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民国时期黔系军阀统治下的贵州教育(1912——1935年)
摘要:晚清以降,在欧风美雨驰而东的大背景下,清政府不得不改革教育,一方面是适应世界潮流之举,另一方面更多的是维护自身的统治。1911年10月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依附于政治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大的解放发展,然而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导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受阻。贵州地处西南地区,由于远离中央北洋政府,其所受的影响较小,但是同时也导致了贵州军阀在贵州地区的强势独裁,其对贵州教育的发展也影响深远。鉴于此,本文在前辈学者的研究上一窥贵州军阀统治期间其对于贵州教育的发展有何贡献与不足。本文除引言外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简述民国时期贵州军阀的始末;第二部分主要浅析贵州军阀内部兴义系集团和桐梓系集团执政期间对于贵州教育的建设;第三部分指出贵州军阀对于贵州近代教育事业的贡献,并且指出其不足之处。
关键词:黔系军阀;贵州教育
一、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不论是过去还是当下,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等措施都中可以看到清政府对于教育改革的重视。笔者在贵州生活学习二十余年,空闲时间经常思考贵州之教育发展为何落后,想要了解部分缘由就不得不上溯到民国初年贵州军阀统治时代下的贵州教育发展状况。目前学术界对于黔系军阀统治下的贵州教育发展研究较少,仅见于一些通史类书籍,现就本人目前所查阅资料略作分析。张春辉通过引用大量史料对黔系军阀形成的原因、产生发展的过程和对贵州社会的影响作了详细的分析,补足了学术界对于黔系军阀系统研究的空白。1曾仁俊以晚清王权式微与地方政治势力两个纬度来分析黔系军阀兴义系的兴衰,指出晚清以降,由于内外冲击使得中央与地方权力架构失衡,并且由于地方团练的逐渐合法化以及官方权力的下移,使得兴义刘氏家族开始抬头,开启了黔系军阀统治的时代。2刘军分别对黔系军阀兴义系和桐梓系统治期间,其为了巩固地方基层政权所推行的一系列建设措施作了翔实的分析,主要集中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措施。3张羽琼指出黔系军阀桐梓系周西成在位期间通过健全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推进中小学教育发展和创办省立贵州大学等措施,在客观上打破了民初以将贵州教育徘徊不前的局面,促进了贵州教育近代化的发展。4安静静和刘相如指出周西成在1926年至1929年间通过改革和完善教育行政体系,保障教育经费,整合教育资源,创办贵州大学,加快了贵州教育近代化进程。5周善菊和杨莹指出周西成担任贵州省政府主席的 3 年里,其大力整顿贵州教育,如整改教育行政机构、改编中小学及创办贵州大学等,这些整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贵州近代教育的发展。6李懋君指出贵州由于地理位置原因,文化教育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周西成主政时期对贵州教育进行近代化改革,如整顿教育行政机关、扩建中小学、任用知名人士改善学校境况、扩充优良师资和创办贵州大学等,这些措施推动了贵州教育近代化的发展。7张羽琼指出周西成通过建立健全地方教育行政机构、争端和发展地方中小学、以及创办贵州大学等措施促进了贵州教育近代化的发展。8张羽琼等详细介绍了贵州教育发展史,其中包括贵州教育近代化的启动和民国时期的贵州教育。9何幼兰论述了民国初年贵州军阀统治时期的贵州教育概况以及贵州学制与教学改革。10任吉麟主要记叙明代以来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于军阀混战下的教育记载尤为丰富。11周春元对军阀统治时期贵州的文化教育作了详细叙述。12代其平对军阀混战时期的贵州教育作了详细的分析,指出周西成主政期间对贵州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周西成下台后贵州教育发展又陷入停滞状态。13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于贵州军阀史的研究还略有不足,且大多是以西南军阀为大背景下来检视贵州军阀的发展。正是因为如此,学界对贵州军阀教育史的研究相对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本文拟就对贵州军阀统治下的教育发展略作简单梳理,以期待后人有着更丰富的成果。
二、黔系军阀概述
(一)兴义系概述
