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基于该理论的教育改革策略,包括精准定位学生现状以拓展德育潜力区、因材施教分层构建个性化德育体系、强化互动合作激活德育互动区、实践育人导向增强德育实效性,以及建立评估反馈机制优化德育发展。这些策略旨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全面发展,助力其跨越“最近发展区”,实现更高层次的社会责任感与法治精神。本研究不仅丰富了高等教育德育理论,也为实际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理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教育改革
引言
传统的高校德育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力,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学习兴趣。因此,探索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模式成为当务之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该理论强调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通过提供适当难度的学习任务和挑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精准定位现状,拓展德育潜力区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多元文化交汇的当下时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和法治意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这不仅反映出社会进步与包容的趋势,同时也遭遇了多种考验和碰撞[1]。
教师应担任细致的观察员与倾听者两项职责,通过细心规划的问卷方式,掌握学生在道德理解、法律意识方面的集体特征与个别区别,通过面对面的深入交流,聆听学生们在道德困惑中的心声与抉择。在常规教育和日常生活中,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教师可以洞察学生的行为模式及其所展现的价值观念和情感动向,进行这一系列的过程,相当于细致地绘制一幅心理层面的详尽地图,使得教师能够精确地掌握每位学生在思想道德和法治方面的“最近发展区”,这个区域就是他们当前的实际水平和潜在能力之间尚未开垦的肥沃土地。在确认了这一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之后,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方法应更具适应性和独特性,德育的目标不应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而应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转化为易于触及的个性化发展路径。
二、因材施教分层,构建个性化德育区
在改革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创建个性化德育区域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充分体现了“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核心思想。面对学生在道德理解和法律知识方面所展现出的广泛差异,教师的教育活动不应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而应采纳更加个性化和层次化的教学策略[2]。
此方案需要教师展现锐利洞察与高度弹性,如同匠人细致地塑造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教师须洞察学生当前与潜在能力间的细微差异,据此量身定制个性化教学计划。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差异化的学生基础,教师精心设计了分层次的学习任务,有效避免了学习困难和学生过剩精力的问题,通过量身定制的教学计划,使得每位学子能在个性化的步伐下稳扎稳打,体验成长的乐趣与面对挑战的热情。在构建个性化德育区域时,尤为重视情感层面的塑造及价值观的系统培养。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承担着引领学生内心方向的重要角色,通过细腻感知学生的情感波动,倾听了他们的内心声音,深入洞察了他们的疑惑与愿景,进而于精神层面植入了正直、善良与责任感的教育种子,在塑造学生价值观的过程中,教师应身体力行,以自己的行为阐述何为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从而激励学生向善、勇于承担责任,培养成为具有道德观念和法治精神的现代青年,在这个专属的个性化德育区域,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滋养,健康成长,并展现出独树一帜的魅力。
三、互动合作共学,激活德育互动区
在探索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新路径时,激活德育互动区成为一项核心策略,其核心在于深度践行“互动合作共学”的理念。该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的单向传递方式,塑造了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教学环境,进而促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紧密相连的学习集体[3]。
在此种氛围中,教学空间不再仅仅是单向传输学术信息的单调场所,而成为激发思维、深化情感互动的互动平台,教师能够精心策划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括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这些丰富的学习方式犹如磁铁,深深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和投入。在小组讨论的场合,学生们就伦理道德问题或法治相关案例进行激烈探讨,思维的撞击激发出创意的火花,各种观点在互动中实现交融,这有助于他们对相关复杂议题的深入洞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置于一种仿佛亲身经历的境地。通过模仿实际的场景,对其问题解决技巧和批判性思维进行培训,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同理心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能够在模拟的社会环境中,体验各种情感与责任,深入理解并尊重他人的处境,该系列互动合作流程,不仅催生了知识内化的进程与知识的有效迁移,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及高效的沟通技巧。
四、实践育人导向,强化德育实践区
在推进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进程中,实践活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作为理论知识与个人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对于增进学生全面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
教师身为指导者,应周密筹备与学生所学专业及兴趣相结合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理论学习的真谛得以实际应用与进一步提升,参与社区服务和各类公益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他们塑造责任意识、领略助人喜悦的关键时刻。通过参与各类活动,学生们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为他人提供服务,对社会做出贡献,进而内在地培育出爱心与责任感。与此同时,法学专业人士走进校园、参与模拟法庭等实际操作平台,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学习和应用法律的场所,通过参与此类活动,学生们能够亲身领略法律所代表的庄重与公平,深入领会法律理念在维护社会有序运行及确保民众权益保障中的关键作用。在模拟的法律环境中,参与者通过法律思维来分析问题,以此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并为其未来成为社会法治建设的关键人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
本文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深入探讨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改革的实践策略。通过精准定位现状、因材施教分层、互动合作共学、实践育人导向以及评估反馈循环等五个方面,本文构建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德育教育改革框架。这一框架不仅强调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发展潜力的挖掘,还注重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实践性的强化,以及评估反馈机制的科学性和动态性。
参考文献:
[1]马静楠.基于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视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发展与创新,2024,2(2):
[2]梁雪.在思政课教学中探究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培育机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2教育教学探究网络论坛论文集(三).广西科技师范学院;2022:3.
[3]胡晓琳,沙吉庆,王源.维果茨基发展观理论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启示[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1,(05):56-58.
[4]罗系数.“最近发展区”理论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启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28):122-123.
基金项目:“最近发展区”理论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课题编号 JGKT2022065)
作者简介:康永琴(1981-)女,汉,陕西人,讲师,法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法学,单位:集宁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