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地下室顶板防渗漏处理施工技术探究
摘要: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中的高层及地下空间得到了更多的应用,本研究以某工程地下车库顶板防渗漏处理为例,旨在提高地下室顶板的防渗性能,从而降低渗漏问题,保证建筑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分析了地下室顶板常见渗漏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强调了地下室顶板防渗漏处理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得出结论:选择合适的防渗漏材料对于提高地下室顶板的防渗性能至关重要,并且在施工的时候,要严格遵守施工规程,强化质量管理,可以有效地防止渗漏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地下室顶板;渗漏;混凝土;安全
前言:地下室顶板防渗漏处理施工技术主要包括混凝土浇筑技术、防水层施工技术、细部节点处理技术等。混凝土浇筑技术需要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运输、浇筑等过程,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防水层施工技术在地下室顶板上喷涂防水涂料或者铺设防水卷材,构成防水的保护层,防止水的渗入。细部节点处理技术对于阴阳角、预埋件等易漏之处,进行专门的防水处理,以确保这些部位的防水效果。
有效的防渗漏处理可以防止地下室顶板渗漏引发结构安全问题,保护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防渗漏处理可以防止地下室顶板渗漏导致室内环境潮湿,提高室内环境品质,保证使用者的舒适度。通过有效的防渗漏处理,可以减少地下室顶板渗漏引起的维修和修复成本,节约建筑维护费用。
1、项目概况
某工程地下车库为地下一层钢筋砼结构,为满足围护要求,将其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并在两部分之间留出1m宽的后浇带,发现西端底板砼有渗漏现象,如图1。地下停车场东侧的筏形基础宽度为18 m,长度为60 m,厚度为700 mm,东侧为现浇筏形基础,西侧为基坑围护灌注桩,砼于2022年8月2日开始浇筑,次日早上浇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马上用麻袋盖住,并洒水湿润养护,第三天早上检查筏板基础发现筏基表面出现了大量的裂纹,随后在筏基的南边1/3处,出现了两道5 m宽的贯穿裂缝,裂缝宽约1MM,并有渗漏现象。
2、建筑工程地下室顶板常见渗漏问题
3、地下室顶板防渗漏处理施工技术
3.1混凝土浇筑技术
3.1.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本项目选择C25水泥浇注混凝土,确定初步配合比后进行试配,观察混凝土的工作性和硬化后的性能。根据试配结果,对配合比进行调整,直至满足要求。地下室顶板混凝土配合比见表2。
3.1.2混凝土浇筑方法与顺序
(1)混凝土的浇筑应遵循分段施工,首先是底板,其次是墙体,再次是柱子,最后是顶板。确保混凝土的稳定性,减少因浇筑顺序不当导致的裂纹或渗漏。
(2)在外墙顶面300-500mm处,应设横向施工缝,并做企口式。如对防水要求较高,则需在企口处中间加一层塑料(或镀锌钢板)止水带[1]。
(3)浇注墙体时,应在内模合适的位置设置浇注孔,采用滑槽或串管送料。采用分阶段的施工,即外墙的外围分若干段,每段由3~4个小组,绕周长循环转圈进行,直到外墙全部浇筑完毕。
3.1.3混凝土振捣与养护
(1)在浇筑过程中,为保证砼的密实及均匀,必须使用适当的震击器对砼进行充分振捣,以排除砼中的气泡。在振捣的过程中,要掌握好振的时机与速率,避免出现过振或欠振的情况。
(2)养护的目的是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加速混凝土的水化反应,从而达到完全硬化的目的。养护周期视施工需要及混凝土的性质而定,通常在7d以内。在养护过程中,要对温、湿度进行控制,防止温差过大,造成干缩。
3.2基底处理技术
3.2.1清理与整平
清理工作
(1)清除顶板表面的所有杂物,如尘土、碎片、油污等。
(2)基底存在疏松层或起皮现象,使用如刮刀、钢丝刷等将其去除。
(3)基底存在潮湿区域,使用加热设备或通风设备来加速干燥过程。在潮湿区域未完全干燥之前,不应进行后续的防水处理工作。
整平工作
(1)对于基底上的凹陷或裂缝,需要使用合适的修补材料进行填补。填补材料应具有与基底相近的性能,能够确保修补后的表面平整且与周围表面紧密连接[2]。
(2)对于较大的不平整区域,可能需要使用打磨设备或刮平设备进行平整处理。平整后的表面应无明显的高低差,以确保防水层能够均匀涂布并紧密粘结。
(3)在完成初步的清理和整平工作后,需要仔细检查基底的各个细节部分,如角落、边缘、管道穿越部位等。
3.2.2修补凹凸不平与裂缝
修补凹凸不平
(1)对地下室顶板的凹凸不平程度进行全面检查,记录凹凸不平的位置、范围和深度等信息。
(2)根据凹凸不平的程度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填补材料。可选用水泥砂浆、环氧砂浆等具有一定强度和粘结力的材料。