清末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为了维护统治,清政府不得不加大对人民的剥削。贵州地处西南,经济落后,百姓“终日采芒为食,四时不能得一粟入口”,“田园卖尽,始而鬻卖屋宇,继而鬻卖男女”14,其所受的剥削更为严重。刘显世祖籍湖南邵阳,咸丰同治年间其祖父刘燕山因兴办团练镇压回民起义而开始在地方上兴起。从1861年到1868年,刘氏家族通过“三次规复兴义”,以“抗敌有功”而备受清政府嘉奖,并把刘氏家族组建的团练纳入政府武备系统。经过刘氏家族残酷的镇压及吞并其他团练家族,到1875年刘氏已经独霸兴义一方。“地方大小事项,一言而决。居然盘江小朝廷气概。”15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当时贵州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准备起义,时任贵州巡抚沈瑜庆密电刘显世来贵阳准备镇压革命党人,但是刘显世在路上就听闻革命党人已经取得成功,因此假意赞成革命,混进了大汉贵州军政府,开始了其独裁统治。1912年2月初,刘显世等发动“二二事变”驱逐革命党人之后联合滇系唐继尧改组大汉贵州军政府,建立了反革命联合政府,推行一系列反革命措施。同时,兴义系集团内部开始出现新旧之争,以王文华为首的新派开始对刘显世集团展开斗争。通过护国战争和柳渝铁路借款案等事件,新派先后发动“民八事变”和“民九事变”,杀死刘显世亲信郭重光、熊范舆,刘显世被迫下台退居昆明。然而刘显世还想依靠唐继尧重回贵州掌权,1923年,唐继虞拥护刘显世入黔,刘显世重新当上贵州省长,但是徒有虚名而已。1925年刘显世被迫交出省长职务。1927年10月刘显世死于兴义。兴义系集团随即推出历史舞台。
(二)桐梓系概述
刘显世下野后,卢焘继任贵州省省长,但是卢焘既非贵州人又没有军权,贵州出现了五旅纷争的局面,到最后第五旅何应钦和第二旅谷正伦展开激烈斗争,何应钦被迫逃往云南,退出贵州政治舞台。同时袁祖铭在北京政府的支持下准备“定黔”,袁祖铭命彭汉章为贵州省省长,周西成为会办,但是彭汉章毫无政治能力,不久后被迫辞职。1926年6月1日周西成就任贵州省省长,这便是桐梓系统治的开始。周西成没有显赫的家世,在各派军阀混战中靠灵活的政治手腕游走于各方势力。国民大革命爆发后,周西成被迫响应北伐,而这给了蒋介石分化贵州军阀的机会。蒋介石先后除去袁祖铭、彭汉章和王天培,以及挑动李燊与周西成大战。周西成死后,毛光翔接替周西成职务。蒋介石又利用毛光翔与王家烈的矛盾,实行扶植王(家烈)倒毛(光翔)的政策,结果导致王毛大战,最后王家烈与犹国才又发生大战,至此,桐梓系军阀经过蒋介石分化瓦解,已经无力统治贵州。1932年王家烈被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贵州省主席,但是王家烈其人空有军事才能而无政治手腕,根本无力统一贵州,解决黔省困境。1935年3月蒋介石以“剿灭共匪”的名义入主黔省,威逼桐梓系王家烈交出政权,至此长达二十多年的黔系军阀统治结束。
三、黔系军阀统治下的贵州教育
(一)兴义系军阀统治下的贵州教育
刘显世集团统治下的贵州社会混乱不止,表现在教育行政机构兴废无常,教育事业缺乏管理以及庞大的军费开支等严重影响了贵州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当时贵州教育“风雨飘摇,几濒破产”16。
1.宣传封建复古思想
1915年袁世凯为了称帝,大力推崇“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争贪、戒躁进”,把孔孟思想当作治国安邦和教化民众的真理。兴义系军阀统治期间,刘显世为了依附袁世凯,维护其封建政治统治,大力提倡恢复封建文化和伦理道德。平日里经常对“祖宗考妣的祭祀,文庙武庙的祭祀,城隍社稷的祭祀”,视进步文化思想为洪水猛兽,因此极力对地方教育严加控制。
2.建立省级教育行政机构教育司
1911年11月3日晚贵州新军革命党人发动革命运动,迫使时任贵州巡抚沈瑜庆“交政于民”17,次日大汉贵州军政府成立。军政府之下设立学务部,部长谭璟,主管全省教育。1925年,唐继尧代黔后改组军政府,在其下设置教育司,作为全省最高教育机构,同时规定各县设劝学所,管理一县教育。期间龙建章一度取消教育司,仅在巡按使署政务厅内设置教育科管理全省教育。唐继虞拥护刘显世入黔时,复设教育司,并且制定了《贵州省教育行政组织大纲》,规定“县知事及所属之劝学所为县教育行政主体,对于执行全县教育事务负完全责。”“劝学所以劝学所长及所属之劝学员、学委委员组成,劝学所直接办理县款所办之学校和社会教育,以及主管监督指导区乡及街寨办理的学校。”18
3.地方文化发展缓慢
在兴义系集团统治期间,贵州教育延续的还是晚清那一套教育方法及内容,全省各地,小学均不发达,中学仅一些大县才有。当时贵州省省会贵阳,仅有小学十余所,至于省立中学就更少了,只有农业中学、师范中学和模范中学3所。贵阳教育当时且如此,不难想象地方各县的教育水平如何落后。而且,由于刘显世统治期间,为了维护统治频繁挪用教育资金,这严重阻碍了地方教育的发展。
(二)桐梓系军阀统治下的贵州教育
1926年,周西成担任贵州省省长,开始了桐梓系集团对贵州的统治。周西成上台后,一方面为了维护统治地位,开始打压贵州民主人士,禁止进步思想在贵州传播,另一方面为了抵制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军事统一贵州,周西成开始注意发展地方教育。
1.创办省立贵州大学
1896年国内著名的改良派思想家严修到贵州任学政,将贵阳原学古书院改成为经世学堂,这是贵州开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后从各厅州府县选拔高材生40余人入学。除学经史之外,还增加了地理、数学、格致等经世致用的新课程。19对消息闭塞的贵州来说,这是一件新鲜事情,培养了一批人才。20清末新政时期贵州开办贵州大学堂,但是由于经费师资等原因,导致了贵州大学堂一度停办。1913年,贵州将原“官立法政学堂”改为“贵州公立法政专门学校”21,周西成上台后下令撤销贵州省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将法政学生并入贵州大学经济专科。1928年成立贵州大学,周恭寿任校长,陈济舟为教务主任。贵州大学成立之初,设置文、理预科各一班,土木工程、经济、医学三专科各一班,约有学生200余人,半年后又增办矿业专科一班。22由于师资、经费等条件的限制,贵州大学的办学规模较小,课程设置也比较简单,但是其为贵州教育近代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2.建立贵州省教育厅及改革县劝学所
