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短视频对儿童发展的负面效应及应对策略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观看和拍摄短视频是现代人网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4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1]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短视频用户数已达7.73亿。短视频在小学生人群中的传播范围十分迅速且广泛。2019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研究报告[2]显示,青少年网民经常上网观看短视频的比例达到46.2%,小学生观看短视频的比例达到38.3%。
近年来,短视频以便捷的操作、新奇的内容在小学生中爆红,然而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也随之而来。短视频背后的问题要求短视频平台加强视频内容的监督审核力度;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急需主流媒体发挥引导作用,传播正能量;要求学校和家长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拓宽教育模式。短视频对儿童的影响问题研究刻不容缓。
一、短视频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1.短视频对儿童认知发展的负面效应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短视频以其短平快的特点迅速占据了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在儿童群体中,短视频的观看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娱乐方式。然而,短视频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尤其是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上,其潜在的危害不容忽视。
首先,短视频的碎片化信息处理方式不利于儿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短视频往往以短小的片段呈现,信息量大且跳跃性强,这使得儿童在接收信息时难以形成连贯的思维和深入的理解。长期沉浸在这种碎片化的信息环境中,儿童的思维容易变得肤浅和片面,难以形成深度和广度的认知。
其次,短视频的过度娱乐化倾向可能影响儿童的注意力和专注力。短视频中往往包含大量的特效、音效和动画,这些元素虽然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但也会使得他们习惯于在快速切换的画面中寻求刺激,难以长时间专注于某一任务或学习内容。这种注意力的分散和专注力的下降,对于儿童的学习和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此外,短视频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内容和价值观也会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一些短视频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可能会包含暴力、色情、低俗等不良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可能引发儿童的心理问题,还可能影响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
2.短视频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良莠不齐,儿童由于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很容易接触到不适合自己年龄段的信息。一些暴力、色情或恐怖的内容,不仅会对儿童的身心造成伤害,还可能引发他们的模仿行为,进而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短视频的碎片化特点也容易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儿童在观看短视频时,往往会被各种特效和快节奏的画面所吸引,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下,他们的注意力分配和持久性会受到严重影响。这种影响在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中会表现为难以集中精力、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此外,短视频的过度使用还可能导致儿童产生依赖心理。一些儿童沉迷于短视频的虚拟世界中,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甚至产生逃避现实的心理倾向。这种依赖心理不仅会影响儿童的社交能力,还可能导致他们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
二、应对策略与建议
1.家庭教育层面的应对策略
面对短视频对儿童发展的负面效应,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肩负着至关重要的责任。以下是在家庭教育层面应对短视频负面影响的几点策略:
一、加强家庭沟通与教育
家长应增加与孩子的沟通时间,了解他们观看短视频的内容、频率及感受。通过倾听和理解,家长可以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
二、设定合理的观看时间与内容
家长应设定孩子观看短视频的合理时间,避免过度沉迷。同时,要对观看内容进行筛选,确保内容健康、积极、有益。可以引导孩子观看教育类、科普类等有益身心的短视频,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家长应鼓励孩子培养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运动等,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通过参与有益身心的活动,孩子可以减少对短视频的依赖,同时发展出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家长应减少自身对短视频的过度依赖,避免在孩子面前过度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
2.学校教育环境的改善
面对短视频对儿童发展的负面效应,学校教育环境的改善显得尤为迫切。学校作为儿童教育的主阵地,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构建健康的校园生态,降低短视频对儿童的潜在影响。
一、加强教育引导,提高儿童媒介素养
学校应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儿童正确认识和使用短视频。教育儿童了解短视频的利弊,学会辨别短视频内容的真伪与优劣,培养儿童理性看待和使用短视频的习惯。
二、优化课程设置,丰富儿童课余生活
学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体育、艺术、科技等多元化课程,丰富儿童的课余生活。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儿童在参与中体验快乐,减少对短视频的依赖。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阅读角、创意工坊等区域,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娱乐选择。
三、加强家校合作,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成长问题。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开展家长教育讲座等方式,引导家长正确看待短视频,并教会他们如何在家中监管儿童的短视频使用情况。同时,学校还可以与家长共同制定儿童使用短视频的规则,限制使用时间和内容,共同为儿童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四、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应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为儿童提供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建设校园网站、开发在线教育平台等方式,为儿童提供更多学习途径和选择。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育、远程辅导等活动,为儿童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服务。
3.政策法规层面的监管措施
一、制定严格的短视频内容审核制度
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短视频平台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对涉及暴力、色情、低俗等不良内容进行严格把关,防止其进入儿童视野。同时,建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用户积极举报违规内容,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二、限制儿童观看短视频的时长和类型
针对儿童观看短视频的时长和类型,政府应出台相应规定,限制儿童每日观看短视频的总时长,并对适合儿童观看的内容类型进行明确界定。此外,还应建立儿童观看短视频的实名认证制度,确保相关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三、加强短视频平台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政府应加强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管力度,定期对平台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违规的短视频平台,应依法进行处罚,并公开曝光,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综上所述,政策法规层面的监管措施是应对短视频对儿童发展负面效应的重要手段。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推动短视频行业的自律和规范发展,为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课题:1.2024年度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短视频对儿童发展的负面效应及应对策略》课题编号:2024jqy-307
2.2024年度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民办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制约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24jqy-300
3.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0717433107308
4.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创新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30717461107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