(3)将选定的填补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然后采用刮刀、抹子等工具将材料填入凹凸不平处,确保填补密实且与周围表面平齐。
(4)填补完成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养护,以确保填补材料充分硬化并达到设计强度。
修补裂缝
(1)对地下室顶板的裂缝进行详细检查,记录裂缝的位置、长度、宽度和深度等信息。
(2)对较窄的裂缝可采取表面闭合的方法,对宽缝可采用压注灌浆或切缝充填,可选用水泥砂浆、聚合物砂浆等。
(3)修补完成后,需要对修补部位进行养护和保护,避免受到外力破坏或水的侵蚀。同时,也要定期检查修补效果,确保地下室顶板的防水性能得到有效提升[3]。
3.3防水层施工技术
3.3.1防水涂料涂刷工艺
(1)首先,要确保顶板的表面平整、干燥,干净、无浮灰、无油污等杂质。对于蜂窝麻面、凹凸不平等缺陷,需要进行修补、打磨或铲除,使基层符合涂刷要求。
(2)在涂刷防水涂料前涂刷一层底漆(如图2),底漆应均匀涂刷,不得漏涂或过厚,以免影响防水效果。
(3)涂刷防水涂料时,应选择合适的涂刷工具,如毛刷、滚筒等,根据产品说明中规定的比例将油漆混合。防水漆要分二遍进行,第一遍不能太厚,要把整个基层都给包住。当前一遍涂完的防水漆干后,再次刷一遍,与上一遍刷的方向垂直,确保涂膜的厚度均匀[4]。
(4)在涂刷防水涂层时,要增加一层保护层,尤其是阴阳角和管道根部等易渗漏的地方,要做好加固。外加层应有抗腐蚀性、耐水性好的材料,如玻璃纤维布、沥青卷材等,以增强防水层的整体防护效果。
(5)在防水涂料涂刷完成后,应进行验收检测。检查涂层是否平整、无气泡、无针孔等现象,同时要进行淋水试验或注水试验,检查防水层是否严密、无渗漏现象。
3.3.2防水卷材铺设工艺
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如高分子防水卷材、沥青防水卷材等。在铺设时,应将卷材平整、无褶皱地铺在基层上,并使用热熔法或冷粘法等工艺进行固定。对于一些细部结构,如管道口、预埋件等,需要进行特殊的防水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防水材料和工艺,如加厚卷材、增加附加层等,以保证防水层的严密性和可靠性[5]。
3.4细部节点处理技术
3.4.1施工缝的处理
(1)在施工缝中部填塞遇水膨胀止水条,止水条应选用质量可靠的产品,并按照规定的操作要求进行填塞,确保填塞密实、位置准确。
(2)为了加强施工缝的止水效果,可在施工缝处安装钢板止水带。止水带应选用厚度适中、防腐性能好的钢板制作,安装时应注意钢板止水带的搭接长度和焊接质量,确保止水带与基层紧密贴合、无缝隙。
3.4.2管道穿越部位的密封处理
(1)根据管道的尺寸和位置,在顶板上预留合适的孔洞。孔洞的大小应略大于管道直径,并确保其位置准确。
(2)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套管材料和规格,如金属套管或塑料套管。套管应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能够完全覆盖管道穿越的部位。将套管安装在预留孔洞中,确保套管与孔洞之间紧密贴合。
(3)在套管与管道之间填充密封材料,如防水密封胶或膨胀橡胶等。确保密封材料填充满整个缝隙,并均匀涂抹在接触面上,以增加密封性能。
3.4.3预埋套管的固定与密封处理
(1)根据施工图纸和要求,将适当的套管埋入顶板混凝土中。套管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并能经受住管道的压力。
(2)在套管预埋后,应采取措施将其固定在顶板混凝土中。可以采用钢筋网、支架等材料对套管进行固定,确保其位置稳定、不发生移位。
(3)根据套管的大小和管道的直径,选择合适的密封垫片。将密封垫片安装在套管的内侧,确保其与管道紧密贴合。
(4)在套管密封垫片周围涂抹适量的密封材料,如防水涂料或密封胶等。确保密封材料填充满整个缝隙,并均匀涂抹在接触面上,以增加密封性能。
结束语:通过理论分析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发现:首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顶板防渗漏处理施工技术,可达到最佳的防渗效果。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应选用优质的材料,控制施工工艺,并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后,在施工的每个环节应进行质量检测,如发现凹凸、气泡、裂纹、渗漏等缺陷,应及时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 陈滨振. 永泰县医院地下室防水施工细部节点处理技术[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3,22(9):32-34.
[2] 黄超,周林城,夏松林,等. 地下室顶板防水刚性层免切缝跳仓法施工技术[J]. 建筑技术开发,2020,47(23):52-53.
[3] 谢纪伟. 桃花水母大剧院地下室种植顶板防水设计与施工技术[J]. 中国建筑防水,2019(2):32-35.
[4]陆枭. 地下室顶板覆土与管道设计实例分析与探讨[J]. 江西建材,2022(10):307-308,315.
[5]丁敏宝,毛树果. 地下车库的顶板加固及实例分析[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3(1):150-156.