料建造,将其插入地下一定深度,切断地下水的渗流路径。防渗土工膜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将其铺设在边坡表面或地下,可以有效地阻止地下水的入渗。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边坡的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和工程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防渗处理方法。

4.3 边坡加固

在地下水渗流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单纯的排水和防渗措施可能无法满足边坡稳定性的要求,此时需要采取边坡加固措施。常见的边坡加固方法包括锚杆加固、挡土墙加固等。锚杆加固是通过在边坡中钻孔,插入钢筋或钢绞线等锚杆,然后灌注水泥砂浆,使锚杆与岩土体形成一个整体,提高边坡的抗滑能力。挡土墙加固是在边坡坡脚设置挡土墙,抵抗边坡的下滑力,提高边坡的稳定性。挡土墙的类型有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等,需要根据边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挡土墙类型。

五、结束语

目前对于地下水渗流与边坡稳定性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水渗流的精确模拟还存在一定困难,一些控制方法的长期有效性和适应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水渗流规律的研究,提高数值模拟的准确性;二是开发更加高效、环保的边坡稳定性控制方法;三是建立更加完善的边坡稳定性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边坡失稳隐患。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保障地质工程中边坡的稳定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为地质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凯.考虑渗流固结耦合作用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影响分析[D].石家庄:河北地质大学,2020.

[2]王浩.地铁车站深大基坑降水开挖变形特性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20.

[3]杨晓晖.河流阶地地铁基坑明挖的岩土体变形特征数值模拟分析[D].湘潭:湘潭大学,201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