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双证培养背景下高职学生幼儿园健康活动设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学前儿童健康活动是幼儿五大领域活动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能够促进儿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幼儿教师需要具有幼儿健康活动设计能力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双证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健康活动设计课堂教学现状和健康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如何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健康活动设计能力的策略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可行性教育建议,以期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学前教育;双证培养;健康活动;提升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双证”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时完成培养目标学习任务,各项考核均合格而获取的高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以及作为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试点院校,为通过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的毕业生颁发的《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证书》。凡是通过由学院组织的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者,即可获得《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证书》,可以免试申领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即高职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双证:毕业证和职业能力证书。在此培养背景下,学生在毕业时可以获得“双证”,减轻入职压力,拓宽就业渠道。但对培养院校来说,却存在巨大的责任和挑战,学院要通过对幼儿园典型任务梳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幼师生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融合研究,探索高质量幼儿教师培养的教育策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所必备的专业能力,也是师范生免试认定考核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健康活动设计课堂教学现状
(一)《学前儿童健康活动设计》课程标准定位模糊
《学前儿健康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接触幼儿园教师岗位的实际环境,是教学法类的开始课程,培养学生从事幼儿园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与素养。课程目标的制定应围绕幼儿园专业岗位需求从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进行制定:能力目标①能够借助网络和其他各种参考资料阅读并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并不断接受和学习较新的前儿童健康教育知识;②掌握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并进行正确评价。③具备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观察、评析、设计和组织能力。④能发现并处理学前儿童疾病、营养、环境、意外事故、心理和行为异常。知识目标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基本理论;②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和评价。③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观察、评析、设计和组织。④学前儿童疾病、营养、环境、意外事故、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处理等基础知识。⑤能熟练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评价。情感目标①理解健康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②积极创造安全、自由、整洁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二)《学前儿童健康活动设计》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准备不足
在《学前儿童健康活动设计》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会采取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模拟课堂试讲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一般是教师被动的抽取学生上台进行试讲。在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试讲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间分工不明确,分配的任务,有的学生不主动承担,总是想“搭顺风车”,这种现象无形中会加重其他小组学生的作业压力,长此以往,不利于班级团队建设,也不利于班级的班风、学风的建设。其次,由于学校的条件限制,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准备不足,材料不充分,在健康教育活动模拟教学的时候,需要很多材料作为支撑:如在“我会穿衣服”的活动中,需要准备不同的衣服:模拟橡胶幼儿、拉链式、纽扣式、套头式等;在“我会刷牙”的实验中,需要准备刷牙的工具:模拟口腔、牙刷、牙膏、漱口杯、毛巾、镜子等多种材料。其中,有些材料难以准备充分,导致活动效果不显著。
(三)《学前儿童健康活动设计》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有的《学前儿童健康活动设计》的课程评价方式往往是根据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评判。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形成性评价占总成绩的40%,主要包括:出勤、课堂发言情况(10%)、个人书面作业、课后小组讨论作业(20%)、小组项目作业(10%)。期末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60%,考核方式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这种评价方式难以真正考察出学生的健康活动设计能力,尤其是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往往要求学生独自设计一门教案,有的学生能够设计出教案,但是无法将教案讲出来,学生还是停留在只会背和写的层面,仍然不具备幼儿教师基本技能。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健康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健康活动设计缺乏创造性