兴义系统治期间未能建立起全省统一的教育机构,导致了贵州教育缺乏统一的管理,贵州教育发展极为缓慢。周西成上台后,为了改变贵州教育落后的情况,开始着手建立地方教育行政机构。231927年周西成在贵州省民政厅、财政厅外设置了贵州省教育厅,并且由著名教育家周恭寿担任厅长。周恭寿曾留学日本,辛亥革命胜利后任职过贵州省咨议局代理议长和遵义的知事。他在遵义任职3年中,下令增设女子小学3所、小学12所, 创办了男子、女子等师范性质的讲习所学校。24教育厅成立后全省教育有了指向标,其下设置二科,第一科为总务,第二科主要办理教育业务。同时,周西成改革了民国初以来贵州的劝学所制度,将地方劝学所改为教育局。通过周西成改革地方和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为贵州教育近代化发展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3.发展中小学教育
贵州省教育厅成立后发布《贵州省县教育局规程施行细则》明确规定:“各县教育局经费独立,各县学款不得擅行挪移。”“各县设教育局,协助县长办理全县教育行政事宜,并且督促指导属于该县之教育事务。”25在贵州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地方中小学教育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周恭寿在周西成的支持下将全省划分为8个中小学教学学区,每一个学区设置一所省立中学,当时共有8所省立中学,分别是贵阳一中、赤水二中、遵义三中、安顺四中、都匀五中、瓮安六中、思南七中、镇远八中26。同时这类省立中学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及学制课程,为贵州省教育的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模范作用。根据1930中央统计,当时全省共有小学1752所,中学26所,学生接近9万人27,贵州的中小学教育得到极大的发展。
4.重视文化发展,成立省立图书馆
周西成十分重视文化发展,于1928年下令成立贵州省立图书馆,同时要求各县积极建设图书馆,并且下拨资金购买图书,开展借阅服务,这位全省读书风气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周西成还十分重视地方志的编纂工作,1929周西成下令成立贵州省立修志局,为此各县也相继开展设立了县修志局。在周西成的号召下,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加入到各县的修志工作当中,周西成本人还为大定、绥阳的县志作序。20年代中后期,贵州先后修了二十多部县志,其中《桐梓县志》尤为精湛,推动了全省县志工作的开展。
四、总结
1912年至1935年是黔系军阀统治的时期,其中1912年至1926年是兴义系集团统治的时期,期间贵州政局主要是以刘显世为核心的旧派与以王文华为首的新派之间的斗争,两派相互征战,给全省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1926年至1935年是桐梓系集团统治的时期,这一时期在周西成的统治下,贵州政局稍为稳定,为了维护统治地位,周西成也为贵州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接替周西成的毛光翔和王家烈却再次兵戎相见,导致政局不稳,混乱无章,最后却给了蒋介石渗透贵州的机会。
(一)必须坚决批判军阀集团的反动措施
黔系军阀的统治基础是封建地主阶级、土豪劣绅的联合专政,无论是兴义系还是桐梓系集团,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在各自主政期间,独揽贵州军政大全,实行军事统治,是贵州最大的独裁者。刘显世统治期间曾经说过:“孰云方面不易为,吾视之犹兴义团务之放大耳。”28这足以反映了刘显世强烈的封建思想。为了维护自己在贵州的土皇帝地位,刘显世集团对于南京国民党势力十分警惕,在兴义系统治期间,国民党始终没有在贵州站稳脚跟。到了周西成统治期间,此时,国民党的实力大增,周西成却还是承袭了刘显世的封闭思想,妄想使贵州成为一个独立王国。两大集团虽说在贵州教育方面做过一些重要贡献,特别是周西成执政的三年,对贵州教育近代化的发展尤为重要,但是,我们不应该忽视了军阀统治的本质,他们的所作所为在主观上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不是一开始就想着为贵州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因此,对于黔系军阀两大集团我们应该坚决批判其反动措施。
(二)必须客观评价军阀集团的客观成果
黔系军阀是贵州人民革命的对象,这是由中国近代社会矛盾所决定的,黔系军阀统治期间是贵州历史上极为黑暗的时代,军阀在政治上的独裁,在经济上疯狂剥削,在军事上的互相征战,在教育上的思想控制等等,都使得贵州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黔系军阀统治下的确为贵州社会发展做出了一些有意的时期,对此,我们应该加以分析和肯定,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桐梓系统治期间,周西成对贵州教育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1928年,他下令成立省立贵州大学,虽说其主观目的在于扩充军备地盘,但是贵州大学的建设,改变了长时期以来贵州高等教育停滞不前的惨况,为贵州近代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批急需人才,省教育厅以及地方教育局的成立更为贵州地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肯定周西成为推动贵州教育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功绩。
