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借助“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平台 探索“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梁志红 王喆 赵杰 王小芳 范静 陶斯明
  
富网媒体号
2024年38期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邢台 054000

摘要: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河北省职业教育为依托,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针对河北省及周边京津地区对高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立足综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服务载体,服务产业行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了解河北省及周边地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契合区域经济发展。通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推动教学“双能”导向转变,为社会提供了一大批高技能专业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关键词:人才基地;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职业院校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和《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部署,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主要面向社会各类在职职工及其他有技能提升愿望的劳动者开展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研修培训,同时承担高技能人才评价、职业技能大赛、高技能课程研发、高技能成果交流展示等任务。基地建设突出“德才兼备”——“以德兴人、以德育人”,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这不仅满足了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为河北省经济社会持续高位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特点

(一)具备超前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高职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不仅要具备优秀的创新能力,还要具有高度的适应企业生产研发生产能力,快速适应前沿技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过硬技术,支撑企业进步和发展。因此,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践行的“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是提升高校职业教育有效途径。着重培养更多适应企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的高技能人才,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完善快速构建完整产业链。

(二)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传统产业产生巨大影响。无论是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还是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都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实际应用。在企业生产管理中,信息化逐渐广泛应用于日常工作中。不仅涉及员工对所需信息深入学习掌握能力,还涉及如何准确评估和高效应用这些信息,这意味着优秀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优秀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捕捉利用最新信息和数据,高瞻远瞩服务企业生产带来极大效益。

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际应用价值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双高”等系列重要文件,践行产教融合模式服务区域经济。在“产教融合”理念下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重要依托,是职业院校和企业相互结合的必要趋势。我院积极探索企校协作双元育人新模式,引企进校、引校入企、企校融合一体,强化实操、教学相融合,发挥校企双主体作用,真正满足企业需求,培养输出大量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高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体制模式变革。

1.做好产教融合,拓宽成长成才通道。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作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之一,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作用,加强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有效对接,融入科研链,破解“教育产业两张皮”问题,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产教融合”建设属于适应社会、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的积极有效探索。

2.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产教融合”经验反馈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需要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数以亿计的车间一线高技能人才引领新技术解决生产难题,把先进的技术设备转化为生产力。借助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产教融合”建设中的经验举一反三,秉承职业教育的“双高”建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切实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

三、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河北省已初步建成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但经济总体规模与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培养成熟高技能人才队伍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河北省高水平技术技能专家,服务企业一线研发生产、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困难,创造更大利润。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缺少相应数量的高技能人才,就存在短板技术缺陷不可能实现高水平的技术突破创新量产创造价值,更不可能实现先进制造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快速进入高技能新时代,加大对关键技术和技能人才的资金支持。因此,要提高河北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大批高技能的具有创新动手高技能人才提升企业生产效益。

企业调整产能推进创新创造转型发展,高技能人才必不可少。其中,以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产业显著提升了河北经济,为企业发展生产创造极大效益。在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高技能人才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在企业产业核心生产线、核心竞争力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大批高技能劳动者、高技能人才已成为河北省各企业行业面临的共同迫切需求。新兴产业发展和市场结构转型,迫切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满足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已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立足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展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研修实操培训,深入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存在问题广泛交流。因此,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已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探索“以需求为导向的平台共建、课程嵌入、强化动手等高技能人才”的创新思路,高技能人才带动企业员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对新形势下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校企协同育人、促进人才培养与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四、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探索“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面向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需求,打造吸引一批国内外学术领域顶尖技能大师高技能人才、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充盈夯实职业院校高技能师资,培养具有高创新能力高实操动手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竞高争性生产力。此外,进一步脚踏实地加强优化高职院校与行业龙头、中小企业创业企业的密切合作,确保真正了解企业所需,解决企业生产中的羁绊难题,提高生产水平,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效率产能,发挥助力区域经济提升。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为地方企业乃至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了紧缺人才。职业院校将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学生创业就业、教师科研成果应用紧密联系起来。为此,需要构建完善的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既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又培养高水平创新高技能人才,满足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城市群等新型城镇化的需要,积极鼓励职业院校通过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助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无缝对接

在深入企业进行详细了解研讨可行性基础上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企业专家研讨会,共同明确人才发展目标,重点优化核心学科,根据学科发展重新构建专业学习结构,初步形成了独特的教学体系。为深化校企合作,我院校在建设过程中对校内各大实训场地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学院采用网络化系统管理的综合教学培训策略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将企业校外实习工厂生产纳入课程考核体系。行业知名企业与我院签订了合作协议,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学院与企业建立新型合作关系,培养高技能人才,明确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核心内容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共同制定教育目标,规划培训方案,初步制定培训教材和实践课题,从而在促进高技能人才和企业生产达到双赢。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培训教学质量显着提高。针对各课程的独特性,学院研究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最终制定“产学融合,素质技能齐头并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为进一步完善课程,学院同步加大师资队伍和硬件设备的投入。同时,学院还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和软件,加强实训设施的投入和升级。在建设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过程中,学院还积极争取其他项目资金支持,不断改善教学实训环境,显着提高学员现代化生产动手技能。同时,为了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建立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推进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完善高技能基地工作机制与举措助力产教融合

