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换乘方案的研究

陈思敏
  
富网媒体号
2024年17期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本文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不同换乘类型、关键研究难点、基本设计原则以及具体改进建议。研究通过分析直接换乘、间接换乘和特殊换乘的特点,识别了影响换乘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乘客流量、站台布局及安全便捷性。此外,文章还提出了几种创新方案,如智能导航系统、优化的站台设计和动态乘客信息系统,旨在提高换乘效率和乘客体验。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换乘方案;效率优化

一、轨道交通车站换乘类型

1. 直接换乘

直接换乘是指在同一车站内通过简短步行即可从一个列车转移到另一个列车的换乘方式。这种类型的换乘通常涉及不同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直接连接,如地铁线路的交叉站点。设计者通常通过优化站台布局和指示系统来缩短乘客的行走距离,从而加快换乘速度和提高效率。例如,通过设置平行站台或对向站台,可以使乘客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换乘。另外,适当的标识和信息提示也对乘客快速找到目标线路起到指导作用。

2. 间接换乘

间接换乘涉及在同一车站内,乘客需要较长距离步行或通过其他交通工具如扶梯、电梯等设施才能完成的换乘。这类换乘常出现在大型或多层交通枢纽中,乘客可能需要从一个站台移动到另一个站台,有时甚至涉及不同的车站楼层。为了优化间接换乘的流程,交通站点的设计需要考虑明确的导向标识和无障碍通道以服务所有人群,确保换乘既方便又安全。例如,车站内的清晰布局和导向系统可以有效减少乘客的迷路现象,提升整体的换乘体验。

3. 特殊换乘

特殊换乘通常指跨越不同城市或不同运营系统之间的换乘,这可能包括从地铁系统到火车站或长途汽车站的换乘。这类换乘常常需要复杂的协调和详细的规划,以确保乘客能够在不同的交通模式之间顺畅转换。在设计这类换乘方案时,不仅需要考虑到站点的物理布局,还应包括有效的时间表协调和信息服务系统,以减少乘客等待时间并提供连续的旅程信息。例如,集成的票务系统和实时的交通信息更新对于保障乘客顺利完成长距离的特殊换乘至关重要。

二、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方案重难点研究

1. 乘客流量分析

分析乘客流量是制定有效换乘方案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涉及对车站日常运营中乘客数量的精确测量和预测。通过收集特定时间段内的乘客流数据,交通规划者能够识别高峰时段和低谷时期,从而进行适当的资源配置。例如,通过对流量数据的分析,可以决定在高峰时段增开列车,或在车站内增设临时导向标识来引导乘客流动。乘客流量分析还帮助识别出那些需要特别关注的瓶颈区域,如入口、出口和狭窄通道,进而采取措施以避免拥堵和提高通行效率。

2. 设施布局评估

设施布局对于乘客换乘的方便性和站点的运营效率具有显著影响。评估现有的设施布局包括分析站台、楼梯、扶手电梯和指示标识的合理性与功能性。例如,站台之间的距离、导向标识的清晰度以及扶梯与电梯的分布,都直接影响到乘客的换乘体验。通过模拟不同的布局方案,规划者可以视觉化不同配置对乘客流动的影响,并据此调整设计,以减少换乘时间并增加站点的容纳能力。改进措施可能包括重新配置设施布局,以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并确保乘客能够更流畅地完成换乘。

3. 安全与便捷性分析

确保乘客在换乘过程中的安全和便捷是设计高效换乘方案的重要方面。安全性分析包括评估潜在的安全风险,如拥挤、紧急疏散路径的设置及其通畅程度。便捷性分析则关注乘客在车站内部的移动效率,包括标识的可见性和理解度、服务设施的易达性,以及换乘流程的直观性。例如,通过增设视频监控和紧急呼叫点可以提高安全性,而优化标识系统和信息服务则可以增进便捷性。这种综合分析帮助规划者在确保安全的同时,也考虑到乘客换乘时的舒适度和便利性,进一步提升乘客的满意度和车站的运行效率。

三、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1. 快速性原则

换乘方案应设计以缩短乘客的等待和转乘时间为目标。为实现这一点,必须精心规划站台布局和列车时刻表,以最大限度减少乘客在站内的停留时间。例如,同向站台设计可以让乘客更快地从一个列车转至另一个列车,而高效的时刻表协调则可以减少列车间的等待时间。车站的信息系统应提供实时数据,帮助乘客快速做出换乘决策,如显示下一班车的到达时间和换乘路线的最快路径。

