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体教融合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及其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摘要:在“综合育人”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体教融合被反复提起。这一教育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初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在学前教育中,体教融合非常有必要,教师需要注重多元融合,全面促进幼儿的协调发展,主动与幼儿家长和社会各界取得联系,实现协作共育,体现最佳的育人合力,在多措并举中逐步强化幼儿的运动技能。确保幼儿能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保持积极平稳的情绪状态以及较高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良好的意志力、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参与社会实践,产生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关键词:体教融合;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健康;影响研究
引言
在学前教育中,体教融合势在必行,有助于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需要结合幼儿有限的生活经验、理解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组织开展趣味十足的体育活动,将体育活动与教学工作融为一体,实现体教融合,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及创新,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一、体教融合
体教融合以无缝衔接和有机整合体育和教育的功能、目的及价值为主导,旨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及发展。这一概念揭示了体育与教育的内在逻辑联系,强调两者应互相促进、互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融合体育活动和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实现体育与教育的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和一体化落实,体现1+1>2的效果。
对于学前教育来说,体教融合非常有必要。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活泼好动,可塑性较强。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活动释放幼儿的天性,提升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自主意识,在紧密融合体育与教育的基础上促进幼儿的个性化成长。
二、体教融合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对策
(一)多元融合,促进幼儿协调发展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探索新的教育路径时,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协调发展,有效融合体能、技能和智能,科学制定体教融合教学方案,正确指导幼儿的体育活动和学习活动。首先,教师应坚持全面发展的教学准则,以提升学生的体能为起点,将技能训练和体能提升相结合,逐步发展幼儿的智能,实现三者的协调并进,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铺路[1]。基本体操体能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比较足,教师可以将其融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和资源。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学习武术操和花球操,开展接力跑、跳格子等技能游戏,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
其次,教师需要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粗大动作发展目标调整育人思路,结合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发展规律设置各个年龄段的运动目标,将非操控复杂技能、位移技能和操作技能相结合,逐步完善体育活动体系。最后,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习得规律及身心发育特征设置体智能游戏课程,开展强化练习,逐步释放幼儿的天性。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练习攀爬、投掷、跳跃、跑步、行走等基本动作,提升幼儿的灵敏度、耐力、速度、力量平衡及协调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情绪情感及自我认知的全面发展。
(二)协作共育,体现最佳育人合力
幼儿的成长发展会受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为了真正实现体教融合,幼儿园需要扮演领头羊的角色,主动与幼儿家长和社会主体保持联系,实现联动合作和协同育人,体现最佳的育人合力。首先,幼儿园应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的教育准则,打造动态多样和立体化的活动体系,强化教师对“以体育人”的理解及认知,增强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加大师资培训,为体教融合的顺利开展打下扎实的智力基础[2]。
其次,幼儿园可以设置家长课堂,定期组织举办以“体育健康”为主题的体教融合活动。邀请家长或专家学者在幼儿园传授科学健康的锻炼方法和运动知识,拉近幼儿园与家庭和社会主体之间的联系,实现家庭教育资源、幼儿园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及科学配置。最后,幼儿园可以结合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依托现代融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实现与家长的无障碍交流及沟通,及时为家长提供幼儿体教融合资讯,着力解决家庭教育问题,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作为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时需要活跃家庭体育氛围,设置孩子的每日锻炼时间,合理调整锻炼时间和锻炼频率,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体育运动会,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和意识。
(三)多措并举,强化幼儿运动技能
体教融合耗时耗力,难以立竿见影。幼儿园应意识到这一工作的艰巨性,整合多种教育对策和手段,逐步强化幼儿的运动技能,为幼儿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以及运动精神的塑造做好铺垫。其中教会、勤练、常赛是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揭示了体育教学的本质及真谛,能够为体教融合提供指导。教师则应紧密融合教会、勤练与常赛,将其贯穿于学前教育的始终。首先,教师应以“教会”为先导,简单讲解基本的运动技巧,以“练习”为核心,强化幼儿对常见运动技能的理解及认知,以“比赛”为辅助,丰富幼儿的比赛经验,确保幼儿逐步形成运动能力,在多措并举中将学前教育推向新的高度[3]。
三、体教融合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教融合以有机融合体育教育和教育教学为主导,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及发展,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状态。
首先,体教融合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学前教育阶段的体育活动趣味十足,互动性较强,幼儿的参与度非常高。在手脑并用中,幼儿能够深入体会竞争、挫折、成功、合作,产生多元情绪,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学会平稳情绪,保持健康积极的精神状态[4]。
其次,体教融合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幼儿会面临不同的困难及挑战,教师及时指导幼儿,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懈努力,自主克服困难。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幼儿能够深入体验自己的进步和成长,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再次,体教融合有助于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幼儿的意志品质。在参与体育运动时,幼儿会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主动跳出自己的小世界,直面体育活动中的困难并主动与他人沟通协作,实现互帮互助和共同进步。
最后,体教融合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幼儿能够接触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爱好以及思维习惯的同伴,逐步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形成较强的包容性,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体教融合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正面影响,教师应加大对体教融合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整合多种融合对策,潜移默化地提升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综合素养。确保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结交朋友并磨砺意志品质,掌握简单的体育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刘婧.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浅析心理健康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J].现代企业教育, 2012(9S):1.
[2]徐婕.操舞类运动对幼儿园大班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4-03-17].DOI:CNKI:CDMD:2.1018.211254.
[3]茹瑞芳.在学前教育中针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 2016, 000(026):207.
[4]黄婉圣,何敏.从"具身认知"的视角看教育戏剧及其对幼儿园教育戏剧实践的启示[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20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