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文化自信背景下职业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

徐田杨
  
富网媒体号
2024年53期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 河南省周口市 466000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文化多元的冲击,文化自信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支撑。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阵地,对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技术技能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方法,探索在文化自信背景下职业院校如何更有效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具体的教育路径和策略。

关键词:文化自信;职业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在当今全球化与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院校教育作为国家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文化、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如何在职业院校中有效地培育和践行这些价值观,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一、理论概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价值准则,其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层面的价值准则,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公民个人层面的基本道德要求。这些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对于增强国民身份认同、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文化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

(二)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自信,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文化自信不仅是对本土文化价值的确认和自我增强,更是一种文化的自我保护和自我提升策略。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培养文化自信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责任感,促进其成为有用的社会公民。在职业教育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奠定坚实的文化和价值基础。

(三)职业院校在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职业院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学生价值观和人格的重要职责。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市场需求变化的背景下,职业院校更需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然而,由于职业院校学生来源多样、实践性强、与行业联系紧密等特点,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此外,职业院校在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还需解决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创新等问题。

二、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路径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职业院校中构建与文化自信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工作。首先,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整合到专业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理解和接受这些价值观。例如,工程类课程可以加入工程伦理的教学,强调诚信和敬业的重要性。其次,开发涵盖文化自信元素的通识教育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等,通过这些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优势,增强文化自豪感。

(二)教学方法与教育实践

创新教学方法是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在教学方法上,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非常有效,尤其是使用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理解和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增强课堂互动与讨论,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思考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例如,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展开辩论,从而深入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意义。最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关键,职业院校应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三)校园文化的营造

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对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至关重要。首先,增强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文化自信元素,如举办中国传统节日庆典、书法和国画展览等,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其次,利用现代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如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强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使其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四)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发展

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在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方面的培训和发展非常重要。一方面,应定期对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训,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自觉地传授这些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举办研讨会、研究活动等形式,鼓励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探索,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自信水平,从而更好地引导和影响学生。

三、职业院校践行路径的实证分析

在深入探讨职业院校如何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华东地区的一所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成功案例。该校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在校园内成功构建了一个强有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除了传统的职业技术课程,学校特别增设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发展”等课程,将文化自信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通过这些课程,学生不仅能学习到专业知识,还能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意义,这种教育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认同。

其次,该校特别强调师资队伍的建设。校方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并鼓励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自然融入价值观教育,如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相关的历史人物事迹、现代楷模等,用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此外,学校还聘请了多位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作为客座讲师,为学生讲授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于职业生涯和日常生活中。

校园文化的营造也是该院实施价值观教育的一个亮点。学校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和主题文化周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别是每年的“文化自信宣传周”,学校会组织系列讲座和展览,展示中国的创新成果和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3]。

在学生实践活动方面,该校设立了社会服务团和志愿者协会,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境保护项目和支教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将学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地应用于实际行动中,这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操作能力。

结语:通过深入探讨和实证分析职业院校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本研究揭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实效性。职业院校通过创新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校园文化建设及师资力量培养,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这些做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社会适应提供了坚实基础。此类研究和实践的推广,对于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水平和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郝金莹.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新时代中职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评《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7):1.

[2]李洁,刘瑞雪.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研究[J].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13):2.

[3]易根稳.文化自信引导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青年与社会,2020(16):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