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体验式五环节教学法”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语文课堂完美呈现的且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课堂质量高效的重要保证。就目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而言,课堂教学评价存在评价主体分化、评价标准固化等问题,制定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提升语文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校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评价的系统结构和特点,审视课堂教学评价面临的现实困境和问题,力图构建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师生角色转变四个一级指标和六个二级指标及对应的十九个三级指标及评价标准。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一、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体系的构建背景
对于课堂教学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语言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和价值立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1]。《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的发展性评价中特别强调,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特别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建构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体系的确定
基于语文课程的育人机制,语文课堂评价标准的制定应该考虑教学目标、学生主体、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反复探索研究和比较,于2023年构建了基于“体验式五环节教学法”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师生角色转变等四个一级指标,分设六个二级指标和对应的十九个三级指标及教学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内容解读
(一)教学目标
任何形式的课程都具有其具体的内容,课程内容是构成整节课程的基本要素。没有课程内容的课程是不存在的,大凡要谈课程,必须要从课程内容的角度来加以考量[2]。
为此,我们将教学目标设为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一级指标,在教学目标框架下,设立了两个二级指标:目标清晰明确、课前预习全面精准。
第一,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指向核心素养,体现语言运用、思维能力、文化自信和审美创造四个维度的融合。学生学习条件明确、学习行为具体、学习结果可检测,体现“教-学-评”一体化,同时教学目标应符合学生认知,体现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认知过程的进阶。
第二,预习目标明确具体、有针对性并且具有可行性,切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通过课前自主预习,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结合自己的学习思路,更易吸收消化新知。课前预习环节,教师也要参与其中,为学生指导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提高课前预习效率,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主题,梳理和选择重点学习内容。教师有目标地指导学生搜集素材、创设情境等,并进行组内交流共享,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自主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精准掌握学生的实际状况,适时进行学情分析。
(二)教学过程
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任何事物都是由一个过程展开的,教学也是这样一个过程,教师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价值表现主要体现在活动过程之中。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就要认真分析解读教学过程,进而真正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我们在教学过程一级指标框架下,又设立了两个二级指标:教学方式、教学过程。
第一,教学方式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灵活多样。
活动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通过活动学生才能认识事物,发现并接受新事物。教学活动要设计精巧,以生为主体、师为主导、启发诱导、学思结合,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参与教学,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辨一辨,让学生去观察、感悟、掌握规律。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提出的问题有较高的思考价值,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善于点拨、诱导,善于应变。学生发挥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恰当充分,具有实效性。
第二,教学过程形式新颖,氛围和谐,学生参与度高,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各个环节过渡自然,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分享。能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机会,学生从中能获得新知,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能参与教学过程,如指点帮助别人或答案想法标新立异。好课的应然状态是动态生成的,似乎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在实然状态下的某一个视角里又有着统一预设的规范和标准[3]。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并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学生全程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阅读、讨论。学习状态良好,课程学习结束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对后续学习坚定信心。
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主动成长的过程,是语文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课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各场景、文本的体验中,真诚地表达自我,激发学生的本源潜力。
(三)教学效果
评价教学效果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效果也就是所追求的教学目的,具有诊断作用,了解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具有调节作用,教师根据诊断,重新修改原有教学计划;具有教学作用,通过检查教学效果,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进步和智力的发展[4]。
引导学生将所学拓展延伸到生活情境之中,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实效性强,学生喜欢。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取决于这堂课达到的实际效果。能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创新式课堂作业,题型多样、题量适中,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检测题目要有根据学生的不同层度,体现知识能力重难点,即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的不同差异,及时发现共性个性等典型问题并给出解决思路,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水平。
(四)师生角色转变
随着语文课改的逐步推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新型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学的目的是学而非教;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的求知状态而不是知识本身;课堂的意义和价值不只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重在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及时提供帮助,创设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课堂。这也对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转变传统的的传授者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合作完成一堂高效的文学视听盛宴。
四、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体系构建的价值意蕴
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启发作用,有助于加强与教师交流。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有助于推动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反思、优化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方法,避免过度评价、无序评价对日常学习造成干扰,总结出科学、有效的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方式方法,对于学业水平(考试)评价,应注重命题原则的素养立意,重视命题规划和命题要求,由此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受到充分的关注。在新课改背景下,通过健全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系统,强调对学生的引导和保护,有效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教学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就这一内容进行教研加以探究,以使我们对课堂教学评价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充分发挥即时评价在课堂中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借助于“体验式五环节教学法”的高效课堂模式,赋予小学语文课堂以全新的生命,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前行。我们构建了层次清晰、循序渐进、简洁易行的教学评价体系,配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力求更好地规范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开展,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钟启泉.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3]徐恩伟,王炜.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反思与重构[J].教学与管理,2021(33):122-124.
[4]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