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华传统非遗文化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路径:结合C-STEAM与非遗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亦需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文化素养。本文探讨了在中华传统非遗文化视野下,如何结合C-STEAM(中国文化、科学、技术、工程和艺术的跨学科融合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路径。通过挖掘教材中的传统非遗文化与非遗元素、开发融合C-STEAM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对传统非遗文化与非遗的思考与创新,以及组织相关实践活动,旨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C-STEAM;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传统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和价值观念。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非遗文化的重要阵地,应当积极挖掘和整合传统非遗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跨学科融合教育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C-STEAM教育理念的提出,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与非遗元素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的根和灵魂。传统文化知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者加入了很多传统文化和非遗元素,例如古诗词、经典故事、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等,这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培养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此外,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传统文化知识也具有现实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我们面临着来自外部文化的冲击[1]。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深度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增强他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京剧趣谈》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展示了京剧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师在进行本篇文章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京剧文化背后的历史发展与传承过程,唤起学生对京剧文化的兴趣,增强其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京剧演出或邀请专业演员进行讲座,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京剧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思考并发现中国传统戏曲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和特殊意义。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要素并不是简单地堆砌一些内容,而是要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运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传统文化知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
二、开发融合C-STEAM的教学资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和非遗,教师应该积极融合C-STEAM开发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多样性的资源呈现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在接触传统文化和非遗的过程中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通过开发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为学生们创造一个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除此之外,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也有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全面了解与认知[2]。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故宫博物院》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与现状,教师可以积极探索课上、课下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与故宫博物院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对于位于首都的学校和学生来说,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直接去故宫博物院进行参观。通过亲身参观与实践,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故宫博物院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可以亲眼目睹历史遗迹的壮丽与庄重,感受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留存的重要价值;除此之外,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也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呈现方式。专家学者通常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独特的见解,在讲座中能够向学生们深入介绍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他们可以分享自己对于传统文化和非遗元素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最后鼓励学生利用STEAM技能进行“故宫博物院”主题实践,使用3D打印技术重现古代文物,
让学生在数字化体验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
三、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与非遗的思考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与非遗进行深入思考和创新实践。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研讨、创作传统文化主题的作文、设计非遗元素的手工艺品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深入的思考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学生自主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展示个性与独特见解。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讲解经典文化作品的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思考人性、家庭、友情等主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特的见解和观点,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探索热情[3]。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二则之一《两小儿辩日》为例,在进行这篇文章的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和思考。如,教师可以问学生:“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看法?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感受?”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这篇文言文的基础上用现代语言进行改编或创作衍生故事。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深化对文言文语法结构和文章含义的理解,也可以有效培养自身的思维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辩论的形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能力发展。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他们针对“太阳在早上距离地球更近,还是中午距离地球更近”这个问题展开探讨,进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相互启发和借鉴,促进彼此之间思维的碰撞。课外根据学生特长进行拓展延伸跨学科,比如选择一个与《两小儿辩日》内容或主题相关的非遗项目,如剪纸、泥塑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元素融入到手工艺品的设计中。例如,制作一个泥塑作品,塑造两个小孩的形象,创造性复述故事。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与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组织C-STEAM与非遗相关的实践活动
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传统非遗文化活动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诗词比赛、书法展览、讲故事大赛、古代服饰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通过实践感受到传统文化形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教师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了解、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4]。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为例,教师可以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举办诗词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对于诗词传统文化的了解。通过参与诗词比赛,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在比赛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并朗读经典古诗、进行诗词“飞花令”游戏,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并且对比赛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以此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通过这样的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也可以提高了他们在语文方面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学习并制作非遗作品,同时融入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STEAM)等学科知识,是一个富有创意和教育意义的活动。比如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工程设计方面鼓励学生进行剪纸作品的创意设计,考虑作品的对称性、平衡感等美学要素;引导学生绘制剪纸作品的草图,并进行初步的工程规划,如确定纸张大小、折叠次数等。技术实践方面引导学生使用现代技术工具(如电子切割机、设计软件)来辅助设计和制作剪纸作品,体验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和传承非遗技艺,还能在实践中锻炼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总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非遗文化活动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通过举办诗词比赛、剪纸探索、古代服饰秀等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感受并实践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念。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将C-STEAM教育理念和传统文化、非遗相结合,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路径,并采用相应策略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传统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因此,在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和实践这一教学路径,为培养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唐仁,张冰艳.以根育人以文化人——寻找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2,38(10):10-14.
[2]陈凡英.中华非遗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策略[J].家长,2022(28):165-167.
[3]陈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以部编版教材为例[J].家长,2022(28):174-176.
[4]朱音.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9):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