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情景构建理论的地铁车站内涝灾害应急管理探究
摘要:地铁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职责,地铁站点空间狭小、气候多变,极易发生内涝灾害。如何提高地铁车站积水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将损失降到最低,是地铁运营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总结国内外有关地铁站点积水灾害情景建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内涝灾害应对情景建构应与应急管理相结合的应对策略。基于情景建构理论,构建以应急预案-人员-物资-装备为核心的地铁车站内涝应急管理体系,提出不同情景下的应急处置对策,为地铁车站内涝灾害的有效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情景构建;地铁车站;内涝灾害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人口及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内涝灾害所导致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不断增加。地铁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职责,其空间狭小、受气候变化影响大,在暴雨天气下容易发生内涝。因此,如何减少城市内涝带来的财产损失,减少人员伤亡,是地铁运营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现有的内涝灾害应急管理研究多从风险理论、系统动力学和事故因果关系等角度出发,对突发事件的可能规模和后果进行分析,缺乏对情景构建和应急管理间关系的研究。本课题基于“情景建构”视角,探索地铁站点积水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框架与方法,为提升地铁运营管理水平,降低灾害损失与人员伤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其它城市内涝灾害的防治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情景构建理论
情景构建(situational research),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于描述、理解和模拟当前条件下发生的事件及其发展过程。情景构建的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关于可能的结果的信息,从而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在风险管理领域中,情景构建主要应用于复杂系统中进行情景模拟,将系统的潜在风险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用虚拟事件或情景的形式描述出来,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系统性能及系统风险。
目前对于情景构建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及事故灾难等领域。如王绍文等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发生的10起道路交通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类型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有很大差异。在分析了各种事故类型导致人员伤亡数量差异背后的原因后发现,这些事故中,事故类型、驾驶员驾驶水平、道路设施状况等因素是影响人员伤亡数量的重要原因。在对这10起道路交通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时发现,其中有6起事故中存在人为因素导致死亡人数增加,占总人数比例的64.5%。另外5起案例中,因驾驶员未系安全带或超速行驶等人为因素导致死亡人数增加占总死亡人数比例的62.2%。李江平等通过对我国10起道路交通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情况排名前3位分别是驾驶员、车辆、路面状况。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人为因素占比较大。
随着情景构建理论的不断发展,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将情景构建方法应用于应急管理领域。如杨小荣等通过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将情景构建理论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通过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分析发现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目前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地铁车站内涝灾害情景构建
在应对地铁车站内涝灾害时,情景构建能够为应急管理提供参考,使应急管理在“发生什么”和“如何应对”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根据情景构建的定义,情景是指某一系统在面临某种问题或事件时,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多种状态和后果。在应对地铁车站内涝灾害时,需要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选择不同的应对方式。在发生内涝灾害时,地铁车站通常会有大量乘客滞留、设备受损等情况发生,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情景构建框架,指导应急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预案及处置方案。从情景构建角度出发,地铁车站内涝灾害的情景构建框架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外部主要是指地铁车站内涝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影响范围,内部主要指地铁车站内涝灾害发生后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2.1外部情景构建
指地铁车站在遭遇强降雨时,导致地铁站内积水并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二是地铁车站内涝灾害的发展。指在强降雨的影响下,地铁站内积水水位不断升高,并发生倒灌现象,导致地铁站内进水,进而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三是地铁车站内涝灾害的影响范围。指在强降雨影响下,地铁车站区域发生严重内涝时,导致大量乘客滞留或无法正常通行;四是地铁车站内涝灾害的应对措施。指在发生地铁车站内涝灾害时,地铁车站应急管理人员应采取何种措施对积水进行有效排除,并将损失降至最低。
2.2内部情景构建
基于地铁车站内涝灾害的特点,本文将情景构建分为四个方面:情景的识别、情景的管理以及情景的恢复。其中,情景的识别是指对地铁车站内涝灾害所处环境、发生时间、影响范围等进行全面分析,明确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情景的预测是指根据对事故发生概率的估计,对未来可能发生事故及其影响进行预测;情景的管理是指对风险进行控制,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情景的恢复是指恢复正常运行状态。其中,情景的识别与预测是关键环节,其作用是将应急管理工作做在事前,提高决策效率。在地铁车站内涝灾害发生前,需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将其转化为具体场景。地铁车站内涝灾害发生后,需要及时进行调查、评估和反馈,从而使应急预案与实际情况更加符合。此外,在地铁车站内涝灾害发生后还需进行恢复工作。
3应急处置措施
针对不同的内涝灾害情景,地铁运营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以地铁车站运营单位为例,主要采取以下应急处置措施:
3.1针对内涝灾害发生初期情景,采取下列应急处置措施:①进行地面积水、风井积水及地下管线积水的排查,对于排水不畅的区域进行疏通,对已经被淹的设备设施进行清理、维护和检查;②利用车站广播、电视、应急宣传栏等方式发布安全提醒信息,引导乘客有序疏散,同时告知乘客在紧急情况下可拨打报警电话等待救援;③利用车站广播、视频监控等方式对车站内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生险情立即通知车站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与地铁公安、消防等部门联系,协同处理突发事件;④根据实际情况关闭部分出入口通道或采用临时封闭的措施,确保安全;⑤组织乘客有序疏散。
3.3针对内涝灾害发生中期情景,采取下列应急处置措施:①启动地铁车站内的防汛应急预案,由值班站长组织指挥地铁站内人员有序疏散;②对于地面积水的区域进行疏通、清理;③加强对车站内部设施设备的巡查维护和检查,避免因设备故障造成积水;④对于地下管线积水的区域进行疏通、维护和检查。
3.3针对内涝灾害发生后期情景,采取下列应急处置措施:①根据现场情况向上级报告信息;②对于地下管线积水的区域进行疏通、清理;③对地下管线积水严重的区域进行封闭;④加强车站出入口通道或屏蔽门等位置的巡视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⑤关闭部分出入口通道或屏蔽门等位置的出入口。
3.4针对内涝灾害发生后期情景,采取下列应急处置措施:①对于地面积水的区域进行疏通、清理;②对已被淹的设备设施进行清理、维护和检查;③加强对车站内部设施设备的巡查检查,确保安全运营。
结论
地铁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安全运行,因此,对地铁车站内涝灾害应急管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情景构建理论构建了地铁车站内涝灾害应急管理框架,提出了应对不同情景的应对措施,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 黄华兵,王先伟,柳林.城市暴雨内涝综述:特征、机理、数据与方法[J]. 地理科学进展. 2021(06)
[2] 陈嘉雷,陈文杰,黄国如.基于情景模拟与多源数据的城市内涝风险评估[J]. 水电能源科学. 2021(06)
[3] 王怀鋆.城市内涝灾害成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 南方农机. 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