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系描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备课资源、拓展教学视野、融合多学科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在整个过程中,“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起到了关键作用,该平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坚持“需求牵引、应用为王”的建设原则[1],给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数学核心素养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课程应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本人通过使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发现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帮助教师建立知识体系。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深化,使得教育数字化转型如何立足新时代的特点与实践需求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的“国家队”,为学生带来了精准、普适且均衡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机会。[2]
1 应用平台资源完成学生自主学习
1.1“平台”帮助学生完成自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日常学习中学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想预习时却不能找到合适的材料,需要延伸阅读时又会被太多的似是而非的资料阻碍…每当这时候,就总会浪费掉很多的学习时间,甚至让学生产生有种莫名的烦躁,对后面的学习效率也产生了影响。正是源于预习复习上的吃力,学生找到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台里有许多优秀的老师们录制的线上课程。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搜索数学学科教材与学习资料,进行自主预习。
1.2 “平台”帮助学生增长见识
学生在课后服务板块中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很多学生在这一板块中的经典阅读。其中《数学与探案》一书,将数学知识融合进探究解密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阅读中形成了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主动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发展创新意识。
2 应用平台资源完善教师备课
2.1教师应用“平台”建立知识体系
如何探寻出一条数学教师和学生都能适应的教与学之路,是所有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应思考的问题。[3]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立了强大的教师备课授课体系。我们可以在“课程教学”,“教师备课授课”中找到覆盖全学段,全学科,全版本,全年级的所有课程资源。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搜索到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和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网,助力于课堂教学。
2.2教师应用“平台”补充教学资源
该平台涵盖了很多教学视频资源,极大的丰富了教师课堂。但实验数据误差大,究其原因是滴水速度不稳定,滴水速度不一致,测量工具选用不当等。于是教师在课上指导学生合理选用实验工具进行实验。通过观看教学实录,我深受启发,在上这节课时,提前布置好学生自主探究滴水实验的方案,并在课堂上播放教师实验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感受和观看实验视频,积累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了应用意识,增强了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3教师应用“平台”提升备课效率
同一课例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讲授方式方法会有不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各种版本教材的课例,同一版本教材又有多节课例。通过对“平台”资源的对比、提炼与整合,我们便可以精心设计一节高效精彩的数学课。
3 应用平台资源拓展教师教学视野
3.1“学科研修”板块的应用
在该板块,我们不仅能学到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相结合的相关知识,还能继续深入研究本专业的知识。例如北京的刘克臣老师关于《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我们在教学时要处理好 “知识”与“素养”的关系,处理好“教的设计”与“学的设计”的关系,处理好“单元教学”与“课时教学”的关系。有助于整体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3.2“名师名校长”板块的应用
在这一板块,我们可以领略到名师名校长们的风采。在学习虞怡玲老师的《小学数学“五彩学习卡”》后,我们也进行了相关研究,运用文中所提的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与学生通过“卡”进行了知识性沟通,产生情感的共鸣,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卓越的课程应该实现知识与生活、生命的深刻共鸣。[4]
4应用平台资源融合多学科教学
4.1数学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小学数学教师应紧跟崭新的信息化技术时代,掌握新的教学平台,充分了解新技术手段与教学设计重新整合、运用。[5]在教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一课时,课前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给学生布置了预习单学习。语文教师通过教材材料对故宫中轴线上的建筑物设计旅游路线图再进行全班交流,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提升。数学以此为研究点,在绘制路线图的基础上进行延伸,绘制不同的路线图,借助位置等数学知识点让学生对故宫的各个宫殿的位置有了明确的认知,解决了数学问题。最后数学老师带着同学们借助思维地图的“双泡图”回顾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为第二节系列课程做好了铺垫。本节课学生了同时提升了语文和数学的核心素养。
4.2数学与美术学科的融合
在教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认识》一课时,我观看了平台上的教学视频资源。我发现视频中的这位教师,不仅对圆的对称性教学夯实了基础,还将本课进行了一个横向的对比,将小学范围内学生已经学过的所有平面图形展示出来。我通过观看课堂实录使我受益匪浅,并且在我的实际教学中也得到了运用提升。本节课是对圆的认识的第一课时的一个补充。接着老师请同学们欣赏到了通过原来所设计图形的对称的美。这时,我们可以继续借助平台的视频中老师出示了大量的图片,列举了词句工整地对账,将诗句和楹联中的对称进行了清晰的讲解。本节课达成了数学与美术学科的有机融合,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体会到生活中对称的美。
4.3数学与体育学科的融合
在课堂教学中,体育学科锻炼学生的运动意识和能力,在跑步时涉及起跑线的确定,而这些又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才能解决。学生先进性跑步练习,感受标准运动场的情形,借助本节课的融合点,提出如何确定起跑线的问题。学生课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对比数据,综合分析,最后确定了相邻跑道线长度之差由于直径增加了2.5米造成的圆周长的变化,即2.5π。
5 结束语
当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浏览量大幅增加,用户活跃度持续走高,获得各地各校的充分肯定。[6]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上教学资源丰富,涵盖了各学科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资源,对于一线教师备课,资料查找,知识点补充,多媒体教学资源融合都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平台。学生也可以借助该平台完成自主学习。可以说是我们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学生的好老师,同时也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国家工程、质量至上”:建好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吕玉刚,中国基础教育,2023第一期;
[2]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意义与优化方向,徐碧波;裴沁雪;陈卓;祝正洲,中国电化教育,2023第二期;
[3]数学智慧教育课堂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策略,赵明显,新课程(下),2019第8期;
[4]《新教育实验:中国教育改革的民间样本》,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与创新书系,朱永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8;
[5]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研究,向丽华,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第29期;
[6]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如何贴近用户需求,钟柏昌,刘晓凡,教育家,2022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