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湖长制助力水美乡村建设的思考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河湖长制对水美乡村建设具有关键意义。当前,河湖长制在执行中存在力度不均问题,公众参与度低且资金投入短缺。但它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更好助力水美乡村建设,可通过强化监督考核、加强宣传教育,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以及多元化筹集资金等策略,优化河湖长制实施,推动乡村水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河湖长制;水美乡村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水是乡村发展的基础要素,水美乡村建设意义重大。河湖长制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为水美乡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在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促进乡村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二、河湖长制在水美乡村建设中的作用
2.1 水资源保护
河湖长制明确各级河长职责,促使其加强对水资源的监管。通过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强化水资源的统一调配,确保乡村生产生活用水合理供给。推动节水灌溉等技术应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水美乡村建设奠定水资源基础,保障乡村用水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
2.2 水生态修复
河长积极组织开展水生态修复工作,如清理河道淤泥、恢复河湖湿地等。这有助于改善河湖生态环境,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修复后的水生态系统能够更好地发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功能,营造优美的乡村水生态景观,提升乡村生态品质。
2.3 水环境治理
河长负责监督乡村污水排放、垃圾清理等工作。组织建立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引导村民规范垃圾倾倒,减少对河湖水体的污染。定期巡查确保水环境问题及时发现与解决,使乡村河湖水质得到显著改善,打造清澈、干净的乡村水环境,提升乡村宜居性。
三、河湖长制助力水美乡村建设现状及问题
3.1 执行力度不均
部分地区河湖长制在落实进程中,执行力度参差不齐。一些基层河长尚未深刻明晰自身职责,在开展巡查工作时流于形式,仅进行表面的走马观花,致使河湖潜藏的诸如污水偷排、非法采砂等问题难以被及时察觉与妥善处理。从地域维度来看,经济发达地区对河湖长制的推行较为重视,资源投入相对充裕,执行效果良好;然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受限于财政紧张、人力不足等因素,资源投入捉襟见肘,使得河湖长制的实施大打折扣,严重阻碍了水美乡村建设的整体步伐。
3.2 公众参与度低
现阶段,河湖长制在实施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渠道较为狭窄。多数村民对河湖长制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意义一知半解,参与河湖保护工作的热情不高。在宣传教育层面,方式方法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与创新性,未能有效激发村民的参与意识。同时,激励机制的缺失,使得村民即便有心参与,也缺乏足够动力。村民尚未充分意识到自身在水美乡村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未能形成全民积极投身河湖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这对河湖长制的长期有效推行构成较大阻碍。
3.3 资金投入短缺
水美乡村建设涵盖河道整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态景观打造等众多工程项目,对资金的需求量巨大。但部分乡村地区财政实力薄弱,河湖治理资金过度依赖上级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有限的资金总量难以满足大规模建设需求,直接导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缓慢,无法及时收纳和处理乡村生活污水;河道清理维护工作也因资金不足,难以定期、全面开展,河道垃圾堆积、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频发,极大地制约了河湖长制助力水美乡村建设的实际成效。
四、优化河湖长制助力水美乡村建设的策略
4.1 强化监督考核
构建系统完善的河湖长制监督考核体系迫在眉睫,需精准明确考核指标,涵盖河湖水质改善情况、河湖生态修复进度、河长日常巡查频次与质量等关键维度,并制定严格、可量化的考核标准。充分借助卫星遥感、水质在线监测等信息化技术,对河湖状况进行 24 小时实时监控。针对工作敷衍、履职不力的河长,依照既定考核制度严肃问责,形成警示效应;对在河湖治理工作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河长,给予物质奖励与精神表彰,充分调动各级河长的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保障河湖长制得以高效执行。
4.2 加强宣传教育
大力拓宽宣传渠道,综合运用举办专题讲座,深入乡村为村民详细讲解河湖长制知识与水美乡村建设的深远意义;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册,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环保理念;借助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的强大传播力,定期推送河湖保护相关资讯与成功案例。积极组织各类环保实践活动,如 “守护家乡河湖” 志愿者行动,鼓励村民亲身参与河湖巡查、垃圾清理等工作。设立举报奖励制度,对发现并举报河湖违法行为的村民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充分激发公众监督积极性,全方位营造全民参与河湖保护的浓厚良好氛围。
4.3 多元化筹集资金
政府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水美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将其纳入财政预算重点保障范畴。积极探索创新,运用 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精心筛选有实力、有担当的企业,吸引其投资乡村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等核心项目,实现政府与企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专项贷款产品,为河湖治理工程提供低息、长期的资金支持。此外,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设立水美乡村建设基金,接收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的爱心捐赠,通过多渠道汇聚资金,为河湖长制实施与水美乡村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五、结论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河湖长制对水美乡村建设至关重要。虽当前实施过程存在执行、参与及资金等方面问题,但通过强化监督考核、加强宣传教育、多元化筹集资金等优化策略,能有效提升河湖长制实施效果。助力实现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与水环境治理目标,打造生态宜居的水美乡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江艳.乡村振兴背景下繁昌县河(湖)长制工作探索[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3,52(03):21-22+34.
[2]杨倩,冯玫涵,李晓凌,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幸福河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2,2(22):135-137.
[3]陈一新,张迅,匡义,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壶源溪(富阳段)美丽河湖创建的实践与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22,22(10):16-20.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36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