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背景下,中医药特色康复与“健康+”体系融合的探索

——以济南市为例

巩午鑫 周令仪 刘美华 陈萌媛
  
卓凡媒体号
2024年105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50013

提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把“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作为“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重要内容,作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战略部署。“十四五”时期,我们要采取更加有力举措,把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夯实增进民生福祉的健康基石。基于以上背景,探求中医药特色康复与“健康+”体系融合的探索,有利于推动卫生健康体系的完善,进一步提高民生福祉水平。山东省济南市中医中药系统在国内处于领先行业,尤其是这里是扁鹊故里,中医药行业自古兴盛,具有非常好的技术人员传承团队和群众基础,山东中医药大学也位于扁鹊故里——济南市长清区,是山东省主要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调研地点选取在济南,具有代表性,典例性。

关键词:中医药特色康复;“健康+”体系;社会调研

1.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1.1调查目的

国家卫健委颁发《关于印发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2021-2025年)的通知 》旨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到2025年,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中医康复中心,三级中医医院和二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分别达到85%、70%,康复医院全部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鼓励其他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普遍能够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中医药康复服务条件显著改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服务范围得到拓展,基本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康复服务需求。中医药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人员数量明显增长。此外济南市近年来致力于打造康养城市,依托济南市的优势发展发展“健康+”体系产业,团队利用此与传统中医药相结合进行探索,力图发现中医药康复与现代健康产业的结合碰撞,为祖国医药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2社会意义

济南市在打造康养济南的同时以国际视野谋发展,聚焦全球领先的医疗康养理念、标准和技术,借鉴国内外领先城市的医疗康养发展经验,提出了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路径,同时在发展建设中结合济南特色,兼顾医疗康养事业及产业,提出了涉及医疗、中医药、产业、康养、健康城市五大领域的重点任务,构建了多领域融合发展的医疗康养生态体系。

团队在进行调研时,涉及康复养老、基层医疗、宜居城市等普惠性领域,同时结合精准医疗、智慧医疗、高端创新药物等前沿领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实地的走访研究进一步发现中医药特色康复与现代健康产业的结合碰撞,为康养济南的发展建言献策。

1.3学术意义

通过将中医药传统特色康复技术与健康产业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发展学术成果,加强基层医疗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提升医疗环境水平,创建国际医疗高地。有利于统筹全域医疗卫生资源空间配置,重点引导中心城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先行区、莱芜区等城市次中心区域及农村疏解延伸;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医院、诊所、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

二是传承齐鲁中医文化,擦亮特色中医药名片。可以壮大中药材种植基地。支持玫瑰、丹参、驴皮等道地药材基地建设。打造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及仓储基地,构建中药材全程追溯体系。同时加快构建现代中药工业体系。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提升中药装备制造水平,培育大型中药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

三是抢占产业创新前沿,构建高端产业集群。在夯实产业创新基础。积极吸引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内外生物医药研发检测机构在济设立分支机构的同时。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和济南生命科学城,开展高端创新药物研发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2调查的实施

2.1.2.2调查对象的选择

对于本次调研,团队针对性选择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居民,覆盖济南市全部典型居民区,并且调查对象覆盖全年龄阶层、不同需求的人群。团队采取随机选取调研对象的方法以保障调查数据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

2.1.2.3主要调查方法与过程

(一)实证分析法:团队运用spss等数据分析工具,对采取到的信息进行个量分析、动态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逻辑演绎与经验归纳等等。通过对实地的调查研究,分析数据等方式,针对“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背景下,中医药特色康复与“健康+”体系融合情况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二)实地调查研究:访谈法是社会调查的一种基本的方法,调查团队在进行调研同时,采用访谈法,通过个别访问和集体交谈的方式,收集关于“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背景下,中医药特色康复与“健康+”体系融合的资料。通过走访社区康复点、公立医院康复科、国际医学中心等地点,重点了解目前“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背景下,中医药特色康复与“健康+”体系融合情况。通过调查组的多次深度调研,收集到了第一手个案资料,有助于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医药特色康复与“健康+”体系的融合。

(三)观察法:观察法同访谈法和问卷法一样是社会调查中较为常用的搜集材料的方法,是一种直接调查方法。为了对“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背景下,中医药特色康复与“健康+”体系融合进行深入的了解。团队深入社区康复点、公立医院康复科、国际医学中心等地,对中医药特色康复与“健康+”体系进行观察了解。通过现场观察与访谈进一步加深了团队了解和理解,同时也让团队感受到了医学事业发展的迅速以及科技的进步,加深了团队对研究主题的理解与研究意义和价值的认识。观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也进一步验证了问卷和访谈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四)文献法:文献法是最基础且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方法。首先,团队查阅了历年来我国制定的关于中医药发展、康复产业、健康中国战略等等相关政策与学术资料,为团队的调查与研究指明了方向。其次,团队利用“中国知网”等学术期刊网站,了解了中医药特色康复与“健康+”体系的成果状况和前沿问题,为确定团队的研究主题和切入视角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为团队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借鉴。在检索专著、论文、期刊资料的基础上,团队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浏览、筛选、摘录和整理,并通过比较法、相关综合法等方法对文献进行定分析,对中医药特色康复与“健康+”体系形成了理论层次上的认识,为后期的实地调研指明了方向,也为报告的撰写提供了借鉴、奠定了基础。

