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尊重 探索 创生

——关于新课程下对小学数学教材创造性处理的思考

罗艺苹
  
富网媒体号
2024年26期
阆中市白塔小学校 637400

摘要:数学是一种具有很高的逻辑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它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际运用创造能力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立足教材,尊重教材,理解教材是对教材进行创新的先决条件;以学生的认识出发点为基础,对教科书进行创新解读;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创新地对待教科书内容。本文对小学数学教材的创新提出了创造性观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对教材进行创新,不能抛弃,这样的教育效果会更好。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创造性

引言:课程改革的方向决定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反映课程改革的理念[1]。小学时期是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行为习惯和综合素质的初始时期,同时也是孩子们进行数学学习的根本。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研究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方向,根据其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改革和创新小学数学教科书的重要作用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发展趋向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数学理论知识的教学,重在发挥小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2]。首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目前的课本上,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的研究。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教科书的内容时,太过刻板,常常忽视了在教科书编写时所隐含的培养观念和导向,而在教科书的编排中,缺乏对学生能力素质、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思维的引导性。小学数学教材的发展一定要与时俱进,但是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并没有反映出新时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特点。

(二)以创新为基础的小学数学教育新课标取向研究的重要意义

新颖的教学材料能让教学活动变得生动、趣味盎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与激情,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主动性。它可以打破常规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对数学的观念与原则进行深刻地思索与探究,从而使其更深刻地了解与运用数学的能力。可以依据学生的特征与需要,为学生量身定做课程与方式,增强授课的针对性与成效,增进学生的学业成就与学习感受。创造性地开发小学数学教科书可以使人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推动深度学习、培育创造性思想、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对小学数学教科书走向的具体探索

(一)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连接

而在初级阶段,由于其内在的体系和教学方式,更多地强调了教学中的基础性知识与技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基础数学能力有着很大的好处。但是,这样也会造成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仅限于课本或纸上的运算,很难把所学到的理论和实际的实际运用联系起来。以问题为中心的观点,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教科书设计思路,使学生摆脱了以往的教学方式,更加贴近生活。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深刻含义,又可以让他们知道,数学并非一门遥不可及的课程。了解了在实际应用中运用数学知识来加深对实际问题的认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培养学生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所学知识的了解与把握,使其在课堂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极易使学生感到厌烦,缺少激发其内部求知欲的激发因素。而在对教科书内容进行二次革新时,可以通过对教学材料进行更多的、贴近生活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索欲望。在寻求问题的时候,学生就会用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和尝试,去培养他们的判断和问题的解决方法。另外,在积极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更好地将已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而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并在探索复杂问题时运用创造性思维。

(三)加强各专业之间的互相提升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单个学科的专门知识已不能适应越来越多的复杂问题,因此,交叉学科融合与创新的能力显得尤其重要。而以问题为中心的观点,正是为孩子们从小学起就有机会去学习和练习多学科思考方法。在遇到一个关键问题时,既要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数学理论,又要深入到其他学科中去寻求最优解。这样做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还可以训练他们多方面的思维和整合多种信息的能力。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在将来遇到更加复杂的问题时,灵活运用所学到的各类知识与技巧,发展出具有创造性与实用性的战略,多元化的教学对培养批判性思维也有促进作用。当遇到一道题目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比较各种可能的解法,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加以检验。

三、教材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特点

(一)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维

以“问题为中心”的观点来看,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数学思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首先,在课程改革的向度上,对教科书的内容与架构进行二次重构,使之成为可供多元思维使用的教学材料。教科书既要给出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又要引进多种的策略与思路,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非一门死板的、线性的学科,而是一门丰富多彩、充满可能性的学科。其次,从创新精神的发展来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局限于常规的思维模式,要敢于质疑,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二)提倡独立地探究和发现

在课堂上,教师通常采用“先讲一个概念、一个方程,再做一些分析、做一些习题”的方法。以“问题为中心”为导向的教科书,更多地侧重于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获取。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解题的同时,自然地获得与之相关的数学观念与方法。问题既要涉及核心的数学观念,又要有充分的开放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究。另外,从创新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避免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而是提供一套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四、结语

创造性思维一直以来都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已有部分研究也揭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心理特点[3]。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核心问题视野的价值和作用就在于它能让学生走出机械式地学习,使他们通过探究问题,真正理解了数学知识的内部逻辑与含义。所以,从核心问题的角度出发进行的教学改革,可以指导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更好地结合到现实中去,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与热情,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创新思维中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旻琦.创新研读小学数学教材方式的研究[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0,(Z2):10-11.

[2]曹玮.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材发展趋势探究[J].考试周刊,2020,(85):59-60.

[3]丁福军,张维忠.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材中的呈现研究——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4(02):234-240.DOI:10.16218/j.issn.1001-5051.2021.02.01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