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我院始终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部署协议、统一管理流程、统一进度协议,积极推动项目顺利实施,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提供全方位保障。

1.组织管理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首先是组织架构的健全稳定,同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其他防护措施。一是学院成立了由院长领导的项目管理小组、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办公室和六个专门负责专业项目建设的项目小组,明确各自的人员结构、职责和任务。在高技能人才培训过程中,学院制定了一套规章制度对相关部门统一指导。二是完善组织体系,制定《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全面实现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实施有序监管到位、资金管理规范严谨。三是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阶段按计划顺利进行。此外,为确保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建立了独立的财务记录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科学、流程清晰、工作高效。

2.注重顶层规划,保障措施高效有力

“产教融合”背景下,多次组织企业专家研讨会,负责所有顶层设计工作并伴随项目建设的整个实施过程。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和实践。采取目标导向的管理策略,将各项建设任务纳入部门和个人的年度绩效考核,鼓励学院教师与企业员工共同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3.加强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在专业建设中,一方面狠抓两个核心建设领域,从细节到整体,为这两个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另一方面,重点吸取企业需求,企业所需就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通过学院与企业合作建设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完善培训等也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工作重点,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深度合作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社会培训活动,全面提高我院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企业指导重点支持专业建设

在推进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重点采取了以就业为核心、校企合作为基石、学生为主体的培养方式。2021年,机电工程学院入选河北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学院依托现代产业学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联合北京精醛、华航实立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项,现代产业学院的实施方案获评中国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创新平台年度建设典型案例。数控加工技术实训基地采用“双元制”教学模式,即企业聘请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项目经理,学校在校期间负责课程的编写和教材编写,然后由学校负责。采用部分专业评估,这些培训活动围绕岗位职责、注重技能培养,按照岗位实际要求和专业标准开展。他们成功地将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技能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了“校企合作、理论合作”的“组合式”模块化综合改革;同时,还结合公司实际环境开展了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实习的研究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入研究和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成功地将专业活动与职场的真实要求融为一体。注重提高教师专业教学和实践操作技能,着力打造一支“双资格”特征;此外,还建立了完整的教师发展体系,逐步完善各类专业培训所需的设备,实施科学的管理策略。此外,正在抓紧研究适合河北省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致力于深入研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这些举措,学校可以有效地为行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培训项目。目前,两大核心建设领域已实现《实施方案》设定的目标。为此,构建了以工作流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通过对课程改革的不断探索和研究,高职院校的职业培训体系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河北省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和培养结构上还存在明显不足。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高等职业学校越来越多。在职业培训领域,传统的人才提升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和期望。为了增加高职院校对技术工人的吸引力,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学院目前建有中钢邢机、河北创力、北京精雕、中煤九十二工程公司等30余家高水平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建设有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中心、高精密测量技术中心、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中心等36个实训场所。通过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不仅高效利用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场地和设备,大大提高了我院的师资和设备质量,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高技能人才,提高就业竞争力。这一变化促进了我校职业培训更加专业化,培训目标更加明确,实现了各项工作的相互支持。在当前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河北省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大赛为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因此,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已成为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发展、产业增长、城市发展、生产力设计等规划和实施中,明确突出产教融合的重要性,突出其具体内容。坚持把教育放在第一位,把人才放在第一位,并将其融入到各项政策和方针之中。同时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保持就业导向,促进高等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在科教兴河北、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和开放战略等方面,要统筹优化教育和产业结构。同时,制定产教融合发展的方针、措施、支持办法、实施路径和重大项目计划,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向东,万晓航,胡孟谦.河北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以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6(04):8-11.

[2]刘佳,赵璐璐.创新职业本科院校育人模式赋能河北省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研究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02):72-74.

[3]侯晨,刘倩,赵永辉.基于河北省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37):94-97.

[4]宋微,刘文静.河北省高职专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01):37-41.

[5]李丽芳,刘鹏茹.河北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报分析及改进建议——以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9(01):36-41.

[6]杨维,张博.河北省轨道交通类职业院校服务雄安新区实践[J].交通企业管理,2021,36(02):101-102.

[7]陈晓,隋修志.河北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1,(02):60-64.

[8]张佳琦,靖超.河北省三级综合医院护理人才高质量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7):190-192+196.

课题项目:河北省教育厅2024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借助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平台 探索“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冀教科[2023]17 号])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