学生选取的幼儿健康教育活动内容过于老旧,缺乏创新性。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进行模拟试讲训练的时候,选取的健康活动内容千篇一律,大多数学生选取的内容是保护眼睛、食物金字塔、我会穿衣服等,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首先,学生往往目光还是局限在幼儿身体的养护上,没有考虑到健康不仅涉及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可以与其他领域结合,如与社会领域结合,了解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增强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其次,身体健康不仅只包括对幼儿身体器官的健康教育,也要包括预防疾病、学会自我急救的方法。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经验少、健康活动设计经验匮乏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制为三年,三年的时间,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多项专业技能,学生较少有机会获得实践锻炼。因此,学生在健康活动设计的过程当中脱离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难以把控年龄阶段目标设计出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健康活动。如:在身体保健类健康活动中,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食物营养构成,成为学生在健康活动过程中首选的活动内容,但是学生往往因为缺乏幼儿园实践教学经验,在活动内容的选取上,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经常会将小班、中班、大班年龄阶段活动内容混淆,如有的学生会为小班幼儿选取保护眼睛的健康活动内容,活动中还涉及到眼睛的结构。显然,这一活动内容不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往往会导致活动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健康活动设计环节缺乏连贯性
笔者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健康活动环节的设计上,前后内容相互脱离,缺乏连贯性。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机会上台进行试讲,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在进行小组试讲的过程中,小组成员有的负责试讲活动导入部分、有的负责活动基础部分、有人负责活动结束部分。各个部分之间的关联不密切,缺乏连贯性。在各个部分中,缺乏有效的提问和过渡性的语言,学生在进行提问的时候,往往采用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的提问方式,间接给幼儿一定的暗示,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在过渡性语言方面,学生往往使用,“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然后……”,这种简单的过渡语,并不能将每个教学环节巧妙地衔接在一起,不利于幼儿系统性的学习和认知。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健康活动设计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培养准幼儿教师在健康活动过程中的有效提问
健康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健康活动设计的重难点,丰富幼儿的认知。幼儿教师的有效提问是指启发引导式提问,往往提出的问题都是开放性的问题,而不是一些封闭性“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这类的问题。教师的问题既要便于幼儿理解,又要能够引发幼儿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健康活动主题,直击活动重难点,引发幼儿思考和探究的兴趣。如:在“小袋鼠擦屁股”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小袋鼠是用什么擦屁股的呀?小袋鼠是怎们擦屁股的呢?站着?还是蹲着呢?小袋鼠擦的是哪个部位呢?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能够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还能够帮助幼儿回忆活动过程中的重难点。而不是提问:小袋鼠是用纸巾擦屁股的对吗?小袋鼠是蹲着擦屁股的对吗?这种对不对,是不是的问题,不利于幼儿思考。
(二)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健康活动设计能力
学生健康活动设计能力的提升,仅仅依靠在学校的学习和模拟课堂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各大院校必须加强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可以采取多种实践教学的方式:比如可以与幼儿园合作办学,定期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开展科学活动,真实的体验如何在幼儿园中带领小朋友进行健康活动,及时反思自己在健康活动设计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受幼儿喜爱的活动方法。也可以观摩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健康活动公开课,在观摩中逐步反思、缩短差距。还可以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聘请幼儿园的园长到学校来给学生进行专业的辅导,让学生真正了解幼儿园的健康活动设计的重点和方向,了解幼儿园对未来准幼儿教师健康活动设计能力的实际要求。在园长集中授课后,学校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自身的不足。
(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健康活动设计能力
传统的课堂模式,使学生丧失对幼儿健康活动的兴趣,机械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往往会降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教师需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健康活动设计能力。教师可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慕课的方式,利用网络教学,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在课前布置任务,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在课后上传课程资料、更新课程视频、进行随机测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讨论。在模拟课堂训练时,可以请学生担任评委,引导学生对健康活动设计进行自评、互评,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模拟课堂训练之中。也可以定期开展幼儿健康活动设计大赛,设计初赛和决赛,采购一些奖品和证书,营造紧张的比赛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四、结语
总之,幼儿教师健康活动设计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提升的,高校应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将培养的重点放在学生在健康活动设计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上,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的方式,与幼儿园合作办学,共同提高学生的科学活动设计能力。同时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利用翻转课堂、慕课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参考文献:
[1]陈晨.《翻转课堂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中的运用研究》[J]教师,2022(01).
[2]王少楠.《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管理方法与实践——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J].中国学校卫生,2022,43(04).
[3]任树元.《实践取向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改革》[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6).
[4]曹彤.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2).
[5]赵丽.《翻转课堂在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9(02).
作者简介:李卓(1994.2),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2020级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项目来源: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规划课题(学校发展类)+基于师范生免试认定试点的学前教育专业双证培养策略+CANFZG2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