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南传佛教中国化的“五树六花”纹样及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摘要:南传佛教中的“五树六花”是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纹样,在现代的传承发展中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机遇。本项目通过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对“五树六花”进行纹样设计与文创产品实践。助力“五树六花”纹样焕发新的生命力,使其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继续传播和发展。本项目在创新中保持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理解,在尊重其原有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再设计与应用。通过探索和实验新的视觉表达方式,创作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设计作品。
一.研究背景
1.南传佛教艺术在我国的发展背景
南传佛教主要盛行于我国的云南地区,“傣——泰”民族文化圈宗教信仰以其为主。在艺术领域,南传佛教的本土化纹样设计研究目前较为稀缺,本土化程度相对于北传佛教较低。但其所具备的民族艺术特色在我国少数民族艺术中十分典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佛教艺术风潮
时下,“电子木鱼”“电子焚香”“电子手串”等“赛博佛教”风靡于当下青年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代社会的浮躁以及年轻群体的生活压力,以至于佛教观念中的“禅境”等元素成为了其释放压力,寻求心理净化的发泄方式。
3.五树六花纹样的发展现状
南传佛教中的“五树六花”纹样在现代的发展中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挑战之一在于如何在保持其传统文化意义的同时,适应现代美学和功能需求。现代设计强调简洁、实用与创新,而“五树六花”纹样具有复杂的图案和深刻的宗教象征意义,这需要设计师在创新中保持对传统的尊重。此外,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对这些纹样的接受度也有所不同,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文化的跨界传播和接受也是一大难题。
现代设计也为“五树六花”纹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现代科技和设计手段,这些纹样可以被重新解读和表现。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对异域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这也为“五树六花”纹样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1)创新“五树六花”纹样,促进传统文化“活化”发展。
南传佛教艺术本身具有极高的民族特性和意境表达,“五树六花”作为南传佛教特色植物,目前并未形成约定俗成的纹样范本,是一块尚需探索且具有强大艺术价值的空白领域。创新“五树六花”纹样,有利于提升外来优秀文化的本土性转化进程,创新独具“中国风味”的艺术形式,促进传统文化的“活化”发展,提高文化自信。
(2)适应新群体要求,探索佛教艺术新形式
年轻群体的加入使佛教艺术需要更符合现代潮流和更贴近生活的艺术形式。在艺术设计领域,南传佛教艺术缺乏现代化表达和生活化处理。“国潮”的流行及“赛博佛教”风潮的兴起拓展了佛教艺术的研究范围,本项目旨在通过对“五树六花”的设计,实现南传佛教艺术的中国化、生活化尝试,将南传佛教艺术植根于我国的特有民族色彩充分发扬。结合现代生活的特征及现代艺术的特点,做出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的佛教艺术新尝试。
2.研究意义
(1) 文化传承与创新
通过研究并重新解读“五树六花”纹样,将它们转化为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还能增强公众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这种文化的现代转化不仅让传统艺术形式焕发新生,还为现代设计提供了独特的灵感来源,从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强化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自信心。
(2)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与设计的合作一直是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南传佛教中的“五树六花”不仅是一种宗教象征,也是艺术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将这些传统艺术引入现代设计中,探索和实验新的视觉表达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市场上的产品种类,提升产品的美学品质,推动设计领域向前发展。
(3)顺应时代风潮和响应国家政策的需要
纹样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进入新时代,南传佛教中国化,东南亚丝绸之路建设、民族大团结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在艺术设计领域,将带有独特民族风情的南传佛教植物进行本土化艺术设计,将“五树六花”进行创意性纹样设计和文创化展现,可以丰富现代视觉设计的灵感来源,增添中国设计的多样性和文化交流性,十分值得深入探索研究。
三.研究内容
1.“五树六花”特性及意境表达
南传佛教中的“五树”,即菩提树、高榕(大青树)、贝叶棕、槟榔、糖棕(椰子),“六花”,即莲花、文殊兰、黄姜花、缅桂花、鸡蛋花和地涌金莲,作为南传佛教园林中的典型植被,被当地人视为神秘、神圣、纯净、纯洁的象征,体现出当地人对信仰的尊重与崇拜。诸如菩提树与大青树,通常被人们认为是神树和圣树,具有恢弘大气和庄重神秘的特质。而槟榔、糖棕、贝叶棕这类棕榈科植物,则呈现出优雅宁静的气质。地涌金莲、缅桂花、文殊兰花色鲜艳,莲花、鸡蛋花清香溢远,同样表现出清淡雅致的特点。
2.南传佛教艺术中国化、现代化尝试
本项目全面分析“五树六花”所具有的艺术特色和造型美感,从传统艺术发展的植物自然之美入手,广泛吸纳南传佛教的艺术形式、民族特色,并充分厘清“五树六花”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提取有益元素融入“五树六花”的纹样创作。立足中国传统艺术,研究如何实现外来艺术本土化创新和传统艺术现代化转化。
3.连接传统艺术以及当代需求的方向探索
实体化呈现更加有利于传统艺术的活化。通过开发文创项目,可以充分激发南传佛教艺术的文化价值,深入探索传统艺术融入日常家居的更多可能性。本项目从符合“五树六花”艺术调性的香文化入手,着眼于“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的“四般闲事”,以香炉、香盒,著瓶为落脚点,研究将平面纹样文创实体化的创新之处——连接古典艺术与当代需求。从“禅境”寻觅灵感,将现代人对于仪式感和生活质感与日俱增的需求予以表达和呈现。
4.项目研究的实施方案
(1)“五树六花”纹样创新
本项目从“五树六花”入手,通过对其植物造型的自然之美进行提取、分析、抽象、解构和重构,吸取“五树六花”所特有的精神内涵和象征意义,并对提取出的文化元素进行重新排列和组合。借鉴、参考中国传统纹样的范式,加以现代化处理,创新设计以“五树六花”为原型的系列平面视觉纹样。通过打破传统设计的边界和规则,在混乱中寻求秩序,在无序中构建新的视觉逻辑,以创造出独特而富有张力的设计作品。
(3)“五树六花”纹样设计
(4)纹样成果实体化呈现
在纹样设计基础上,将平面纹样进行实体文创呈现,由中国“香”艺术的传统工具炉瓶三事——香炉、香盒,香著入手将纹样设计予以呈现。体现现代化社会对仪式感和生活质感的需求,设计融入南传佛教艺术特色的日常家居用品。
(6)成果分析
在探索佛教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的道路上,我们成功地将传统“五树六花”纹样与炉瓶三事(香炉、香盒、香箸)相结合,打造了一系列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佛教文创产品。
这一创新设计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还注入了现代审美元素,使产品既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居家生活的实用性和美观性。通过精心雕刻和细致打磨,“五树六花”纹样在炉瓶三事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年轻人的居家空间增添了一抹宁静与禅意。
四.总结与展望
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五树六花”纹样的应用价值颇多。作为文化符号,它们能够增强产品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通过创新设计,这些传统纹样可以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这些纹样有助于将南传佛教文化推广到更广泛的受众中。本项目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可能性,也为我们未来在佛教文创产品领域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尝试,能够将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尹琳娜.从产品设计角度谈传统工艺美术商业市场性实践[J].设计, 2018(17):2.
[2]谢莉娟. 敦煌壁画题材陶瓷综合装饰表达研究[D]. 景德镇陶瓷大学,2022.
[3]尹昕.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纹样的当代重构设计与应用[D].湖北工业大学,2019.
[4]李宗豫. 祥瑞纹样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苏州大学, 2021.
作者简介: 吕若瑶,女,汉,2003年10月生,河南南阳人,本科,设计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