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音乐素养的有效策略

林蔚
  
卓凡媒体号
2024年20期
福建龙岩市实验幼儿园 364000

摘要: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期,对于幼儿的音乐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幼小衔接阶段的音乐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包括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等,影响了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幼小衔接阶段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效果,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支持,以期为家长和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音乐素养;幼儿衔接;有效策略

引  言:幼儿阶段的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合理有效地运用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均衡发展,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情商和心理发育。作为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音乐教育可从多方面开展,将更加适合幼儿且科学高效的音乐教育方式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国家倡导的幼儿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同步发展的教育目标,有效地促进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一、幼小衔接阶段音乐教育现状

首先,由于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时间较短,许多教师在实施幼儿音乐教育时,并不能从全面的角度来把握教学内容,尤其是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导致音乐教育出现了内容空泛、形式单一等问题。其次,在幼小音乐衔接中,部分教师急于求成,忽略了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为让学生提早接触更多的知识,不够重视学生的心理、环境所产生的特殊性,这就造成了“拔苗助长”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有些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较低,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不够透彻,在教学方法上也缺乏创造性。只是单纯地对幼儿进行灌输式教学,缺少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导致教学过程中幼儿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当中,不能达到提高幼儿音乐素养的目标。

二、幼儿音乐素养的特点

在我国,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已经有了很多研究成果,但对于幼儿音乐素养的定义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幼儿音乐素养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音乐知识和能力、审美、情感以及综合素质。其中包括幼儿心理、幼儿自我接受、幼儿创编、幼儿欣赏、幼儿教育环节,能够使得幼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升华。首先,音乐素养是幼儿在对音乐的学习过程中,由学习音乐产生的对音乐的了解、感受和理解等,其中包含了幼儿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对音乐的认知、对音乐的情感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真正地了解和学习音乐。其次,音乐素养指的是个人拥有的一种能力,是一种能够正确地感受音乐并将音乐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包含了各种音乐元素,如音高,音调,旋律,强度等。最后,音乐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素质,它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技能,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即是指与音乐相关的一种基本素质与修养,包含了与音乐的理论知识、音乐鉴赏知识等。

三、幼小衔接阶段音乐教育的对策研究

在幼小衔接阶段想要确保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质量,教师要转变自己过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提升自己对音乐教学内容的关注,对教学素材进行仔细地筛选,并以幼儿兴趣爱好、音乐基础等为依据,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最终选择出适合幼儿的音乐教学素材,为确保幼小衔接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根据大班幼儿的发育特点和小学音乐教学的特定要求,把握好难度,将兴趣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遵循基本原理的前提下,逐步地提升音乐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主要分为歌唱教学与欣赏教学。然后,再针对歌唱和欣赏进行详细地划分,比如歌唱中包括演唱、舞蹈、表演等,欣赏中包括律动、游戏等。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时,教师应帮助幼儿适应新的教育方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幼儿教师在教大班《颠倒歌》的时候,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教学节奏,可以将幼儿进行科学地分组,让他们在小组中展开分工,分别负责演唱、编排动作、打击乐器等,尽量融合多种元素的音乐素材。在小组合作中,加深孩子们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并培养孩子们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将多种教学手段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在提高音乐活动的趣味性的同时,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方式。

四、基于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音乐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多元化音乐教育

多元化音乐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幼儿音乐素养为目的,以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为载体的音乐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家庭以及社会机构中,都应该注重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幼儿园可以通过歌唱、舞蹈、乐器演奏等多种形式来开展音乐教育,使幼儿在多样化的音乐体验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家庭也应该积极参与幼儿的音乐教育,例如通过家庭音乐会、音乐亲子活动等方式,让幼儿在家庭中也能感受到音乐的乐趣。社会机构可以通过举办音乐培训班、音乐会等活动,为幼儿提供更专业的音乐学习机会。

(二)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把音乐教学和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育形式。音乐游戏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幼儿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知识,提升音乐技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音乐节奏相关的游戏,如打击乐器、舞蹈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让幼儿在游戏和情境中体验音乐,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此外,还可以通过歌曲填词、歌曲创作等游戏方式,激发幼儿的音乐创作能力。

(三)音乐欣赏课程

音乐欣赏课程是一项以幼儿为主体,进行多种形式的音乐欣赏,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的教学方式。在欣赏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等,让幼儿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作曲家的生平事迹等,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如歌曲创作、舞蹈编排等,提高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结果显示,音乐欣赏活动对幼儿音乐认知、音乐鉴赏及创作能力均有明显地促进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教育的发展形势,教师要提高对幼小衔接阶段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如何做好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培养幼儿音乐素养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元化音乐教育、音乐游戏和音乐欣赏课程的实施,可以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音乐学习体验,推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音乐素养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马乐.音乐课堂"幼,小衔接"的教学策略探讨[J].[2022-07-12].

[2]余岚.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音乐活动幼小衔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22(11):3.

[3]祝贤凤.课程游戏背景下音乐活动幼小衔接的研究[J].成才之路, 2020(19):2.

[4]金鹭.浅谈音乐教育在儿童"幼小衔接"阶段的作用[J].中华少年, 2016(4):2.

[5]董茜茜.音乐课堂”幼,小衔接”的教学策略探讨[J].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2(14):0136-013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