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策略的研究

祝丽美
  
卓凡媒体号
2024年56期
梁山县黑虎庙镇中心小学 272609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学理念的提出与实施,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全方位的优化,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逐渐被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开始关注过程性的评价结果,这有助于根据教学实情,及时完善教学策略并纠正教学方向,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文章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内涵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的过程性评价教学策略。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性评价

1.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性评价概述

1.1过程性评价的内涵

顾名思义,过程性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与指导,并对学习方法提出指导性建议的一种教学方式。过程性评价在教学中是一项关键的教学内容,与教和学可以组成完整的体系,适用于大多数的学科教育。过程性评价教学方式的应用目的主要是有效促进教学增值,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总结教学经验,推动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从价值取向方面来看,过程性评价采取的是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有助于结合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效果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开展全方面的过程性评价教学活动。同时,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可以将内部与外部的学习资源充分结合起来,运用有效的评价与指导方式推动学习过程与教学评价的融合发展。

1.2过程性评价的特点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具有全面性的特点。不论是在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上,还是在语文教学过程性评价的价值取向上,过程性评价都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教学指导功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二,具有及时性的特点。过程性评价就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因而具有及时性的特征,可以促进教学与评价的深度融合,帮助教师及时优化教学策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第三,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小学语文中的过程性评价并没有严格的标准,且语文学习也没有固定的答案,过程性评价教学策略的应用倡导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促进其文学才能的激发。第四,具有深入性的特点。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来自于不同的角度,并且评价的主体也较多,既包括语文教师,又包含学生本人以及同学与家长,甚至有社会人士,这样得到的过程性评价结果将会更加全面、真实以及深入。第五,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过程性评价贯穿着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不是断断续续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各种评价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1]。

2.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实施策略

2.1评语应恰当,提高学生的接受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指导中,过程性评价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当注重过程性评语的恰当性,促进学生接受度的提升,防止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厌烦心理,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另外,小学教师往往在教学中使用“你真棒”“表现的真好”等词语,虽然可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但这样的词汇较为模糊与笼统,无法让学生找到努力的正确方向,因此给予学生的成长空间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根据过程性评价要求,合理调整自己的评语,向学生提供精准的指导意见,促进其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例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中的《古诗二首》时,语文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进行朗读与背诵,并将自己喜欢的古诗句子做简单的翻译,当学生完成回答后,教师需要及时给出鼓励性的指导评语,如“背诵得很流畅,翻译得也较为准确,能够抓住古诗中的关键字词,描绘出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真的很棒!下次回答问题时,应当声音再洪亮一些,好吗?”这样的评语不仅可以指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亮点表现,也能够给予其具有方向性的指导,并且有助于带给学生好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

2.2把握评价时机,完善教学成果

教师在应用过程性评价时,也应当关注到评价的契机是否合适,抓住重要的关键节点,给予学生有效的评价与指导,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帮助学生及时改正缺点。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关键性的语文要素以及人文主题,这两者也组成了双线性结构的教学单元,具有清晰明了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当熟悉语文教材,把握语文要素,开展有效性的过程性评价。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其中的语文要素是“想象”,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想象出相符的画面,并抓住关键字词,体会句子的生动性。在二年级教材中,也具有类似的语文要素,教师可以将部分进行对比,观察学生在阅读技巧以及想象空间等方面是否具有一定的能力提升。另外,教师可以在三年级下册教学之前,抓住关键节点,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文章,并谈论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以此唤醒学生的语文学习记忆,开展有侧重性的教学指导工作。通过有效把握过程性评价的时机,学生能够按照既定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并且可以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避免对教师产生厌烦心理,进一步促进教学成果的完善[2]。

2.3运用灵活的过程性评价手段

过程性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往往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指导水平,且评价是教师与学生友好沟通的纽带,教师应当善于利用灵活多变的过程性评价手段,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常用的过程性评价手段有纸笔测试及非纸笔测试两种类型。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应当灵活、合理地运用两种评价手段,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其学习特长的发展。例如,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以非纸笔评价手段为主,可以从学生的阅读、背诵以及交流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其学习潜能。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过程性评价中不能单单使用一种评价手段,这会有较多的教学指导局限性,需要提高过程性评价的灵活性,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过程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教师应当对这一评价指导方式提高重视,并善于运用灵活的评价手段,使用适当的评语,把握评价的契机,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游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优化策略[J].新校园,2023,(06):47-49.

[2]孟献伟.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J].文理导航(上旬),2023,(03):31-3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