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3D建模技术的非遗唐卡传承与保护研究
[摘要] 唐卡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唐卡市场在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基于此笔者分析了3D建模优势,以及3D建模的实际应用,对唐卡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关键词] 3D建模;非遗文化;唐卡;传承
唐卡,藏语意为“展开的卷轴画”,源自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用金银宝石和植物颜料绘制,色彩斑斓。每幅唐卡都蕴含画师心血与智慧,对佛法虔诚敬畏。千年传承,唐卡成藏族艺术瑰宝。探寻唐卡,即探寻藏族文化根魂,了解藏族历史、信仰,珍视千年艺术瑰宝。
1 唐卡的传承与保护现状问题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唐卡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唐卡艺术保护开发力度,促进唐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出主要发展目标。到2020年,西藏唐卡生产营销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数达1000家以上,唐卡艺人和从业人员达10000名左右,中高端唐卡年产量达2.4万幅以上,产值达6亿元以上,占全国市场份额三分之一以上。将形成促进唐卡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评鉴机构、行业标准,培育有实力的企业和文化品牌,增强产业实力。同时,实施唐卡人才培养工程,年培养画师300名左右。
1.1创作传承人才不足,发展乏力
唐卡绘制技艺复杂,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老一辈的传承人逐渐步入高龄,许多珍贵的技艺和经验流失;学习周期长,年轻人不愿投入其中,新的传承人尚未形成规模,技艺传承面临困境。目前四川阿坝州设立了唐卡培训学校,将其纳入教育体系。西藏则建立了唐卡大师培训体系,成立研究院、培训中心及艺术家协会,设立荣誉制度,并争取国家级荣誉授予权,力争到2020年培养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300-500名自治区级唐卡画师。
1.2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不足
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唐卡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市场交易,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漏洞,损害唐卡艺术的声誉。政府对于唐卡艺术的扶持力度不足,如资金、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不够,制约了唐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唐卡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中强调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努力加强调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加大扶持力度,培养唐卡人才,打造艺术作品和品牌。坚持艺术性为首,规避过度商业化,推动创作理念从神本向人本转变,题材从宗教向世俗转变,组织形式从个体经营向集约化转变,规模效益从作坊制向企业化转变,促进唐卡产业多层次、多元化、创新发展。
1.3宣传内容缺乏吸引力,资金投入不足
宣传内容陈旧,多聚焦于唐卡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缺乏与现代生活相关的元素,难以吸引年轻受众。宣传形式又较为单一,多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公众的兴趣。由于资金限制,唐卡宣传的预算往往有限,难以开展大规模、持续性的宣传活动。同时缺乏与商业品牌的合作,难以获得额外的资金支持。为此黄南州政府设立了唐卡艺术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唐卡艺术的创作、展览、宣传和教育。
1.4缺乏现代应用场景,难以与现代审美相结合
唐卡多被视为艺术品或收藏品,缺乏在现代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与现代社会文化、时尚等元素融合度不足,唐卡的传统审美观念与现代审美观念存在差异,其作品在设计上缺乏创新,难以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并且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导致人们难以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欣赏唐卡文化,唐卡文化难以在众多娱乐方式中脱颖而出。
2 3D建模技术
2.1 3D建模技术概述
3D是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缩写,是三维图形。3D建模是在计算机中所呈现的技术,不同于二维图片,二维图片只能在计算机中呈现一面,而3D建模则能通过多维度去呈现,给消费者呈现逼真的物体。0
本研究中的建模是指研究者设计出移动应用程序(APP),以唐卡作为载体,构建三维立体化图形。具体为本团队设计的小程序(APP)主要有五种功能。即首页,个性化创作,搜索,唐友圈,我的。0涉及到3D建模技术主要有两个页面,即首页,个性化创作。首页主要是唐卡相关知识的科普,其中包含相关唐卡的照片,照片主要用3D建模技术,客户点击照片,照片将会展现出3D模型图形,以360°旋转观看物体,类似于现在比较流行的“得物”APP中的3D空间;个性化创作是客户通过自身创作出来的“唐卡”,利用3D建模技术使得呈现出来的物体更加逼真,激起客户将其转变为现实物体奠定基础。
2.2 3D建模技术的优势和特点
传统的唐卡制作过程流程复杂,耗时长且效率低,0需多次调整,难以满足商家个体化需求,数学技术则恰好满足了商家与消费者的期待。根据使用者需求将唐卡依附在不同的物体上,由于唐卡不能随便组合,3D建模不仅可以更多方位,测试唐卡是否符合规格,而且可以使图像清晰逼真、立体感强,使得使用者体验价值增强;“绣娘”也可以通过3D建模直观了解到珠子使用大小以及周围珠子用线颜色,更精准满足使用者个性化需要,提高工作效率。0