(五)统计调查法:本次调研团队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团队运用统一设计的《关于中医药特色康复与“健康+”体系融合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纸质与网络相结合的形式,将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相结合进行实际调查。调研团队以山东省济南市为基点,重点了解现阶段中医药特色康复与“健康+”体系融合的实际状况。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问卷所收集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客观展示了近几年来中医药特色康复与“健康+”体系融合等方面的认识。

(六)调查过程:首先,团队实地调研济南市的社区康复点、公立医院康复科、国际医学中心等地点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团队走访多处居民区进行相关问卷调查、数据收集等,并在前期进行大量数据收集的基础上,科学评估数据,运用多水平回归关系和多水平结构关系,从样本量测算与分配方法、问卷分割技术、多水平关系量化方法三个方面探讨调查结果,合理分析,进而使得调查结果更合理科学。

3.调研总结

团队通过走访调研可以得知在各年龄层的患者对中医养生康复需求较高、健康保健意识较强,希望通过不同渠道获得有益于自身健康的信息,但患者中医养生康复知识渠道有限。各级中医机构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的需求大力开展中医养生康复教育,一方面帮助患者 正确认识中医养生康复对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和方式、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和方法,另一方面促使患者从自我保健做起,主动约束己,克服和去掉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危险行为因素,并坚持和增加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因素, 如坚持运动保健、注重病后调护、根据四时气候调整生活起居、重视情志调养和饮食调护等,最终促进人们的健康。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形式多样的中医养生服务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应发挥行业优势,普及中医药知识,让更多的老百姓认识中医、接受中医药服务。各科室在重要卫生日举办专科义诊,为群众提供不同于西医的理论指导。此外,要利用名医效应开展名医大讲堂,安排有名中医定期为大众举行大讲堂,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让住院患者及家属全方位体会到中医养生的功效。为了扩大效应,还可以签约广播电视台举办现场直播中医专家谈病,现场解答听众提出的问题及中医药治 疗预防疾病知识;接受媒体约稿,专版专栏刊登中医专家紧扣当周的节令和气候等谈谈养生防病、体质养生、药膳食疗、运动养生、情志养生、睡眠养生等内容,和读者一起分享中医专家的养生经,并在报纸、微信、网站等多家媒体刊登讲座内容,以及现身说法、现场指导 中医功法的运用,带领大家做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自我保健按摩及练功十八法等,提高大家对中医功法的认识,并很好地运用到保健养生中。组建中医专家科普巡讲专家团,开展进单位、学校、乡村、社区、家庭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重点从中医药基本常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特色方法、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方法、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预防和保健、重点人群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中药学的基本常识、祖国医学史、中医药历史典故等方面进行巡讲,全面系统解读中医药基础知识,实现中医药科普活动常态化、多样化以及影响最大化,向大众传播科学准确、权威可靠、通俗易懂、简便易学的中医药常识和养生保健方法。

山东省济南市中医中药系统在国内处于领先行业,尤其是这里是扁鹊故里,中医药行业自古兴盛,具有非常好的技术人员传承团队和群众基础,山东中医药大学也位于扁鹊故里——济南市长清区,是山东省主要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因此,一个现代发达的中医药系统的建立,济南得天独厚的具有深厚的基础。同时,位于西客站片区的国际医疗康养名城,则是现代西医的重要康养技术核心区域。

在未来济南将继续统筹布局医学、医养、医药和医疗器械制造,构建销售服务、代工生产、研发检测全新生态,全力打造医学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高端医疗服务聚集区、国际医疗康养目的地。到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岁,每万名居民配备全科医生5名以上,实现街道健康养老服务全覆盖,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点专科数量进入全国前十,“医药研产文旅”六位一体的中医药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医养健康成为核心支柱产业,基本建成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和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到2035年,覆盖全体市民的“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形成,高端引领全球知名的国际康养名城基本建成。将坚持普惠化,实施健康济南行动,加速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各类医疗机构、康养机构,提升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能力;坚持品质化,加快引进国内外高端医疗机构、技术、人才和高水平专家团队,积极争创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坚持特色化,传承发展齐鲁中医文化,努力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行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将“扁鹊故里、康养济南”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字招牌”;坚持智慧化,加快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及产业园建设,加强山东互联网医保大健康综合服务平台运营,打造医疗卫生软件、大数据公共服务、辅助诊断、健康管理等产业集群。

打造“康养济南”,精心呵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多、更广、更公平的健康福祉,是“时代考卷”中的必答题和加分题。循着这条路走下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争朝夕、快干实干,一定能使济南成为人们心中最幸福的城市。

济南将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水准,从五个方面建设特色鲜明、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全域生态健康宜居康养地、国际品质智慧创新医疗城。利用济南市的特色优势,将中医药特色康复与新时期背景下的“健康+”体系结合起来,利用好济南市的自然环境资源、文化产业资源、医疗卫生资源、体育健康资源等有利条件,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全新的康养模式,在十四五时期,将中医药特色康复大力推广,同时与济南市的特色资源开展“健康+”体系融合,打造康养济南的城市名片!

参考文献

[1] 谭洁,张泓,刘琼,等.高等院校中医康复学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 21(16):175-178.

[2] 张雨雁.现代康复科采用中西医结合路径发挥中医药特色的优势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3(22):86-88.

[3] 周琳,刘征,曹中伟.脑卒中后患者康复研究现状与中医药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3, 57(5):96-100.

山东中医药大学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202309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