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双C理念的人文关怀在孕妇产前诊断围术期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在孕妇介入性产前诊断围术期开展基于双C理念的人文关怀的护理效果。方法:2023.6-2023.12作为研究时间,该时间内在本院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32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孕妇均分为2组,各160例,其中开展常规护理的组别为对照组,基于此进行基于双C理念的人文关怀护理的组别为实验组,分析比较孕妇在介入性产前诊断中开展的不同护理模式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在SAS评分、SDS评分上,两组比较,干预前的结果未见统计差异(P>0.05),干预后更低的为实验组(P<0.05)。结论:在孕妇介入性产前诊断围术期开展基于双C理念的人文关怀的护理可调节情绪。
关键词:双C理念;人文关怀;孕妇;介入性产前诊断;围术期
现阶段,我国每年均有大量出生缺陷儿出生且死亡率较高。目前为了减少出生缺陷儿,产前诊断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其诊断技术有多种,比如介入性产前诊断,该技术是对孕妇使用经腹穿刺手段获得胎盘或者胎儿细胞对胎儿染色体是否异常进行筛查的主要手段。而大部分孕妇担心对自身和胎儿产生影响,心理压力加大,易出现多种不良情绪而影响自身与胎儿,进而就需要加强此类孕妇的护理干预。随着护理模式和理念的转变,护理逐渐重视人文理念。而双C护理理念就是人文护理的一种模式,较重视患者心理感受。此次研究将基于双C理念的人文关怀在孕妇产前诊断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3.6-2023.12作为研究时间,该时间内在本院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32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孕妇均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0例。纳入标准:(1)孕妇同意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2)均属于单胎;(3)既往有习惯性流产史、死胎等情况;(4)夫妻双方或者单方有家族遗传病病史或者染色体病;(5)家属和孕妇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标准:(1)未能正常沟通交流者;(2)家属不同意者;(3)精神异常者。实验组:孕妇年龄为25-38(30.96±4.71)岁,孕周为18-24(21.06±2.01)周;对照组:孕妇年龄为26-38(31.77±3.05)岁,孕周为18-25(22.4±2.30)周。以上孕妇资料未见对比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护理,为孕妇与家属讲解介入性产期诊断的注意事项、必要性、作用、风险等知识,告知其操作中如何配合。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基于双C理念的人文关怀护理,操作内容:①专业培训:为护理人员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知识、双C理念知识、护患沟通技巧、责任意识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操作水平。②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和患者沟通时要以和蔼、尊重、关爱的态度接触,引导患者自行诉说多种心理感受、担忧事项,同时对孕妇表示出理解,与其共情。之后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为孕妇讲解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对其自身、家庭和胎儿的重要性,同时告知孕妇心态、情绪对胎儿的影响,并讲解既往成功完成检查的案例,减少孕妇的担忧。③动态评估专项护理需求:由于孕妇在介入产前诊断操作不同阶段情绪变化不同,对护理需求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要通过专业情绪评估量表在孕妇介入产前诊断围术期进行评估,根据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④检查后的观察:完成检查后要密切注意孕妇体征变化,同时也要予以孕妇安抚,告知其操作成功性。叮嘱孕妇家属返回家后不仅要重视其身体的变化,也要多陪伴孕妇,注意心理情绪的变化,多安抚、护理孕妇。此外也要告知孕妇和家属如有异常要立即入院。
1.3 观察指标
在干预前后对孕妇情绪使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进行评估[1-2],分值-越大则表示越焦虑、抑郁。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用SPSS2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以[n(%)]、()表示,用x2、t检验,P<0.05表示对比有差异。
2 结果
在SAS评分、SDS评分上,两组比较,干预前的结果未见统计差异(P>0.05),干预后更低的为实验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现阶段介入性产前诊断在国内各医院逐渐普及,但是大部分孕妇对相关知识了解甚少,一般是在医生建议下选择介入性产前诊断,还有一些孕妇经网络、他人经验等方式了解该技术,这就导致其认知有一定偏差或者错误认知,进而担心此种检查会对自身与胎儿产生严重影响,产生较大心理压力,影响介入性产前诊断的开展和安全性[3]。这就要加强孕妇的护理干预,双C护理也就是萧氏双C护理模式,其中两个C指的是Comfort与Care,主要就是通过对患者的照顾而使其舒适。而现阶段护理较重视人文关怀理念,进而此次将基于双C理念的人文关怀用于孕妇产前诊断围术期,结果发现,经基于双C理念的人文关怀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了明显缓解,可见此种护理模式应用效果较好。在护理中,先进行专业培训可提升护士专业技能,更好的为临床孕妇服务。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可以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了解患者情绪变化,同时还能够增加孕妇护理依从性;动态评估专项护理需求可随时了解孕妇需求、情绪变化,能够及时疏导,避免不良情绪进一步加重。检查后的观察能够了解孕妇手术是否安全,如有意外可及时发现。经上述护理,孕妇舒适度明显提升,有助于减少对介入性产前诊断的恐惧、焦虑等情绪。
总之,在孕妇介入性产前诊断围术期开展基于双C理念的人文关怀的护理可调节情绪。
参考文献
[1]袁玲,吴琦嫦.探究产前诊断不同护理方式在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20):160-164.
[2]胡嫦君.动机性访谈在高风险孕妇产前诊断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A02):680-681.
[3]陆军燕,龚丽娜.综合护理干预在介入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及对孕妇依从性和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17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