3 3D建模对非遗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3.1 3D建模:守护与传承唐卡非遗的精神之灯
首先,3D建模 技术为唐卡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工具。通过高精度的激光扫描和摄影测量,3D建模能够迅速、准确地捕捉唐卡的形态、色彩和细节,实现真实的三维数字化复制。这不仅避免了传统方式中因接触、光线等因素对唐卡造成的潜在损害,还能够在不损害原物的前提下,为后续的修复、研究和展示提供精确的参考。
其次,3D建模技术使得唐卡的传承更加广泛和深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唐卡的3D模型可以被传输到世界各地,供研究者和公众随时访问。这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欣赏和学习唐卡的艺术魅力,增强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同时,数字化的唐卡还可以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结合,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体验,亲身感受唐卡的魅力。
通过对唐卡3D模型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其构图、色彩和工艺等方面的特点,为唐卡的创作提供新的灵感和思路。
3.2 3D建模:革新工艺传承,守护唐卡非遗匠心
首先,在保护方面,3D建模技术通过高精度的扫描和测量,能够精确捕获唐卡的每一处细节,包括其色彩、纹理、形状等,为后续的修复和保存工作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其次,在传承方面,3D建模技术使得唐卡的传承更加便捷和广泛。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唐卡的3D模型可以轻松地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和分享,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这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唐卡这一非遗艺术,了解其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此外,3D建模技术还为唐卡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对唐卡3D模型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制作工艺的特点和难点,为传承人的培养提供新的教学工具和方法。同时,借助3D打印等先进技术,我们还可以将唐卡的3D模型转化为实体作品,为传承人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作灵感。它不仅能够为唐卡的长期保存提供数字化支持,还能够促进唐卡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使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得以更好地延续和发扬。43D建模技术在唐卡作品展示中的应用
4.1 利用建模和数据库技术丰富数据采集
3D技术在数字化非遗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涵盖“数据采集、采访唐卡传承人、数据模型设计、数据库构建、数字化信息平台构建、数据录入与验证、数据丰富与更新、建立多元化可视渠道、运用计算机技术模拟还原唐卡图像、质量评价以及传播形式多元化。在构建唐卡数字化平台中3D建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摄影、扫描、色彩还原等技术将唐卡上面的图像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依据,这些数据会被传输到计算机中,通过点云处理算法0、三维重建算法、纹理映射算法和建模软件进行处理和重建,最终生成数字化模型。利用VR和AR对非遗唐卡进行数字化复原及再现,让用户沉浸式体验,对唐卡自由放大、旋转、探索。在虚拟展览馆中,人们可以欣赏唐卡艺术,了解相关信息。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人们能从新的视角解读唐卡,创新保存和应用方式,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
4.2 利用报价系统规范唐卡市场
团队将采用报价系统结合3D建模技术来规范唐卡市场,以维护唐卡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秩序。通过3D建模,唐卡的每个作品细节都能被精确展示,使消费者直观了解作品,并为报价系统提供准确参考。报价系统的建立能够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增强消费者信心,促进市场稳定。3D建模技术在报价系统中应用可以使得每一幅唐卡的来源、交易历史、和所有权变更等信息得以数字化记录,这不仅打击了赝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还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此外,团队将利用3D建模技术来模拟不同类型和质量的唐卡作品,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价格参考和指导。
为了完善报价系统,团队将首先进行市场调研,收集并分析市场上不同类型和质量的唐卡作品的价格数据。这些数据将与3D建模技术相结合,形成一套科学的价格指导机制。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成果,团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唐卡市场的价格趋势和变化规律,从而更准确地制定价格指导原则。
团队还将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唐卡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不当行为,以保护唐卡市场的正常秩序。通过这些举措,团队提及的报价系统得以应用。
4.3 建立App构建数字化信息平台