参考文献:
1张春辉.民国时期黔系军阀研究(1912-1935)[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2曾仁俊.晚清王权式微下地方政治势力崛起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5.
3刘军.军阀统治时期贵州的县政建设[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7.
4张羽琼.论周西成与贵州教育近代化的发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99-102.
5安静静,刘相如.周西成对贵州近代教育的积极影响与现实意义[J].教育文化论坛,2019,11(02):114-117+140.
6周善菊,杨莹.试论周西成与贵州近代教育的发展[J].教育文化论坛,2019,11(02):109-113+139.
7李懋君.周西成与贵州近代教育探析[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01):95-97.
8张羽琼.周西成主政贵州时期教育的发展[J].贵阳文史,2006,(05):27-30.
9张羽琼,郭树高,安尊华.民国时期贵州教育发展的轨迹[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10何幼兰.新学入黔:贵州近代教育的源流及发展[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7.
11任吉麟,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贵州省志-教育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12周春元.贵州近代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
13代其平.黔教化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3.
14任可澄,杨恩元.贵州通志·前事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 12.
15吴雪侍,胡刚.贵州辛亥革命散记[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197.
16张羽琼,郭树高,安尊华.贵州:教育发展的轨迹[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232.
17何长凤.贵州革命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56.
18任吉麟,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贵州省志·教育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483-484.
19陈渝丹.贵州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7-1931)[D].贵阳:贵州大学.2022:1-62.
20何长凤.贵州革命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32.
21周春元.贵州近代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271.
22张羽琼.论周西成与贵州教育近代化的发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99-102.
23 张羽琼.周西成主政贵州时期教育的发展[J].贵阳文史,2006,(05):27-30.
24周善菊,杨莹.试论周西成与贵州近代教育的发展[J].教育文化论坛,2019,11(02):109-113+139.
25任吉麟,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贵州省志-教育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483.
26王立教.全面抗战时期贵州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30-46.
27孔令中.贵州教育史[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4:285-286.
28 周素园.贵州陆军史述要[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0:16.
作者简介:周瑞(1998.04-),男,土家族,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政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