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职院校学生学情分析
进入新时代以来,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00后”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人群,其在新生代下所具备的独特鲜明个性特征,深深影响到大学生群体。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情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学情分析
一、引言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可以助力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和教育改革,为其提供科学依据和认知基础,促进教学改进、个性化教育、师生沟通、教育决策、教育评估以思政与大思政教学等领域都能发挥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与教学效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给高职院校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挑战。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吸引了大量学生的报考。随着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同时,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政策的推动也对高职院校学生学情形成了深远影响。高职教学不断完善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二、高职院校学生学情的表现
当前,高职院校学习学情主要表现在知识基础、适应能力、学习态度、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学习兴趣和思想困惑等七个方面。
(一)知识基础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基础不一主要受到教育背景差异、学习能力差别、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其一,生涯来源多样。高职院校学生生涯主要来自普通高中、职业高职、技工院校,另外还有部分来自社会等其它来源,成分较为复杂多样。不同的学校在教学质量以及内容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化特征,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的知识基础水平。其二,学生学习素质不一。从学习能力上而言,由于学习习惯、性别、教育方式等千差万别,同样会造成学生同类型学习知识基础的差别。其三,认知背景参差。学生的家庭和社会文化背景也会影响他们的知识基础。一些学生成长环境较为艰苦,缺乏学习资源和支持,导致他们的知识储备较为有限。
(二)适应能力总体不强
高职院校的学习在本质上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其与社会联结的特殊性赋予了学校生活有别于以往校园的模式。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过程中,需要尽快转变并适应新型的校园学习、社交、生活模式,要求学生自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中需要面对多样化的教育背景、实践素养、专业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挑战。其一,教育背景转换。在教育背景方面,很多当代高职学生来自普通高中或职业学校,进入高职院校后,面临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其二,实践素养的转变。在实践素养上,有些学生可能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要求,导致适应能力不强。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教学,学生需要进行实习或实训,面对真实的职场环境。对一些学生而言,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和压力可能较大。其三,专业素养的要求。在专业素质上,诸多行业和专业的知识更新非常快,学生需要及时掌握新知识和技能,适应快速变化的行业需求可能是一项挑战。在社会适应能力上,高职学生毕业后将步入社会,需要适应职业生涯的各种挑战和变化。一些学生可能面临就业压力和职场适应问题。
(三)学习态度多有不端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相较于同类型高等学校学生,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态度的消极指向较为明显,具体可以表现为缺乏学习动力、懒惰和拖延、考试作弊、对学习内容不重视,以及对师生关系不尊重等方面。缺乏学习动力是不端学习态度的主要表征。高职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对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可能更关注队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的活动,对学业投入不够。学生的懒惰和拖延心态极易左右学习热情。一些学生存在学习懒惰和拖延的现象,对学习任务不积极主动,容易拖延完成作业和任务,影响学习效果。有些学生可能存在考试作弊的行为,试图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成绩,不尊重学术诚信和学习规则。对于一些学科或课程,学生可能不重视学习,认为学科内容与自己的专业无关或不重要,导致学习态度不端。在师生关系上,部分学生可能对师生关系不尊重,不尊重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导致学习氛围不佳。
(四)政治信仰模糊不清
高职院校学生政治信仰不清表现在政治意识淡薄、政治信仰缺失和政治认同不明确等方面。虽然绝大部分学生具有朴素的爱国热忱与基本的爱国常识,但在整体认知层面很能做到从加强对党和国家中华民族伟大复事业主动参与和理论掌握。部分当代高职学生可能对政治意识和政治理论关注较少,对国家政策和社会热点问题了解不深,政治参与意识较弱。一些学生可能缺乏坚定的政治信仰,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政治理念认知不足,对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信仰模糊。学生在社会思潮和政治观念的影响下,可能出现政治认同不明确的情况,对于国家制度和社会体制产生疑惑,对政治形势和发展趋势不够清晰。
(五)理想信念普遍不高
缺乏坚定的理念是当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情之一。理想信念不高具有以下表现:其一,理想目标不明确,部分当代高职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和职业目标缺乏明确的规划和设想,对于理想信念缺乏清晰的认知和追求。其二,片面追求物质利益,一些学生可能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和经济回报,对于精神追求和理想信念相对较少关注和重视。其三,社会价值观模糊,在信息时代和社会多元化的影响下,学生可能受到各种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认同不足。其四,对公益事业缺乏热情,一些学生对于公益事业和社会责任感缺乏热情,对于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较为消极。其五,对社会发展关注不够,有些学生可能对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关注度不够,对于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意识相对较低。
(六)学习兴趣氛围不浓
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多样,有学习动力、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部分当代高职学生可能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动力和兴趣,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不够认真,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可能习惯于依赖老师和课堂教学,对于自主学习和自主获取知识的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学习习惯不良:一些学生可能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如拖延学习、不注重复习和总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七)思想困惑问题不少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困惑可以从思想认识、人生规划和世界观价值观方面探讨。第一,思想认识不清。部分当代高职学生对一些重要的思想问题认识不够清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内容理解不深。第二,人生规划缺失。一些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选择感到困惑。第三,世界观价值观模糊。在信息时代和社会多元化的影响下,学生可能对世界观和价值观存在模糊不清的认识,对于社会现象和价值取向缺乏准确的判断和理解。
三、小结
要之,高职院校学生学情复杂多样,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了解和分析这些背景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支持。高职院校需要在加强思政教育为引导下,坚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打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联通节点,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积极参与的意愿和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和人文精神,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支持。
(彭红(1997-),男,四川宜宾人,硕士研究生,江阳城建职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