为了推动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团队将计划开发一款结合3D建模技术的非遗手工艺活化平台APP。该平台将聚焦于唐卡文化,通过数字化展示和沉浸式体验,让用户360度全方位观察唐卡作品,深入了解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同时,我们还将涵盖藏族文化的其他方面,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藏族文化和唐卡作品信息。
在平台上,用户不仅可以欣赏和学习唐卡艺术,还可以尝试自己绘制,感受创作的乐趣。团队利用3D建模技术提供虚拟画布和工具,让用户在虚拟空间中自由创作。此外,团队设有展览推荐、收藏品管理、云社区等功能,让用户能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故事,与其他爱好者交流互动。
为满足购买需求,团队与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合作,提供正版唐卡作品的购买链接,并通过3D建模技术展示作品的3D模型,让用户在购买前全面了解作品。
团队不断优化更新应用程序,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将其打造成为文化与艺术交织的线上博物馆和充满活力的创作交易社区,为藏族文化爱好者提供一个沉浸式的交流和学习平台。
4.4 探索唐卡文化在元宇宙中的发展|NFT——唐卡数字艺术品
2021年至2022年我国数字藏品销售额增长率为40%,2023非遗品牌大会主题论坛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指出:《王者荣耀》与越剧跨界的合作充分证实了非遗数字化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0。
因此团队将探索3D建模技术与NFT在元宇宙(Metaverse)中结合应用的发展潜力,并探讨将唐卡作品通过这两种技术进行数字化的可能性。3D建模技术能够为唐卡作品创建高度真实和详细的三维模型,这种模型可以作为NFT的基础,为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提供独特的数字艺术品。
首先,团队将研究元宇宙平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探讨如何利用3D建模技术在虚拟环境中展示和传播唐卡文化。通过3D建模,唐卡的复杂图案和精细细节可以在元宇宙中得到完美呈现,增强用户的沉浸感和互动体验。
其次,团队将分析NFT技术在艺术市场中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NFT为艺术品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和所有权证明,结合3D建模技术,唐卡作品可以转化为独一无二的数字收藏品。团队探讨将3D建模的唐卡作品数字化为NFT的技术和法律问题,并评估其对唐卡文化传播和艺术市场的影响。
最后,团队将积极开展实践项目,探索将3D建模的唐卡作品数字化为NFT并在元宇宙平台上展示和交易的可行性。这不仅为艺术家和收藏家提供展示和交易平台,还能为唐卡文化的传播和艺术市场的创新提供新的动力。
5 唐卡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团队主要使用“四维一体”的创意模式,结合传统、现代、技术和跨界合作的元素,形成综合性的创新框架,打破传统的唐卡制作与传承模式,推动唐卡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传统 :团队继承和传承唐卡传统技艺和文化内涵,保留唐卡艺术的原始特色和精髓。包括对传统唐卡制作工艺、题材、图案和符号的研究和传承,以确保唐卡文化的传统传承和延续。
现代 :团队结合当代艺术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探索唐卡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新表达方式和应用场景,即唐卡艺术与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新颖、富有创意的艺术作品。
技术 :团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探索唐卡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和创新。3D建模技术作为实现唐卡数字化不可或缺的工具,让唐卡直观呈现出现实效果,使得传统手工艺术得到技术上的传承与发展。
跨界合作 :团队与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进行跨界合作,如艺术家、设计师、科技公司等,共同探索唐卡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通过跨界合作,可以汇聚更多的创意和资源,推动唐卡文化的跨界融合和国际交流。
团队运用该创意模式和3D建模技术,创新唐卡制作与传承,为唐卡文化开辟新道路。3D技术强化展示效果,拓宽传播渠道,使唐卡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广泛认可。这种创新传承方式将助力唐卡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为其注入新活力和动力。6 参考文献
[1] 汤龑鸣. 多角度图像分割和3D建模[D].上海交通大学,2013.
[2] 侯梦娜. 基于用户体验的鲜花类购物APP设计研究[D].青岛大学,2023.DOI:10.27262/d.cnki.gqdau.2023.002169.
[3] 郭静.基于3D建模软件的服装结构创新优化研究[J].染整技术,2024,46(04):48-50.
[4] 崔盈盈,杨泽萍,赖佳玲.Style 3D软件在汉服虚拟展示设计中的应用[J].西部皮革,2024,46(06):79-81+102.DOI:10.20143/j.1671-1602.2024.06.079.方泽.基于合作学习的小学3D建模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5] 陈川.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3,(22):81-86.
[6] 徐世博,陆野,王子健,等.服务设计视角下非遗手工艺活化平台APP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4,45(06):326-337.DOI:10.19554/j.cnki.1001-3563.2024.06.035.
[7] 冯亚,陆梦涵.NFT在非遗数字化文创品中的应用[J].山东艺术,2023,(0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