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工学一体化背景下技工学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王佳雯
  
卓凡媒体号
2024年123期
渤海大学

摘要:在工学一体化的背景下,技工学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这要求技工学校不仅要传授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道德观念。这些创新路径的探索,对于促进技工学校教育模式的转型升级,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工学一体化的角度出发,探讨技工学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以期为技工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技工学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学一体化已成为技工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日益凸显。技工学校的思政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还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职业道德、专业精神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如何在技工学校中有效地实施思政教育,以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然而,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已难以满足新时代技工教育的需求,急需探索更为有效的教育创新路径。

一、工学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工学一体化是指将不同工程学科之间的知识、技术、方法和理论有机结合,促使其相互交叉、融合、互补,以实现更高水平的综合应用和创新。当前,工学一体化正呈现出几个明显的发展趋势。

首先,跨学科融合是工学一体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同学科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应用日益增多,形成了新的研究领域和学科交叉点。其次,智能化技术在工学一体化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工程领域带来了新的创新机遇,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等领域不断涌现。同时,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也推动了工学一体化的发展。工程技术的应用不再仅仅追求经济效益,更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绿色工程、清洁能源等概念逐渐被纳入工学一体化的范畴。总体来看,工学一体化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智能化应用和可持续发展,为推动工程技术与社会需求更好地契合提供更多可能性。

二、技工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技工学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的专业教育机构,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可低估。技工学校的学生通常较早接触社会实践,思想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思政教育在这一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技工学校培养的是一流的技术人才,这类人才将来有望在工作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通过思政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政策法规,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意识,从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总之,技工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其未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工学一体化背景下技工学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技工学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创新

建设创新的技工学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需从内容丰富性、实践性强度以及跨界融合三个维度入手,以达到提升学生政治理论水平、职业道德修养及社会实践能力的目的。

首先,课程体系内容的构建应覆盖从基础政治理论到应用伦理学,再到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等多个层面。例如,基础课程可以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如《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工作场所伦理》等,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标准。法律基础课程,如《劳动法基础》、《职业健康与安全》等,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其次,强化课程体系的实践性,通过模拟实训、社会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例如,开设“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项目等活动,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在专业技能训练中融入思政元素,如在机械操作实训中穿插讲解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强道德规范意识。

最后,课程体系应实现学科交叉融合,打破传统学科边界,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1]。例如,“数字技术与社会责任”课程覆盖了数字技术的基础知识,如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时结合这些技术在社会应用中可能引发的社会责任问题。例如,探讨大数据在提升社会治理效率中的作用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讨论人工智能决策系统在医疗、司法等领域应用时可能出现的道德困境。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思考能力,为他们成为既有技术能力又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技工学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创新

在工学一体化的背景下,技工学校的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创新成为了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与思想政治素养并重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教学的创新,可以更好地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创新路径是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和优化。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职业情境案例,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加深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认同。例如,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或职业道德困境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学习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于职业生活中。

项目制学习也是技工学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如社区服务、环保项目等,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够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如在项目规划和执行阶段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公民责任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和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例如,某技工学校与当地社区合作,开展了一个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项目制学习活动。学生们分组进行社区环境调查,设计出具体的环保改善方案,并实地操作,如垃圾分类指导、绿化植树等。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环保行动背后的社会价值和个人责任,有效地将环保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如何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公民和技术人才[2]。

由此可见,技工学校在工学一体化背景下进行思政教育的实践教学创新,不仅需要通过案例教学法和项目制学习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成为德技并修、责任心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技工学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创新

在工学一体化的教育背景下,技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道德规范的遵循,但在新的教育背景下,这一评价体系需要进行创新,以适应技工教育与工学一体化的需求,培养既有技术技能又具备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一方面,思政教育的评价体系创新应当强化实践性评价。技工学校的教育特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思政教育的评价也应当深入到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习实训中去。例如,可以通过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展现的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的体现等方面进行评价,使思政教育与技术技能的培养相辅相成。

另一方面,创新评价体系还需注重过程性评价。传统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最终结果,忽视了教育过程的重要性。在工学一体化背景下,思政教育应当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逐步形成过程,通过日常的观察和长期的跟踪评价,重视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可以通过设置日常表现分、团体活动表现分等方式,将学生在平时的积极表现纳入评价体系。

最后,技工学校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创新应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教育评价提供了新的可能。技工学校可以构建在线评价平台,收集和分析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行为、讨论参与度等信息,为教师提供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依据。例如,可以通过学习管理系统(LMS)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在线互动情况,以此作为评价学生思政教育成效的一部分。

最后,创新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还应关注个性化发展。在技工教育中,学生的背景、兴趣和发展方向各不相同。因此,评价体系应当允许一定的灵活性和个性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思政教育内容和活动参与。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标准,既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能够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总之,技工学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的创新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过程,需要教育者不断探索和实践,以培养出既有技术技能又具备良好思想政治素养的新时代工匠[3]。

结语:综上所述,通过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深度融合、实施项目式学习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技工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影响。未来,技工学校应持续探索思政教育与技术教育融合的新模式,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鲁文英.技工学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考核评价问题与改进策略[J].亚太教育,2023,(10):132-134.

[2]马蔚.课程思政在中职汽修专业实训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22.

[3]张帆.新时代技工院校思政课设计与工匠精神培养路径[J].广东印刷,2023,(02):67-6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