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乡村振兴背景下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而畜牧业发展是产业兴旺的重点之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就目前我国农村产业现状来讲,在推动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畜牧业首当其冲地成为了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本文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探讨了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
引言: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为促进城乡融合,实现城乡要素流动奠定坚实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要以强大的农业产业作支撑,“农业强则国强,农民富则国富”,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能够推动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顺利转型。由此可见,乡村振兴给农业农村经济带来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的生产发展理念,给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推进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一是大力发展畜牧业是振兴乡村,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环节。畜牧业的发展既消化了粮食和农副产品,又为种植业提供了优质肥料,还可以解决农村新能源问题,推动了乡村绿色生态建设。二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柱。作为农村经济中坚的畜牧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担任着重要职责,为推动牧畜行业绿色健康发展,促进乡村全方位振兴有着直观重要的作用,从供应层面推广符合生态健康的养殖模式,确保肉类、蛋类、奶类等畜牧产品的供应,丰富人民群众的蛋白质摄入种类,提升营养状况和生活品质。三是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畜牧业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具有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发展优势,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四是保障食品质量,采纳生态健康的养殖方式。降低兽药残留和重金属的潜在风险,确保食品安全,减少畜禽养殖业对乡村居民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推进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符合农村现代化发展潮流,促进乡村产业繁荣、生态宜居、生活富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应有之义。
二、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存在问题
我国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仍面临一定困难,政策落实亟待加强,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待完善,尽管已有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但部分条款针对性有待提高,生态健康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操作规范及产品质量认证等标准的统一性尚待加强,这对行业健康发展产生了影响。虽然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对畜牧业投入不断加大,但与建设生态健康养殖场所的大额资金需求相比仍有差距,从金融角度看,普惠金融政策覆盖不够,缺乏畜牧养殖的保险补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从业者发展的积极性。目前小散户养殖仍占主导地位,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而生态健康养殖对精细化管理和高新技术要求较高,但缺乏科技投入和人才支撑,难以推广应用先进模式和技术,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养殖场所建设和运营面临融资困境,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薄弱,制约了生态健康养殖发展,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 完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
完备的法律法规是保障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的基石,制定专门的生态健康养殖促进法,明确相关理念及方针,奠定行业规范化与发展的稳固基础,明确生态健康养殖的本质与标准,设立绿色饲养、环境友好、有机循环等具体要求,规定生态养殖的支持政策,如财政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技术推广等,划分生态养殖与传统养殖的区域布局,防止交叉污染,明确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维护法律权威。制定配套的生产操作规范,对生态健康养殖各环节作出标准化要求,如养殖场建设方面,规定场址选址、环境卫生、防疫设施等标准,投入品使用上,限制抗生素、化学药品等不当投喂行为,生产流程管理规范采暖、通风、清粪等关键环节,疫病防控方面制定严格的免疫制度和隔离措施,环境管理对粪污处理、恶臭控制等作出明确规定,污染治理提出排放标准和综合利用要求。完善畜产品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建立统一的绿色优质畜产品标识和追溯制度,维护消费者权益,助推品牌化发展,质量标准涵盖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物等各个方面,要严于常规标准,认证体系引入第三方机构,确保评审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产品标识和追溯制度则确保产品来源和生产过程的可查询性,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品牌化方面,立足区域优势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培育一批放心的区域性绿色畜产品品牌。
(二) 加大财政支持及金融扶持力度
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中央加大生态健康养殖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扶持养殖场所建设、养殖废弃物处理、养殖场改造等,养殖小区按区域集中布局,便于统一管理和监督,但前期基础设施等建设投入较大,中央财政应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予以支持,对养殖废弃物处理也应给予政策支持,支持综合利用、资源循环等,减轻生产者负担,对于已有普通养殖场,中央财政也应给予改造资金扶持,推动其实现绿色化转型升级。地方财政也应与中央财政形成合力,结合地方实际给予生态健康养殖更多政策支持,对养殖场所的用地、用电、用水等实行优惠政策,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对养殖过程中的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等环节给予适当补贴,调动生产者积极性。可根据情况适当减免相关税费,减轻财务负担。探索建立生态健康养殖的保险补偿机制,规避由于自然灾害或重大动物疫病导致的经营风险,探索建立政府导向的养殖保险,对重大灾害实行补偿,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开发相关产品,采取适当补贴措施,扩大保险覆盖面。
(三)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
开放生态健康养殖场的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流程,便于社会资本的投入,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发挥其专业化、规模化的优势。积极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建设养殖场,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推进产业现代化,借助财政补贴政策,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激发社会力量的参与。
(四) 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应用
加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力度至关重要,建立一系列技术示范园区及实训基地,加强养殖户及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推广标准化操作规程,积极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研究和推广节水节地、循环利用、智能化管理等绿色安全高效的养殖新技术新模式。政府适当奖励、补贴等激励措施,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重视与畜牧兴农行动、数字乡村等政策的有机结合,形成协同效应。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畜牧人要牢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当前,坚定不移地走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的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就业和经济收入水平。面对乡村振兴和环境保护提出的新要求,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要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坚持走绿色转型的发展路径,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 高发群,鲁晓璇.乡村振兴背景下森林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市场周刊, 2024, 37(1):49-52.
[2] 李玉玲.乡村振兴背景下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J].南方农机, 2024, 55(3):100-103.
[3] 魏德元.乡村振兴背景下智慧农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农业工程技术, 2024, 44(2):109.DOI:10.16815/j.cnki.11-5446/s.2024.0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