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教材的分析
摘 要:本文从教材编写特点和教材课文系统两个角度分析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教材。为湘教版教材的读者提供理解与应用教材的思路。
关键词:高中地理、湘教版
一、教材编写特点
2019 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以及选修三个模块。必修课程分第一册和第二册两册,是高一学段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由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三本书组成,这是进入高二后选考地理的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选修教材多种多样,有讲述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也有主要介绍地理信息技术与实践领域的,适合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一)框架结构特点
教材的框架结构主要是按照“章-节-目”的顺序编写。每章开篇用章导语来说明本章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而每节中包括“探究”、“正文”、“阅读”、“活动”四个栏目,同时有一位教师和两位学生的对话,用点播和解释相关知识或以学生对话的形式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强化。例如地理教材将两种地球运动形式及其地理意义分开编写,各占一小节,这利于学生将同一种地球运动的形式完整的学习结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于建构知识体系,并且可以对应课标中的内容要求。
(二)地理素养培养具体化
2017 版课标提出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并对其进行了四个水平的划分。2017版课标中在课程设置、学习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一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服务。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中所有栏目的设置均为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用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为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了方向和便捷。
二、教材课文系统
(一)内容选取生活实践性强
新课标中提出“学习为生活服务的地理”这一理念,教材内容更多选择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学生容易产生好奇心的资源,在教材中重视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地理感兴趣进而可以学好地理,最后拥有能够正确看待人地关系,拥有用地视角认识问题的能力暨拥有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例如新教材中热力环流从热气球升空、点蜡烛不流泪等生活入手,教师也可以举例如空调安装在上面,暖气片在下面等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对大气垂直运动的原理印象深刻便于掌握。通过活动兰州市河谷型城市中兰州城区沿黄河分布的原因、兰州城区主干道的走向,综合讨论地形对聚落分布和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还是选择生活中实践性强的典型例子,学生探究活动展开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能力,对标课程标准。选择生活实践性强的情境作为教材内容,既符合教材要呈现对社会发展有用的知识的要求,也符合地理教材的内容要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但需要注意的是新教材具有篇幅大、内容多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因地制宜对教材内容合理的取舍。
(二)正文文本精简严谨
正文文本内容是教材每章每小节的主要且重要部分,通过精简严谨的文字传达地理学主要知识的原理、特点、演化规律和分析方法,这是教材的核心部分。纵观整个教材文字表述的语言准确、概括性和形象性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在过程中引导学生逐字逐句解读文本信息,不可囫囵吞枣教材文本内容,让学生在学完之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理解的地理现象特点、规律和演化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获取解读信息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三)图像丰富且助教学
地理除了认识地理现象之外还注重地理原理、地过程和地理规律,只靠文字描述晦涩难懂,所以教材中有很多图像插入,利于学生初步感性直观的认识,用图像架起一座座桥梁,帮助学生从理性的地理视角认识地理现象、总结地理规律和分析地理过程等,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教材中的图像主要可分为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地图、卡通漫画图、遥感影像图六大类。在选择性必修1有三百多幅图像,但景观类图像较多这符合高中学生学业压力大,去真实、复杂的地理情境感知真实的地理景观少的特点,利用地理景观图建立对地理景观的初步值观感性认知,利于理想文字的理解和转化;运用示意图可以将重难点知识的逻辑推理过程展现,利于掌握重难点知识。可见图像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它承载了很多地理信息,教师在教学中合理的使用图像作为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读图、绘图、析图,挖掘图像信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材的栏目设置
湘教版教材栏目由探究、师生对话、阅读和活动四个部分组成。探究栏目作为导入位于每一节内容最开始部分,一般会设置与该节教学内容相关的一到两个探究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视问题式教学的体现,例如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的第32页“女王头”形态的变化就可以作为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部分的导入。但部分探究栏目教师受否用于自己教学的导入还需要商榷。《岩石圈物质循环》这一节探究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铁器晚于铜器?”,这种探究问题对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本节教学内容相关性很弱,但与其他科目联系较多。像这种探究问题难度过大或关联性弱的教师可以自主选择是否选用导入以及在什么时候解决探究中的问题。
阅读栏目主要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教师可根据教学的设计来自主选择安排是否在课堂教学实践内设计对此项内容的教学安排或者教师可以选择性提出要求让地理素养较高的同学课后完成阅读,不会的来私下找老师解决。
活动栏目是对学生已学内容的检测和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学情来安排是在课堂上完成,还是布置为课前作业或课后作业的方式来完成活动,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教材选择性必修1的49页丽江古城相关情境的创设和问题,是一个可以学生活学活用的地理活动。师生栏目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操作和展示的平台,无形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从心理上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师生对话框是传插在课文文本里,通常是对文本内容的启发、解释、拓展等。例如选择性必修 1 自然地理基础《地球的自转》一节中通过经纬“在同一纬度,随着海拔的上升,线速度将会怎样变化呢?”这一疑问启发学生思考不同海拔高度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