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家园共育视域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摘要:小班幼儿的年龄小,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在一日活动中需要侧重的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即侧重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中提升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基于此,本文阐述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必要性,探讨影响其提高的关键因素,最后重点介绍科学运用家园共育提高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的教学做法,旨在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家园共育;小班幼儿;自理生活;能力培养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它不仅能促使幼儿更好地自我服务,适应幼儿园这一“小社会”,更使幼儿责任感、自信心、自尊以及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得以发展,为幼儿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个体成长的内在要求。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例如,通过学会自己穿衣服、洗手、吃饭、整理玩具等日常生活技能,幼儿能够逐渐摆脱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主。
其次,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个性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幼儿园生活活动的重要目标。当孩子们能够自己完成一些日常任务时,他们会感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被认可,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最后,孩子们在自理过程中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行动会对他人产生影响,就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从而不自觉地迸发出一种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这种有责任感和精神能效促进孩子们未来学习和工作,促进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所以,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自信心建立、责任感培养以及未来的社会适应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家长和幼儿园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家园合作、科学教育等方式,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提升。
二、家园共育对于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价值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及其能力的提升是家庭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互相配合、共同教育的结果。幼儿期是生理和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阶段。家庭与幼儿园是幼儿这一生长生活阶段接触最多的两种社会环境,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幼儿园是幼儿进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场所,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场所,虽然两者环境与教育方式相差较大,但幼儿园与家庭都是为了幼儿更好的发展而努力,所以,家庭与幼儿园必须达成教育一致,相互协调、合作共育,才能真正使幼儿获得能力的提升,帮助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技能的发展。
三、家园共育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家长参与活动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学会“懒惰”,尤其是在家庭中隔代教育中来说适当地放手尤为重要。家庭成员在面对幼儿教育中多沟通交流,统一教育观念和目标,为提高幼儿自主、动手、尝试创造机会。
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中指出:“凡是孩子自己 能做的事,不要替他做;孩子确实力所不及的时候再去帮他,要让孩子有机会发展他的能力。”如:在家庭中幼儿在进餐环节中家长鼓励幼儿独立自主完成,在幼儿进餐时家长可以尝试鼓励幼儿“可以像小老虎一样,啊呜啊呜的吃完”“你今天吃饭进步可真大”,在幼儿独立进餐时,家长要学会耐心等待,不能因为幼儿吃的慢,从而进行包办代替。
(二)创设丰富生活活动,提供家园合作机会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 条件。”在小班阶段,幼儿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脱衣服、收拾物品等。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主题,在家园合作 背景下创新设计亲子游戏活动,让幼儿与家长一同完成 形式多样的生活自理游戏,这同样有助于提高小班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此外,在亲子游戏中,家长还能学习利 用游戏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获得家庭游戏设计 灵感。因此,在家园合作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可开展家园游戏化教育活动。
教师还可以组织“叠衣服”“给小动物吃豆豆”等亲子游戏。“叠衣服”要求幼儿区分衣服、裤子,不同的叠衣方法;“给小动物吃豆豆”要求幼儿模拟“吃饭”情境,用勺子、筷子、叉子等餐具为不同的用硬纸板做成的小动物“喂饭”。教师组织游戏,家长指导幼儿,能使小班幼儿在有针对性的亲子游戏中巩固生活自理技能,全面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多元评价幼儿方式,鼓励幼儿独立自主
教师、家长要科学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引导幼儿成为独立自主。例如,在“我是生活小达人”主题活动中,教师开展多种自理能力活动,与幼儿讨论活动内容和评价标准,还通过给每个幼儿两颗五角星的方式,引导幼儿将五角星贴在自己认为“生活小达人”上。幼儿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能够学会观察、审视自己,不断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另外,有效的强化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在活动中,教师采用正强化的方式为幼儿颁发奖牌、 奖状,在日常生活中采用“小红花”的方式,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能够激发幼儿自我管理的主动性,不断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总之,家园之间持续而有效的合作在幼儿发展上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立场的一致性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因素。陶行知认为,儿童并非孤立地存在于环境之中。环境对幼年人的成长有两大力量,一是助力,二是阻力,教育应当运用自然和社会的助力、阻力去培植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勇于创造、不怕困难的性格。制定家园合作标准,有助于家园合作机制制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金渊媛.“生活即教育”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J].文理导航(下旬),2024(03): 7-9.
[2]俞雨霜.家园共育背景下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界,2024(01):101-103.
[3] 施蔚薇.在家园合作中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J].家教世界,2022,(35):63.
[4]杨静.基于家园合作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3,(11):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