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数字经济赋能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张浩恺
  
教育文创媒体号
2025年28期
曲阜市粮食和物资储备保障中心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 273100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数字经济有了很大进展。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不断创新高,但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依然突出,节粮减损治理仍需深入开展。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粮食减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数字经济赋能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经济;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驱动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与新动能。探究数字经济对粮食体系韧性的作用机理,对于增强粮食体系韧性、维护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1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解析

高质量发展不再局限于传统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产品数量规模的着重强调,而是立足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着力于以商品使用价值及其质量合意性提升,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真实需要,这就必然涉及事关国计民生的粮食产品质量与合意性的显著改善。就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表征来看,既强调安全保障性,以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也要求完成生产动力转型走科技创新之道,还注重粮食质量全面优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包容共享。概言之,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先必然是总量规模上的显著提升以保证有效供给,但却并不主张以资源换数量、以投入换规模,而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理念,注重粮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坚持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并重。一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将助推传统粮食发展从追求数量到“数”、“质”并重转变。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人民粮食消费理念已发生重大变化,不再是初级阶段的“吃饱”诉求满足,而是“吃得健康、吃得安全”的高层次要求满足。这就需要在保证粮食安全红线不动摇的基础上提升粮食产品质量,科学育种、创新驱动并通过运输、物流等的数字化发展提升服务效能。二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改变传统“大且多”观点代之以“合理”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固然强调对人民粮食需求的充分满足,但不再坚持持续大规模增长模式,而是在适度控制量的合理增长基础上,着力于粮食生产模式绿色化转型、粮食产品种类有效拓展和粮食产品安全性、营养性的全面提升,更注重粮食产业发展的生态效益。三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更注重对粮食产业反哺生态系统诉求的有效满足。粮食高质量发展将不再只是粮食产品本身数量规模的增长,而是以粮食产品供给的更加丰富化、特色化带动康养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等的发展,充分激活粮食产业的生态功能、人文功能和社会功能,以粮食促产业、以粮食产品和生产运营模式创新加速构建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四是,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绿色和谐为基本指引,着力解决环保与效率间的问题。传统理念下,粮食生产规模增长和粮食产品供给增加,主要建立于耕种面积扩大基础上,造成了对农村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的大量占用。数字经济时代,智能化工具在农村的广泛嵌入既带来单位生产效率提升,也从根本上改变要素配置模式,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难题,以科技创新驱动粮食生产走高效、高质、低碳之路。通过对农村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保护,进一步提升农民对发展红利的共享共用。

2数字经济赋能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2.1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工具和数据要素,以及更具普惠性的数字金融服务,为从事粮食生产运营的农民带来全新视野,加速生产模式与工具投入使用的现代化升级。首先,作为新兴生产要素代表的数据要素,在嵌入粮食生产运营全过程中形成数字生产力,实现对传统生产力的质量升级。这不仅带来单位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以及对传统生产要素耗费量的降低,还通过与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的融合而升级农业生产资料、扩展粮食生产劳动对象,加快粮食产业现代化转型。其次,大数据要素的充分使用和数字化工具的全面推广,使得区块链、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粮食播种、灌溉、施肥等环节全面嵌入,既减少人力资本投入,也以智能化技术替代简单人力劳动,释放更大劳动力从事技术型研究型工作。这可通过更为细致的监管提高生产效率,也可通过技术工具升级减少碳排放,加快粮食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最后,正如上述分析所言,粮食产业储运环节的数字化升级与技术改良,不仅提高了产品流通效率且可通过先进设备提高粮食产品的保鲜度,确保人民粮食消费的更优感受与特色化需求满足,重构粮食供应链运营体系,加大高品质粮食产品供给。

2.2数字经济影响粮食生产稳定性的理论机制是技术创新理论

机制路径为城乡融合、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这些路径在就业结构、生产模式、农业投入方面加快了技术创新,为数字经济赋能粮食稳定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2.3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助力粮食体系韧性可持续发展

政府部门应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一是搭建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种植技术教学、惠农支农政策解读以及种植经验交流,以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养和数字化应用能力。二是与地方职业院校合作,制定包括农业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在内的系统培训计划,在提升农民学历的同时,为其提供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农村电商技巧等知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三是优化人才扶持政策,引导大学生、乡贤、企业家返乡就业创业,为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提升粮食体系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2.4从粮食供应链各环节入手,发挥数字技术对节粮减损的促进作用

我国粮食损失和浪费产生于粮食供应链的每一环节,把握各个环节造成粮食损失的关键问题及其减损潜力,有利于更有针对性地发挥数字技术对粮食减损的促进作用。因此,针对粮食供应链各环节损失和浪费的关键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在粮食生产领域,从生产环节看,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优质种子研发效率,加快选育并推广自主优良品种,加强对种质资源研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5G基站、物联网、传感终端等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的覆盖率;持续提升涉农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在通用性数字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方面实现突破,如数字化农机装备、农业无人机、传感器等设备,提升农业数字技术和设施设备供给的自主性[15],进而推进田间管理精细化,减少粮食生产环节损失。从收获环节看,要进一步普及农机装备应用,加大对智能农机的研发力度,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利用数字技术辅助人工机收,实现粮食收获精准作业,减少收割损失。从加工环节看,运用数字化媒介对粮食适度加工进行宣传,普及科学的粮食消费观;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溯源系统对粮食加工副产品进行追踪,运用智能堆肥系统对副产品进行资源化利用,实现副产品再利用,减少粮食损耗。

结语

数字经济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于粮食生产运营全过程中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转型,以拓宽市场、促进产业融合使其表现出更大开放性和协同性特征,在优化粮食种植的同时加快推动粮食与制造业、服务业的创新融合,最终实现粮食产业从技术到结构的整体升级。

参考文献

[1]张靖卓,田建民,上官彩霞等.财政支持粮食产业发展政策:基于河南实践的分析与改进[J].农业经济,2024(02):89-91.

[2]徐颖,孙泽生.农业高质量发展以粮食安全为重心的逻辑与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23,43(04):180-187.

[3]王昕天,荆林波,张斌.电商如何驱动农业产业链数字化:理论阐释与实践演进[J].中国软科学,2024(03):47-5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