2.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换乘方案设计中的首要考虑因素。这包括但不限于物理设施的安全性、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以及乘客在车站内部移动时的安全保障。例如,车站应配备充足的紧急出口,并保持清晰的逃生指示和无障碍通道。另外,车站的监控系统必须覆盖所有关键区域,以实时监控乘客行为和可能的安全隐患。定期的安全演练和员工培训也是保障车站运行安全的重要环节。

3.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强调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控制运营成本。这意味着换乘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需要考虑成本效益比,优先选择成本相对低廉但效果显著的措施。例如,通过使用高耐用性材料来降低维护成本,或通过优化运营策略减少能耗和人力资源消耗。设计时还应考虑长期运营的可持续性,避免未来因过度投资而导致的经济负担。

4. 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要求换乘方案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应注重环保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包括采用环保材料、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减少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例如,车站可以安装太阳能板来供电,使用LED照明以减少能耗。此外,推广电子票务系统可以减少纸质消耗,而智能调度系统则能优化车辆运行,减少能源浪费。通过这些措施,不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还可以为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四、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换乘方案的具体建议

1. 设计智能导航系统

为了提升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效率和用户体验,建议开发和部署一个集成的智能导航系统。该系统将结合实时数据处理和用户定位技术,为乘客提供最佳换乘路线。具体措施包括在车站内安装传感器和发射器,这些设备能够与乘客的智能手机或者专用设备进行通信,实时传递方向指导和线路状态信息。

智能导航系统的另一重要功能是预测并管理乘客流量。系统可以分析实时数据,预测高峰时段乘客的流动趋势,并据此调整列车运行间隔或开启备用出入口,以分散拥堵。系统还应提供多语种支持,确保不同背景的乘客都能轻松理解和使用。通过智能导航系统,不仅可以显著减少乘客的等待和换乘时间,还能提升整体的换乘舒适度和站点安全性。

2. 优化站台与出入口设计

对于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重新设计站台和出入口配置是提升换乘效率的关键措施之一。建议对换乘站进行结构优化,实现直接换乘与间接换乘的有效分流。例如,可以设计双层站台,其中一个层面专供一个方向的列车使用,另一个层面服务相反方向,从而减少乘客在换乘过程中的移动距离。

此外,应考虑扩大热门线路的出入口和连接通道的宽度,以适应高峰期的大流量需求。增设自动扶梯和电梯,尤其是在多层换乘站,可以显著提升换乘的便捷性。在出入口的设计上,应采用智能识别技术,如人脸识别或者RFID技术,以加快安检和验票过程,从而提高整个站点的流动效率。

3. 实施动态乘客信息系统

动态乘客信息系统(DPIS)是提升换乘站服务水平的重要工具。该系统通过在关键位置安装显示屏,实时更新列车到达时间、换乘指引、天气信息以及紧急通知。每个显示屏都应提供清晰的视觉信息,帮助乘客迅速做出换乘决策。为了进一步提升信息系统的效用,可以与智能手机应用整合,允许乘客通过手机应用接收个性化的通知和更新。例如,如果某条线路出现延误,系统可以即时向相关乘客推送备选路线建议。DPIS还可以集成语音提示功能,特别是为视觉障碍人士提供必要的导航帮助。通过实施这些具体的换乘方案,不仅能显著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乘客满意度,还能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服务。这些措施将共同作用,促进一个更加智能化和用户友好的公共交通环境。

五、结语

本研究通过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明确了有效提升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效率和安全性的策略。笔者建议,通过采用智能化工具和技术,如智能导航系统和动态乘客信息系统,以及重新设计站台和出入口,可以显著优化乘客的换乘体验。此外,这些改进措施将促进运营成本的优化和资源的可持续使用。最终,这些方案将加强车站的功能性,提升乘客满意度,同时保障运营的高效性和经济性。

参考文献:

[1]黄体允,夏妞,李秋健,等.基于乘客出行满意度的地铁换乘方案优化[J].价值工程,2020,39(08):27-28.

[2]杨莉莉.轨道交通换乘站方案设计与仿真分析[J].粘接,2022,49(07):119-12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